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韬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内涵及要求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革新和变化。现代教学理念下,课堂有效性评判的落脚点在“学生”,学生学习能力素养优劣成为评判的“标尺”。本文作者就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内涵要义,从高中生主体特性展现、学习能力锤炼以及学习品质培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辨析。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03-01
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当前高中阶段学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更为鲜明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其内涵和本质也随之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革和丰富。后现代教学理念明确指出,传统教育理念下,课堂有效性评判的落脚点在“教师”,教师教学效率高低成为评判的“依据”。现代教学理念下,课堂有效性评判的落脚点在“学生”,学生学习能力素养优劣成为评判的“标尺”。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更多的是表现在学习对象良好数学学习技能以及数学品质的“生成”方面。鉴于以上认识,本人就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研究辨析。
一、课堂“有效性”应具双向特征,展现高中生主体特性
教育构建学者认为,课堂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实践、共同发展的“平台”和“阵地”。课堂教学,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单边活动,就失去了课堂教学“有效”意义。由此可见,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就应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双向性、互动性特征上。只有师生之间真正“互动起来”,“交流下去”,才能凸显出高中生“主人翁”的主体特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课堂教学进程深入推进,效能显著提升,就必须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学习要求、重点难点等内容,有意识的设置互动场景、互动问题和互动内容,引导高中生深度参与互动、深入合作交流,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二、课堂“有效性”应呈现发展功效,锤炼高中生数学能力
教育发展学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对象数学技能以及素养发展、进步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有效性”评判的重点,放置在了对学习对象数学技能培养和锻炼上。因此,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训练的有效“载体”,作为高中生数学解题技能培养的有效“工具”,既要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的活动“平台”,又要为高中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悉心“指点”,让高中生在高效指导和深入实践中数学学习能力得以锤炼和提升。
如“向量的数乘”一节课巩固练习环节,教师针对高中生在例题讲解过程中的思维分析、探究解答实际,为学生展示了“在△ABC中问题案例,组织高中生开展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实践活动,高中生分析问题条件后认为:“这是关于向量的数乘的几何意义的案例,需要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点”。高中生在合作探析解题要求过程中,指出:“本题除了要运用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外,还要运用到向量的数乘内容,同时灵活使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教师对高中生探析得到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强调指出:“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利用DE∥BC以及△ADE与△ABC,△ADN与△ABM之间的相似等方面的条件”。高中生整理解题思路,开展解答问题活动,解题过程略。最后,教师设置“如图所示,E,F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上的中点,已知的值”案例,让高中生进行巩固强化活动,组织高中生自主解答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高中生既获得了解析问题的实践载体,又获得了解答问题的实践时机,在思考研析问题条件、合作探讨解题思路、反思整理解题方法等过程,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有效锤炼和提高。
三、课堂“有效性”应凸显情操效能,培树高中生数学品质
常言道,育人首育德,成才先成人。数学学科是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习对象学习情感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数学学科应承担起培树学习对象良好学习品质、学习情操的重要任务。但笔者发现,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习品质方面不够重视,功夫“不深”。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情操、数学品质培养,作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内涵之一,将主动学习探知、勇于克难求进、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创新求索等学习精神和数学品质,融入到课堂数学知识内容、数学案例讲解和指导过程中,让高中生在教师引领下、指导推动下,逐步树立乐于学习、勇于攻坚、敢于克难、善于协作的数学学习品质。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刻含义,紧扣课堂教学内在特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特性得到展现、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品质得到培树。
[参考文献]
[1] 杨娟.紧扣教学活动要素特性 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J].数理
化学习,2010年10期.
[2] 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
学习,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