让“互动”走进作文课堂

2016-05-06 22:09王彩珍
关键词:互动式风雨记叙文

王彩珍

【摘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新理念是:关注读者意识,突出个性化表达,注重情感态度,重视写作过程。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作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隔靴搔痒”的境况,语文老师也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

【关键词】 互动 作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27-01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虽然方法可能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我认为,让“互动式”教学模式走进作文课堂,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教师技法点拨是“互动”的基础

提倡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助合作,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教师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中快乐地学习,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因此,教师技法点拨尤为重要,它可以说是整个“互动式”课堂的指挥棒,是保证学生有效进行“互动式”讨论和评改的前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准确、清晰地让学生明白,一篇合格乃至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囊括的基本要素。

(一)审题要准确。写好一篇文章,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审好题,审对题。依据材料的类型,审题方法也稍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做到“咬文嚼字”。如,“昨夜的风雨给今日的早晨戴上了金色的和平”。品读泰戈尔的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以“风雨过后”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泰戈尔的这句诗阐明了风雨的作用,展示的是风雨后早晨的美好景致。准确理解“风雨过后”才是正确理解了写作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风雨”作为行文的重点,而忽略了经历风雨之后的心理、感悟、转变等,导致扣题就不够准确,行文重心发生偏移。

(二)情感要真挚。“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更感人。”《语文课程标准》中解释,“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是文章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小作者在文章中要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由于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阅历也相对简单,所以在写文章时,宜选取某一事物作为情感的载体,真情实感就水到渠成了。如,学生写亲情。有了以上思路的点拨,找到了情感的载体,生动的文字随处可见:“春天渐行渐远,老家院子里的那株杨桃树,现在一定又是绿叶覆盖枝桠了吧,也许还有零星的花儿点缀其间。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忆起,那些与爷爷在树下下棋、谈天说地的日子,是那般的快乐。它让我无比的怀念,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种鞭策。哦,我知道,今天我又想您了,我亲爱的爷爷!”

(三)选材要典型。记叙文的特点是写人叙事,以事感人。因此,选什么样的材作为叙事重点就显得相当的重要,虽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体验,但是并非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一股脑儿地进入到我们的作文当中来。为了文章更加的真实感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行文之前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挑选最适合最典型的材料入文。

《2014年的夏天》。夏天发生的事情特别多,但是因为有了“2014”的限制,所以在写作时选材就不能把跟夏天有关的所有事情都考虑进来。2014年的夏天,学生们所处的人生阶段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季,暑假和高中军训生活。

“2014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它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生命里,那是我青春的印证。南国的9月,阳光依旧灿烂,七月流火距离我们尚遥远。在烈日下,我们汗流浃背,立正、稍息、齐步走……”

二、学生讨论是“互动”的灵魂

学生的讨论是“互动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讨论探究的意义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合作性,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其更大程度参与课堂。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讨论的实效性才能体现。但是,“互动式”讨论要注意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光有场面的热闹,而无实质内容。因此,在讨论之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讨论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写作基础,以及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别。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包含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并确定好小组长,每一次的讨论由组长负责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小组讨论的结果。

(二)讨论目标指向要明确。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时效性,需要教师分配给小组成员明确的内容以及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准备不充分,讨论不深入,也杜绝了讨论流于表面的热闹气氛,没有实质性的思考。

(三)强调生生互动,强化交流意识。讨论是一种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更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强调生生互动,学会质疑和思考,最后,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然处于核心位置,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听八方,不失时机地进行导向、提示、释疑等等,最后还要选取优秀的评价进行示范讲析,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登山者》。图上展示的是:一个背着行囊的登山者,攀上高峰,目光远眺,远处,山峦相连,雪峰相接……”仅仅从图画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知识是不难完成的,但是要写好却没那么容易。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多观察多思考,由表及里,从主人公的外在着装、动作、神情更深入思考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可以将细节描写地更生动、更感人。

总而言之 ,让“互动”走进作文课堂,就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互相左右的动态过程,它们互相促进又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互动式风雨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going Coastal
你说风雨中,一块钱算什么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