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礼仪,“成人礼”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礼仪,是一个人由少年过渡到成年的重要仪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至今都还存在和盛行。“冠礼”和“笄礼”是汉族传统的成人礼,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延续成人礼礼仪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古代男女不同的冠礼和笈礼及其现代成人礼仪的变化。
关键词:冠礼;笄礼;现代成人礼;意义
作者简介:张立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引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各大城市都举办成人礼仪式活动,引起人们人们的广泛关注,颇受青少年的喜爱,成人礼也因此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悉。成人礼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从此之后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同时也赋予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传统的成人礼礼仪逐渐被人们简化和在意识上淡化,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宣誓礼。但是在传统文化中,成人礼在人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生中走向成人的一个新的起点,具有很深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一、成人礼——冠笄之礼
据记载,中国汉族的传统成人礼可以追溯到周代。在《礼记·乐记》中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就是说在古代大多以男子20岁、女子15岁作为成人的年龄,到了规定的年龄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
(一)冠礼介绍
冠礼,即“元服”,是我国古时男子成年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指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冠(帽子)。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二十而冠,始学礼”(《礼记·内则》)。冠礼的仪式非常讲究,仪式过程繁琐也很复杂。通过具体的仪式,来表达冠礼的严肃性和冠礼对一个成年男子道德方面的意义。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一般时间为二月,举行冠礼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占卜吉日,如果十日内无吉日,则占卜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亲友先礼节性的推辞,然后再接收邀请。
冠礼前三日,在众宾中选择一位主持冠礼的大宾,然后进行占卜,如果占卜结果是吉,主人就去宾的家中邀请他做加冠者,主人向宾致辞后,宾同意做加冠的主宾,一般主人还会在众多亲朋好友中选择一位作为冠礼主宾的助手。
冠礼举行的前一晚,主人在庙门前集合众兄弟,由家里的管家宣布明天举行冠礼,摈者(帮助主人行礼及迎宾的人)告诉大家注意事项,然后摈者再到宾客家里告知第二天行礼。
冠礼举行这一天,先在东堂屋檐下摆放器具,在房间中摆好加冠时穿的衣服,包括子缁布衣及结发之物,器具等。主人( 一般是受冠者之父) 穿朝服面东立于堂的东阶,冠者彩衣束发,面南立于房中。摈者站在大门的东孰,主人迎接宾客和助宾行礼之人,引宾客入庙门,三辑三让,分宾和主走上台阶。
宾客作揖请受冠者入筵就座,冠礼的助手也坐下,为冠者梳发加束发网巾,宾下台阶洗手,然后为受冠者整理一下束发,执冠的人把冠递给宾,宾拿着冠向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 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母亲,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 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 ,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 帛五匹、鹿皮两张) 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 野雉等) 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不在世,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
通过上面这些详细的流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对待成人礼礼仪尤为重视,在繁琐的过程中让20岁的男子感受到仪式的庄重严肃,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可以独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成熟的标志。众所周知,成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将要实现自我角色的重要转化,是一个人确立自我、走向社会、发展自我的关键时期。人只有经历了这个社会化的人生转变,具有了成人生活的能力,才能树立成人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才算真正达到了成人。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的社会下,成人礼礼仪对一个男孩子来说,这是成长为一个真正男人最重要的仪式,意味着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二)笄礼介绍
在中国传统社会,男子有冠礼,同样女子也有成人礼。女子的成年礼被称为笄礼。“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仪礼·士昏礼》)。由此可知,笄礼的古义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据《周礼》记载一般15岁左右,最迟20岁行笄礼。笄礼规模比冠礼小,由家长为行笄礼者将头发绾成一个髻,插上簪子,叫做“上头”,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婚嫁了。其实,笄礼的象征意义和冠礼一样,都是是对人生责任的承担、对社会角色的一种转换。当然,这个社会责任的蕴含的意义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自由和思想的解放,独立、自强成为女性所追求的,成人的意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笄礼的行礼方式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女性的特点,也表达了一个女子从少年走向成年的庄重与神圣,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当嫁作他人妇,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女人。。
