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建
这个世界不断涌现新事物新玩法,比如说微信。事实上它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新闻发言人。我们是一天到晚徜徉在“朋友圈”里,朝阅晚览,披星戴月,颇有点皇帝批阅奏章的意思。
然久而久之,我以为我们还是在圈中打转。檄文也罢,吐槽也罢,无论自秀,还是粉他,也不管是卖萌,还是点赞,最后总还是圈内的事情。这也正如两个斗士,拿着锐利无比的刀,从早到晚在比划,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在高谈阔论,似乎都已经练到了满堂喝彩炉火纯青的境地,但一旦来一个诸如小强式的人物,这两个斗士可能就彻底软了下来,真的,这不是我们看不起自己和他人,最终只要苍蝇一飞来,我们就战战兢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这倒不是自贱,而是现实之一种。比如我们可以畅快淋漓地痛批当今的教育制度,批得它体无完肤,七窍生烟,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不也是在否定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最后也在否定我们自己吗?我们批祖宗十八代,但我们对自己的小孩还是当自己的祖宗似的。
我以为痛批是需要的,但我们更需要去寻找答案,与其在掌上获得无数点赞,还不如走到山野去寻找路径和答案,即使没有答案,山野的空气和景色总比人工的城市要好得多吧。人最终是找不到世外桃源也做不了闲云野鹤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多回老家看看。在今天,有老家的人是幸福的,有故乡的人更是幸运的。儿子一回家,或带着孙辈回家,那做老爹老妈的就有期盼了。正如种子播下去之后,生长便成了一种具体的农活。而这样的农活曾经是熟悉的,正如我们的土地也曾是干净的一样,那么好,我们可不可以再回到那一种干净中去呢?挽起裤管,把脚伸进泥地里去,然后又弯下腰去像父亲一样种田。这么做,是有可能生长出干净的粮食和思想的。这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却是必须的一种。
微信等自媒体的流行,让“知”表面上是占了一点上风,但我们肯不肯俯下身去呼吸大地的气息呢?我们肯不肯让庄稼的生长跟节气的变更合上节拍呢?我们肯不肯多做一些不太急功近利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