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熙
为了了解公共场所二手烟的危害情况,记者在晚餐时间来到北京的一家餐馆,发现就餐的顾客当中,有很多人都在吸烟,而餐馆内,也没发现任何关于“禁止吸烟”的告示,这种现象在很多家常菜餐厅里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仅餐馆里禁烟难,在一些网吧内,虽然墙上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但泡网吧者和网管对此却都视而不见,大厅内弥漫着浓烈的烟味。除了这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之外,很多人在工作时,也要长期忍受“被吸烟”造成的危害,而且碍于同事之间的面子问题,大多数人都被迫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
一家健康门户网站做的一个涉及8000多个样本的调查显示:有91%的人介意或非常讨厌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只有9%的人表示无所谓。但是面对如此让人生厌的行为,人们多数情况下会怎么做呢?
调查显示当真正面对公共场所“二手烟”的时候,有60.4%的人选择悄悄走开;22.5%的人会默默忍受;还有13.9%的人会偶尔制止吸烟者;只有3.2%的人会主动制止吸烟者。
我国15岁以上男性总吸烟率高达62.8%,男性吸烟者总数达3.4亿,女性总吸烟人数也有1639万,全国吸烟总人数超过3.5亿。2010年大约有7.4亿不吸烟人群暴露于二手烟的环境中。我国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主要五项政策履行的平均得分仅为37.3分。我国总体控烟效果与《烟草控制框架条约》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控烟办主任杨功焕介绍说,37.3分是根据《烟草控制框架条约》中对履约关键5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的。这五项关键政策是指: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的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增加烟草税和价格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的危害。
二手烟,可侵害人的重要器官,使他们患上心脏病的概率增加25%,即使他们从不吸烟,而且更可怕的是,85%的二手烟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说二手烟是无形的杀手。3.5亿烟民,7.4亿二手烟受害者,虽然我国遭受二手烟之害的人数比烟民数量的两倍还多。但只有不足1/4人群了解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公共场所也成为二手烟危害最严重区域。
北京的刘女士最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检查出肺部异常,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建议刘女士最好立即戒烟。刘女士说:“医生发现我的肺部有阴影,有慢性肺炎的先兆,说我这种症状是由于吸烟造成的,还警告我必须要马上戒烟,可是我平时根本就不吸烟,从来都没有吸过。”
从来没有吸过烟的刘女士怎么会出现了吸烟者才容易出现的症状呢?原来刘女士的办公室中除她之外的同事都吸烟,医生认为,导致刘女士出现这些症状的元凶就是同屋的同事每天喷出的烟雾。
据了解,一个吸烟者吸烟时,在室内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所有在场的人都会吸入二手烟。而由于空气的冷凝作用,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甚至比吸烟者吸入的还高。其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
多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公众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有些地区、部门或城市还制定了禁烟的条例,但是我国吸烟率却依然居高不下,烟草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威胁和社会经济负担依然非常沉重。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从2015年6月1日开始施行。之所以被称为最严,是规定了“凡是带屋顶的”公共区域都不能吸烟,包括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此外,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在内的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违反条例将被处以个人最高200元、单位最高1万元的罚款。
“我们常常说我们走在艰难的控烟路上,中国控烟情况并不理想。”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感叹。中国疾控中心烟草流行监测数据表明,中国超过70%的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中。全球成人烟草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14个烟草高流行国家,中国人在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是最高的。
我们国家自从2003年批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至今已经十多年,但是烟草消费以及同烟草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只升不降。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不仅是公共卫生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正是黄洁夫所担忧的。
2009年以来,卷烟的价格表面上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收入的增加,物价上涨,卷烟的实际价格在下降,这使卷烟购买能力增加了60%。
