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谋杀遇害人的眼睛确定其年龄,这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医手段。尤其是在牙齿和DNA证据都不可用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是大有用场。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被眼球晶状体捕捉的放射性碳14,让科学家能精确测定一个人的出生年。
眼球晶状体包含晶状体蛋白。晶状体蛋白是很小的透明蛋白质,它们连在一起,组成眼球晶状体。它们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们紧紧挨在一起,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就像一粒粒水晶,而且它们的行为方式也与水晶一样,能让光线透过它们,到达视网膜。从我们还在母亲腹中到我们大约两岁时这段时期,晶状体蛋白在眼球晶状体内部及周围不断形成,此后看来却停止生成。在此过程中,来自空气中的微量放射性碳也被融进晶状体蛋白之间,并停留在那里,但不会对视力造成损害。正因为晶状体蛋白形成后很少改变。这样就对一个人的出生年份提供了一种独特记录。另外,还有一种在人的一生中保持不变的体蛋白,是牙釉质里的蛋白,但它们是在为期5~6年的一个时期里形成的,所以较少用于测年。
采用眼球晶状体测年的关键,是融进眼球晶状体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我们吃的所有食物中都有碳14。地球大气层中的碳14含量通常是相当稳定的:碳14会以5730年的半衰期衰减成氮14,但由于宇宙射线与氮14的相互作用会形成碳14,所以大气层中的碳14含量通常能基本保持不变。
因为植物吸收碳14,所以所有生物体的碳14浓度与大气层的这一含量相等。当生物体死后,碳14缓慢衰减,直到片甲不留。这个现象被用于对古文物的碳测年。在1945~1960年的核试验期间,大气层中的碳14含量翻倍,但此后这一含量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这是因为多余的碳14被海洋吸收。大气层每年的碳14含量,都得到科学家仔细记录。
运用一部大型核粒子加速器,科学家测量了13具人类尸体的眼球晶状体碳14含量,然后看它们分别与大气层哪一年的碳14含量匹配,由此确定了这些人的出生年(即两个数据相同的哪一年)。不难理解,这项技术有局限性,因为它要求被测定出生年份的人是在1950年之后出生的,眼球晶状体还必须在死后3天内取出,以防它过于腐烂。此外,此人不能长期吃海鲜,因为这会提高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