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产青春励志电影呈现出风生水起的态势。对于此类电影,人们普遍认为其内容范围因兼顾青春和励志而显得较窄,在故事情感走向上往往又以喜剧式的、圆满的结局作为故事终点,因此对其艺术价值认识得还较为浅显。青春励志电影尽管在表达套路上是较为单一的,但是,通过对多主题的混搭安排,电影人依然可以实现其在文化话语、审美接受上的创新。文章从成长主题、情感主题、时代主题三方面,分析国产青春励志电影的多重主题。
[关键词]青春励志电影;国产;多主题
青春电影(Youth Film)与励志电影(Inspirational Film)在主题上有各自的侧重点,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合区域,这一部分电影便可以称之为青春励志电影,如美国的《叫我第一名》、印度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等均是其中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近几年,国产青春励志电影也呈现出风生水起的态势,迅速为国人所熟悉,成为大银幕上的热点,如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2013)等在上映之后更是迅速获取了高额票房回报。[1]对于青春励志电影,人们普遍认为其内容范围因兼顾青春和励志而显得较窄,在故事情感走向上往往又以喜剧式的、圆满的结局作为故事终点,因此对其艺术价值认识得还较为浅显。实际上,青春励志电影同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从叙事主题和表现策略来看,国产青春励志电影往往采取多主体并存的表现模式,在电影中讲述主人公的成熟、成长过程,展现主人公在友谊、亲子、师生以及两性之间的情感流变,引导观众对青少年的生存发展环境及社会与人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思索,并在电影中渗透浓郁的时代氛围,唤醒人们的怀旧记忆,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审美需求。可以说,青春励志电影尽管在表达套路上是较为单一的,但是通过对多主题的混搭安排,电影人们依然可以实现其在文化话语、审美接受上的不断创新。
一、成长主题
在青春励志电影中,主人公们必然处于青春阶段,这一时期人们无论是在心理抑或生理上都处于向上、成长的阶段。绝大多数人的青春时光都是在学习、奋斗、工作之中度过的,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得以进一步了解自我,认识社会,明白必须用努力来实现理想、获得认可、满足自尊心的道理。同时,青少年也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遭遇种种挫折,如在有意脱离父辈强加的权威之时,故作叛逆而导致的碰壁,或是在现行的刻板、应试教育氛围之中因对整个学习环境的不满而对学业的轻慢,或是出于社会经验不够,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不能顺利实现自我预期,等等。由于青少年具有年龄上的优势,这些阻力同时也能够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助力,帮助他们总结出为人处世的经验与教训。无论是青少年从青涩幼稚到成熟坚强的转变过程,抑或是青少年命运中遭遇种种不测风云,并最终战胜逆境的这一情节本身,都是极具戏剧张力的。因此,成长主题几乎是所有青春励志电影的共有主题。
例如,在林育贤执导的、根据自己哥哥的真实人生经历改编而成的《翻滚吧!阿信》(2011)中,男主人公林育信就经历了痛苦的成长过程,最终因为自己没有在命运面前妥协与放弃而获得了自己心目中的成功。林育信出生于台湾宜兰,家境并不富裕,母亲靠开水果铺维持着家里的生计。林育信从小就特别热爱体操,曾经在窗外偷看别人训练后就对母亲直言也要学体操,活泼好动的他被教练认为有体操天赋,为此他在体操队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林育信长短脚的先天缺陷日益成为他在体操训练上的瓶颈,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抗拒母亲要求的林育信不得不让体操逐渐淡出了自己的生活。此时的林育信无疑无法用全面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无法判断出自己是否有必要继续追逐梦想,而只能随波逐流地过上了街头混混的生活,与伙伴们一起在街头巷尾打打杀杀,曾经的梦想已模糊不清。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小伙伴菜圃和林育信得罪黑道大哥的儿子木瓜,木瓜又通过毒品的方式让菜圃陷害阿信,远逃台北的阿信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放弃这种古惑仔式的生活回归体操房。在艰苦的训练之后,电影以阿信获得比赛的金牌结束。尽管中间一段故事仍然带有青春残酷物语的俗套,但电影自始至终都在向观众传达着一种朝气、勇气和活力,阿信的成长正是在克服长短脚、家贫以及青春暴力史之中完成的。
与同期台湾出现的《海角七号》《艋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同样讲述青少年生活的电影相比,《翻滚吧!阿信》励志气息要浓厚得多,这是台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以运动员为主要人物的电影。[2]并且因为故事出自真人真事而有血有肉,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说教和做作。“运动员”的身份和竞技体育的赛场实际上在电影中只具有一个符号的意味,电影最终让人热血沸腾的仍然是其对于青少年应该如何处理人生起起伏伏,如何运用自己的努力与毅力的态度。
二、情感主题
电影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极为贴切、真实的表现时,让观众走入个体丰富、敏感的精神世界之中,领会到主人公心“内”与心“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和平衡。情感主题在各类型片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能表现个体的喜怒哀乐,还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性格和心智成熟尺度。在青春励志电影中,情感主题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当人类进入到青少年时期后,便开始真正意识到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存在甚至为之烦恼,并且由于身份、年龄的限制,如,仍然无法离开长辈的羽翼,在创业、求学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他人结下友情,而身体的发育必然带来对异性好感的萌动等,这数种感情又是共存,甚至具有冲突,而青少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如前所述,青少年处于一个成长、进取的年龄段,情感可以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但是基于经验的缺乏,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善于处理情感上遇到的困惑,因此,情感会成为青少年根深蒂固的记忆,甚至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塑造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优秀的青春励志电影不仅能够细腻地挖掘出青少年特有的情感经历,同时还能够建构起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心灵世界。