进行笄礼之前的准备有:筮日、确定参加人员、选择场地、衣服等。筮日即选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因为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适合请人来参加。清明节主要是祭祀,一半也不适合进行笄礼的举行。父母会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参加人员。对于正宾,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参礼人员一般有举行笄礼的女子、笄者的父母、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司奉(为笄者托盘的人)、赞者(协助正宾行礼者,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观礼者若干。再是,准备制、礼器、音乐等器物。古时笄礼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如孔庙、学校等。最后是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可以穿明丽一些的色彩。
笄礼的过程主要有:首先笄者的父亲立于东面台阶位迎接客人。开礼的时候,简单地向宾客致辞;赞者(协助正宾行礼的人)先走出来洗手,站在西边的台阶上等待。笄者换好一度走出来,面向南方,并向观看仪式的人作揖,然后跪坐在席子上。赞者给她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上。然后正宾洗手擦干后走到女孩面前,高声吟颂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棋,介尔景福。”司奉端上发簪和梳子,正宾为女孩梳头并带上簪子。
之后女孩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一套儒裙。女孩穿着儒裙出来后,向来客人打招呼。然后面向父母,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是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接着进行第二次拜,女孩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女孩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赞者为女孩去发笄。正宾跪下,为女孩替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女孩回到东房,更换新一套深衣。女孩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跟第二次加簪一样,正宾高声吟颂祝辞日:“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看无疆,受天之庆。”然后给女孩加簪子。赞者帮女孩正冠。
女孩回到东房,更换最后的一套大袖长裙。女号换好衣服后跪在父母面前,父母对其进行教诲,然后再对父母行礼。最后,女孩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向来宾们致谢。至此,笄礼结束。
二、现代成人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思想的开放,在古代传统礼仪传承的过程中,也不再严格按照复杂的程序来进行。虽然现代人简化了仪式,淡化了仪式,但是“成人”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却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根据法律规定,现在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子都以18岁作为成年人的年龄界限。一个人如果到了18岁,就应该有责任承担,有义务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一味地享受权利。虽然现代成人礼的形式没有那么隆重,但是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社会意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社会,现在这一代人都被父母娇生惯养,使得孩子们任性蛮横的坏习惯,因此思想道德水平相对薄弱, 也致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为重要,成人礼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全国各地成人礼又开始复兴。因此在我国许多城市可以看到:组织18周岁的青年男女在烈士陵园和教育基地,举行庄严的成人宣誓仪式,对他们进行内容丰富的“成人礼”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对古时成人礼传统的继承。这种成年宣誓活动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它借用了古代成人仪式的形式,同时做了新时代内容的创新,是对广大青年进行集体教育活动。通过严肃认真的仪式使年轻人获得一种“成人”的意识,更加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义务。这种仪式抛弃传统成年仪式中陈旧繁琐繁杂的程序,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对青少年成长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不论是古代传统复杂的冠笄成人礼还是现代简单的宣誓成人礼,它们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举行成人礼之后,意味着一个人就正式跻身于成人的行列。家庭和社会就会以成人的身份来看待仪式人,不再以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仪式人在身份和心态方面也应该有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不同阶段的责任和义务。成人礼对男孩和女孩来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转折点,我们应该取其精华继承传统成人礼礼仪,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成年人。
参考文献:
[1]牛素红《成人礼对人生意义的解析》,《内蒙古大学报》,2010年03 期。
[2]孙翠香《历史上的“成人礼”、“冠礼”、“笄礼”、及“度戒”》, 《青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年03期。
[3]白华《古代冠礼简论》,《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6。
[4]朝黎明《中国古代冠礼及其文化元素》,《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 03期。
[5]蒋栋元、黄友明《成人礼仪考查及主题意义》,《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3期。
[6]李娟《成人礼文化传承及变迁探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杨丹丹《简析汉族的冠笄之礼及其演变》,《经营管理者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