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茼 蒿
徐晓杭
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问谁,问上帝吗?
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砍削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他们所有的骄傲都潜藏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绽放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写出三点。
2.分析第一段中黑体词语的作用。
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
3.第十二段黑体词语“小小的”本该用在“花”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花开的声音
余 红
自从母亲来家里后,屋里不大的空间便成了半个废品站,只要是我想扔的东西多半被她收了起来。双胞胎外甥来家里一趟,更是上演了场“小炮儿剧”,家里装饰品基本被这“两只小猴子”扫落在地。几钵盆栽的绿萝、文竹也被他们来了个“天女散花”。
好不容易营造的绿色世界,瞬间便成了垃圾场,真是让我笑咬牙哭无泪。偏这些垃圾母亲还不让我扔掉,说既然是盆景,散了架那也是景。老人家勤俭节约惯了,这个不想扔那个舍不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独住时极简单,赶稿子时三两天也难得打扫一次,更别说美化房间了。这次是看母亲来家里才来了个大变样,只可惜空间有限,再冒出这些个没用的东西,越发拥挤。母亲说,世上没有没用的东西,就看你怎么用。
既然废品出不了门,只能废物利用。首先处理的是那钵文竹。经过“两只小猴子”的对打已缺角断臂,好在那堆泥土还没完全散架。这就好办。一块麻布托底,一根麻绳拦腰打了个蝴蝶结,看着便觉着有了点意思,又把几块破落的瓷片叠插在缺口处。瓷钵外壳本是古色古香的图案,随意一搭,倒使这钵盆景鲜活了起来。
这随手拈来的作品激发了我的兴致。瓷钵没法再用的,便从垃圾袋里找出几个玻璃瓶来取代,待摆上架后立马有股田园风扑面而来。透明的玻璃瓶里种绿植简单又美观,像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空间,这越发让我觉着有了点味道。于是断手跛脚的杯子全被我派上了用场,那些个散落一地的泥土与断枝也各自找到了归宿。就连被敲了两个孔的红酒瓶也没落下,在破损处填上土,种上枝蔓,再挂在木架上便有了北欧风。我还在几钵盆景中加入了人物、小车、秋千等,虽是四处凑拼得来,看着却也分外的生动有趣。
不知不觉,一堆废品已被我处理得差不多。窗外星光闪烁,窗内新奇亮眼,灯光下再看那个漆面剥落的杂物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让我颇有成就感,回头看了看母亲,期望母亲能与我一起分享。
母亲还在埋头修补我那件米色外套。平时外出我都穿上它,可惜练字时衣角被染上了大片墨汁,干洗店也没辙,但是到了母亲手里总有法子。在我心中,母亲无异于一位魔术师。父亲过世早,兄妹几个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再艰苦的岁月在她的划算下也没谁饿过肚皮,再简陋的房子经她的手打扮出来也满是温馨。从小我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姐姐们没法再穿的。但是经过母亲改造后,别致又新颖。标志是每件衣服母亲必会留下她的绝活,绣上一朵小花或小动物。
想着,耳畔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如在天边又在眼前,像丝蚕吐茧又似蟋蟀斗架。聆听了一阵后,才发现声音来自杂物架上的盆栽,那钵文竹竟然开花了,只见绿色的海洋中冒出一朵又一朵白色的小花苞。眨眼之间,翠竹中羞答答的花儿全张开了笑脸。这是我养了两年从没有过的事,这种喜悦真是比中头奖还开心。我笑,母亲也在笑,寂静的房间越发生机盎然。一堆废品竟然被我打造成了一道别样的景观,这不能不让我开心。令我感动的是母亲的笑容,眼角的褶子像朵盛开的菊花,笑声更像个孩子似的。是啊,还有什么比在深冬的夜晚,母女俩在屋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更浪漫的呢。
“书屋流光侵月明,墙角竹影舞缤纷。”文竹开花了,春天还会远吗?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26日)
1.文中第一段写出了母亲和两个外甥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2.双胞胎外甥来家里上演了怎样的一场“小炮儿剧”?
3.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的黑体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五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花开本来是没有声音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花开有声呢?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文中的祖父、父亲和“我”对待“木刻猴子”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观念?
2.第八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细读第九段,分析黑体词“撕裂”的内涵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