刚刚完成的全国青少年烟草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近7%的初中生在使用烟草制品,80%的学生都不曾因为他们不到18岁而被拒绝购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烟价原本就低廉。有1/4的初中生是拆零购买的;在校园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出了校园,大量的烟草广告促销又涌入学生的眼帘。在家庭中,一半以上学生的父亲是吸烟者。耳濡目染,将来这些孩子很难不成为吸烟者。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人群患吸烟相关疾病的比例也在大幅快速攀升,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增加4.65倍,心脑血管疾病大幅度攀升,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10年。每年因吸烟导致140万人死亡,占到全部死亡人数的14.6%。如果烟草流行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因吸烟导致的死亡者比例将超过30%,烟草流行将导致巨大的经济负担。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的媒体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公益宣传片,而这其中的一些直观表现吸烟危害的图片,更是被直接要求印在香烟包装盒的正面,而且要求图片面积要最低不得低于烟盒面积的30%。
同一品牌的香烟在我国销售时和在国外销售时有不同的包装样式。在我国境内销售的香烟包装画面优雅漂亮,在国外销售的则是印着恐怖警示图片包装。专家认为,虽然盒内的香烟相同,但是两种不同的包装会导致人在抽烟和不抽之间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法学教授卓小勤介绍说:“正是由于香烟的这种赏心悦目的外包装,它具有社会文化精神层面的一种良性价值,那么如果通过立法严格要求烟草的外包装必须要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的警示,那么这种图片的警示,等于破坏了它的这种良性价值,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控烟的作用。”
专家认为,优美的包装不仅对香烟进行了美化,还造成了香烟外包装上本应该承担的警示功能缺失,客观上可能对香烟的销售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甚者,一些烟草企业把本应该告知公众的香烟的危害,变成了关于吸烟的误导式宣传,甚至不惜制造一些概念和噱头在公共场合大肆宣传。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所谓减害、低害的香烟,低焦油香烟就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记者走访了一些超市和商场,发现品种繁多的香烟中,一些宣称低焦油或者是低危害的香烟很受消费者青睐。据营业员介绍,很多消费者之所以购买这种低焦油含量的香烟,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低焦油就等同于低危害。
焦油是卷烟中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目前,研究表明烟气中的焦油是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有害物,这就是为什么香烟盒都要求标出焦油含量的缘故。虽然卷烟企业都在围绕着焦油含量打健康牌,但是,降低了香烟里的焦油含量,吸烟就没有了危害吗?
武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魏玉杰表示,烟草当中有250多种已经证实有害的物质,其中有40多种是致癌的,那么焦油是其中的一种,即使把焦油的含量稍微往下降一降,但其他的有害成分还是存在的。
有害物质高达数百种,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仅仅是焦油和烟气碱的含量,近年来,国内各大烟草品牌相继推出低焦油产品,并以“降低焦油含量,减轻吸烟危害”为口号促销卷烟。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烟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的烟民的相信低焦油低危害的说法,这一比例在加拿大等国家只占20%。在过去50年中,流行病和其他学科的证据表明,烟草的改变并没有降低烟草的危害,使用低焦油含量的卷烟并没有减少肺癌发病的趋势。
烟草生产商不仅在宣传方面做足了功夫,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将吸烟包装成一种潮流的行为,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进行灌输。如烟草商赞助制片商,将抽烟镜头美化,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误导就是常用的手段。
卓小勤表示,把吸烟作为一种非常潇洒的形象,实际上是给大众的一种暗示,觉得这个东西是正面的。如果我们的大众文化能够正确地评价吸烟的危害,对吸烟来进行否定,这样的话才能够形成一个禁烟的氛围。
杨功焕指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往往是吸烟高峰持续30~40年以后,健康危害才会达到高峰。所以我们在1984年调查时就发现,吸烟率开始在往上走,时至今日,基本上已经处于健康危害的高峰阶了。2000年后,我国男性人群在20多年的吸烟高峰后负面健康效应正在显现:2005年中国人群中归因于烟草使用的死亡已达120万人,其中有33.8%在40~69岁之间死去。
最全面:法国——戒烟补助划入医保
为帮助民众戒烟、打造无烟环境,法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
法国政府不仅推出海量的戒烟公益广告、提供戒烟训练课程,还为烟民提供每年多达50欧元的戒烟补助,并将这部分钱归入疾病保险。
现身说法 + “恐吓” + 指导 + 利诱,法国人想不戒烟都难。
最怀柔:韩国——“戒烟休假”政府埋单
大韩民国劝导民众戒烟主要以怀柔为主。
为了鼓励戒烟,韩国政府开始逐步实施“戒烟休假”制度。国家机关和私营企业的在岗人员如果决心戒烟,可以申请3~4天的带薪休假。因职工休假给企业带来的绝大部分损失,将由政府承担,资金主要从香烟税收中筹集。
要吸烟还是要阳光、沙滩?相信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
最暴力:不丹——警察有权破门掐烟头
“佛教王国”不丹虽然全民信佛,但整治起吸烟来一向毫不手软。
不丹曾经许诺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烟国。为了信守诺言,不丹政府通过一项立法,如果发现房内有人吸烟,警察有权破门而入,掐熄烟头。
放下香烟,立地成佛,在如此强硬的政府面前,你还敢吸吗?
最拜金:英国——给戒烟者发钱
当年的“世界首富”日不落帝国认为,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于是,土豪英国政府决定,给戒烟者发钱。在苏格兰的邓迪市,政府为鼓励戒烟,将为戒烟者每周提供12.5英镑(1英镑约合9.8元人民币)的补贴——简直是撒旦的诱惑?
总之一个字“钱”——英国人还真是一点都不含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