以江海洋执导的《高考1977》(2009)为例,电影中,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知青汇集在东北的某农场三分场中,恢复高考的消息给予了他们新的希望,于是大家开始想方设法换取参加高考、离开农村的机会。如知青们为了获得推荐而去干苦力,为了复习而偷书,为了感动领导而绝食,等等。在这次走或留的抉择中,人物的情感也在经受着考验。在亲情方面,电影刻画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纠结的情感。陈琼的父亲陈老师对女儿有着深切的舐犊之情,然而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他却因为自己的“反革命分子”身份给“黑五类”后代的女儿带来了诸多苦难。为此陈琼坚持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陈老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书写女儿的名字慰藉思念和苦闷。而另一方面,农场的负责人老迟又对这批年轻人有着某种类似父亲的感情,在推荐陈琼上大学时,他不惜对招办负责人说:“私刻公章这种罪你敢不敢干?为了我女儿我就敢!”在知青们几乎都已经离开时,他又对着已经空无一人的农场高兴地广播着他们的高考成绩,由衷地祝福着这些后辈。老迟角色的存在无疑是与陈老师一起共同构成了特殊年代亲情的黑白两面。在爱情方面,年轻人也面临着爱情与前途的艰难选择,老迟喜欢知青潘志友,一心想把潘志友留下来扎根农村,为此不惜把他的恋人陈琼送去读大学以拆散两人。而潘志友有着上大学的强烈念头,陈琼却为了和潘志友在一起而愿意留在东北,在命运的捉弄下两人痛苦万分,爱情带来的已不是甜蜜而是挣扎。于是在当时极为保守的情况下,两人依然发生了激情的带有自毁意味的缠绵,甚至连门都没有关上,以至于被正好上门的老迟全看在眼底。这一类电影中的情感书写并不只是青春成长经历的单纯记录,它往往体现的是导演对人性的挖掘以及对价值观的理性探讨。
三、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原本并非青春励志电影的必备主题,但必须注意的是,时代主题却在多种类型片中越来越彰显出了它的票房号召力。自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国产电影在市场上的成熟要归于进入到21世纪之后这十几年中,这也是改革开放正好迈入30年左右的收获期。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开始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电影的拍摄势必要最大限度地迎合这一批观众。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包括青春励志电影在内的国产片往往热衷于在叙事中展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的、属于这一批观众的共同生活细节与记忆符号,有意给电影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在银幕内外掀起一股集体式的、浓郁的怀旧热潮。[3]加之要营造与当代生活相去不远的二三十乃至十几年前的时代氛围,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说,只需要微小的投入,却能换来观众的回味无穷、津津乐道以产生高票房回报,因此时代主题也成为青春励志电影中的一位常客。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时代主题仅仅是传递出某种特定的时代氛围,而并不追求一定要捕捉到最真实、最具代表意味的时代缩影,电影人所要做的不是对往昔的还原,而是再造,是“重整出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风尚之风的形象”[4]。
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国合伙人》。首先从故事的主干不难发现,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成东青等三人从学英语,再到教英语,最终创立自己的英语培训帝国这一奋斗故事本身就是向中国内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国潮”进行怀旧。在这次出国潮与英语热中,部分人,如孟晓骏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而更多的人则如成东青一样尽管努力但仍一次次被拒签,其所怀揣的美国梦以破灭告终。这无疑能勾起人们对改革开放初期,大洋彼岸的国家对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凡吸引力的时代记忆。
在电影的细节中,时代感也在视听两方面不断地刺激着观众。在视觉元素上,电影中出现了成东青刚进北大时拿着的绿色丝网袋和格子床单,在追求女孩苏梅时骑的“二八”单车;热爱写诗的王阳在追求美国女孩时用的是当时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在赚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时,王阳去机场接失意回国的孟晓骏时有意无意地彰显着当时最能代表财富的“大哥大”,瞬间让孟晓骏刮目相看,等等。在听觉元素上,陈可辛可以说对20世纪80年代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运用得十分精妙,电影中充斥着如《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光阴的故事》等令人回味无穷、能够勾起观众对往昔缅怀的歌曲,并且其出现之时均与剧中人物的性格、心境相对应。如生性潇洒的王阳在英语学校赚到钱后选择了去歌厅与女孩们唱歌取乐,在包房斑斓闪烁的灯光下,王阳忘情高唱着香港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歌词中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将他此刻志得意满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他性格上与成东青、孟晓骏最大区别的写照。对时代感的刻画实际上也是吻合电影的励志主题的,陈可辛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明,当人们在追求着“美国梦”的同时,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他们的成长便是中国的成长,他们最后所获得的成功同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对近年涌现出来的国产青春励志电影进行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不仅在人伦情感、影像话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主题的建构上也呈现出了较为夺目的色彩。无论是成长主题、情感主题抑或是时代主题,其基本上都能直面当代社会的现实,为观众呈现出真切可感的个人生命体验,并在商业上获取文化消费的经济回报。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主题之间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存在共存互融性的,在一部青春励志电影中,观众往往可以感受到多重主题的交响。但在这三个主题之内或之外,青春励志电影仍然有继续开掘、继续探索的广阔空间,它本身也处在一种尚未能盖棺定论,仍应被人们报以希望的“青春”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鹏.众说的青春——论影片《中国合伙人》的视听建构[J].当代电影,2013(07).
[2] 付大朋.浅析体育电影《翻滚吧!阿信》中的励志情怀[J].电影文学,2012(07).
[3] 陈晓云.青春记忆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怀旧叙事[J].艺术百家,2015(04).
[4] [美]詹明信.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459.
[作者简介] 李文丽(198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