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阈下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意蕴

2016-05-06 22:53任国腾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意蕴实践

摘 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社会实践得出的重要性结论,它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一部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始终坚持从人及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这一根本性前提为出发点,以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劳动中具体的人为核心,揭示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现实命题。在哲学上,这一命题的提出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理论关于宗教神学彻底的批判与否定,以及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积极扬弃。马克思以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的武器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展开批判,从根本上实现了哲学这一伟大历史性变革。该命题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逐步形成和基本确立,充分揭示了人与人类社会形成的内在机制、生存现状、发展现实,充分表明了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实践是推动社会现实生活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当代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探讨,从哲学视角对该命题做详细的阐述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意蕴

作者简介:任国腾(1989-),男,汉,硕士研究生,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一次根本性变革。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积极扬弃,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这一现实基础上,强调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表明人就是社会,就是国家这一深刻哲学思想内涵。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人的观察、对人在社会生产劳动这一现实中进行科学的考察,阐释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深刻意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实现了人类社会对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与超越,使思辨哲学从理念中真正回到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世界。

一、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这一命题内在地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实践内容,其基本内涵寓为:实践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性基础,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实践活动是以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属性之一,它以社会生产对象性活动为本质的内容决定着社会存在与发展。马克思认为,本质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并且根植于事物产生与发展的内部,是事物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特性。因此,实践的本质是人在从事社会历史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最为重要的内在要素。然而,作为人的社会生产劳动中最为本质性要素——实践。它是内在地、无声地、隐性地存在于社会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之间。因此,在其实质上,可以说实践的本质就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之间互为作用并使之发生对象化的社会物质性活动。

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人凭借劳动生产工具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变革,以满足人自身发展需要。这也就表明自然界是自在的存在物,它是不会自动的满足人的任何需求,而是需要实践主体(人)通过人的活劳动去开发、生产、创造和利用并使之对象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阐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现实生活都是以自然历史为前提的自在史而存在。而人类任何历史的记载和任何社会活动都应当是在以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人的生产劳动而发生变更或改变。由此以来,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可以得到合理的阐释和有力的明证。人们的存在,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它是人们的社会现实生活过程,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们只有在现实生产生活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本质,达到历史的那一度。总之,每一种历史形式的存在都是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中得以产生,并且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实,都具体表现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本质性规定。

二、实践是推动社会现实生活发展的内在动力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历三大历史发展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和“人的自由联合体阶段”。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已经过渡和发展到“物的依赖性阶段”。在其根本性上,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哪种阶段、处于何种形态、怎样生产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社会现实性活动——实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一切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得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材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直到今天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3]。马克思使用实践的方式分别对人类社会最初原始关系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考察,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社会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的自我再生产——繁殖、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生产,这些现实的反映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观点探析出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在生产实践中研究出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始终贯穿着以生产力为中心的有机体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属性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并且以实践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定的结构、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以此不断推动社会历史逐渐向前发展。马克思高度重视对生产和再生产的考察,他曾指出:“个人的一定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自己表现自己生命的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是怎样的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也正是这些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的相互组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他们之间形成多层次的复杂性结构,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实践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在其现实性上,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体现。正是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以及人的生产活动中,才产生出不同的社会需要,也正是这种需要使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以推动社会现实生活发生改变。

马克思曾强调:“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现实生活发展状况”这也就意味着,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而实践作为生产活动中最为本质性的因素却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实践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实践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中,而且还体现在人们所从事的感性活动序列中。然而,对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生产发展等问题的理解,它们为生产者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体,社会关系、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实体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

由此可见,实践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现实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正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发展以及在创造性的社会活动中,才不断产生出各种社会生产要素。从而,社会实践将这些各种要素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统一体,使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形成一个有规 律的发展和现实的活动。因此,实践才是推动社会生活发展的动力,并且使社会不断发生变革与变化。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经济实力因改革不断得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发展。在其本质上,改革发展动力源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产生于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创造,它是改变社会现实的实践力量。当然,目前我们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突出性问题和尖锐性矛盾。因此,需要大力转变实践生产发展方式,需要立足于当前中国人民的现实社会生活,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人们现实生活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这一客观事实,不断寻求人类社会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提出,需要我们进行大力研究,全面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发展现实。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对于中国当前这一现实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历史性任务。关于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相互协调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发生历史性巨变才能从根本上使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发生根本性变革。然而,在我国社会现实生活中,在很长一段时内,由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了异变,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道德素养发生历史性扭曲。比如: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信仰的远离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现实生活。研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人只是单纯地注重物质生产活动,追逐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人在社会实践与自身发展中的矛盾处理。在生产实践中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人只是一种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工具,从而异化了人性的本质。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人已经严重地被社会现实生产劳动所异化。这些现实,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式发展的局限。因此,需要从本质上进行深入领会、理解、分析和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重大现实命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人性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最终,真正实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这一切实有力的效果,这样才能逐步推进自然、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 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创造产生了人类社会与社会现实生活。在哲学上,马克思始终坚持从社会生活中的人去考察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判定理论的特殊属性和时代发展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实践发展正在改革中进行,这也是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关键性时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这一实践观,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及中国的未来事业。我们坚信,在马克思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坚强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版社,2009 第501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 第5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 第531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 第520页.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意蕴实践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