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
今年夏天,以及以后的每一个夏天,都像薛宝钗那样,在手腕上戴一串香珠,从这样一个细节上着手恢复传统生活方式,好不好呢?
《红楼梦》中,“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的形象有一种皓洁的性感,让人难忘,但这也导致现代读者往往发生误会,以为那珠串是元妃特别赏赐给她和宝玉的珍物。其实,袭人向宝玉汇报时说得很明白,“红麝香珠”是元妃赏赐贾府众亲“端午的节礼儿”之一,贾府里的主子们每人都得到了两串,不分男女,连贾政都有。小说中的这一描写,乃是忠实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曾经长久盛行的风俗。
至晚从宋代起,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各种散发芳香味的小佩饰,以备整个夏天使用。与社会同步,宫廷中的天子后妃也会在这个节日赏赐相应的高档精品给王公贵戚重臣。到了清代,最受欢迎的夏日香佩是“腕香珠”,也就是可以套在手腕上或者挂在斜襟上的香珠串,于是,宫中赏赐亦随从时风,以香珠手串为主。雍正就喜欢佩戴“避暑香珠”,也很喜欢以这种饰品赏赐宠臣。所以,元妃在端午节前夕专门派夏太监把一批红麝香珠送到贾府,正是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传统上,香珠按用料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珍贵的天然香料如伽楠香雕琢而成。香珠的另一个制作方式,则是将若干种香料与中药调和在一起,做成带孔的圆珠。清宫档案中保留有雍正九年的避暑香珠配方,成分颇为复杂,包括龙脑、苏合油等香料,也有香薷、黄连、连翘等中药,又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时添加朱砂、雄黄。元妃所赏的红麝香珠便属于这一合成款型,因为掺有朱砂,所以是红珠,“麝”则指其所运用的复合香料。
宝钗腕戴香珠串,并非仅仅作为装饰,依照古人的观念,香珠散发的怡人气息能够驱散汗味,同时,无论天然香料还是添加其中的中药都具有保健、杀菌之类的效益,当炎热季节之时可以起到醒神、强身、防疫的作用。实际上,在清代,夏季佩戴香珠是上层社会的通例,且是男女通行,反而是不佩戴者倒有缺乏教养之嫌。
遗憾的是,在今天,端午节预备多种香佩饰的风俗基本消失了,也不再有夏日人人都要佩戴散香饰品的风俗。非常奇怪的是,今天的中国人没有让身体散发怡人香气的办法,也没有这个习惯,但居然不觉得缺憾,不觉得生活品质、个人气质有所缺失。然而,戴一串香珠或者其他形式的佩饰本不是多么复杂的事,也不妨碍行动啊。
近年来,品香之风渐兴,一些制香师开始着意复制古法香珠串,有位专研此道的朋友便送了几串亲制的香珠给我。有意思的是,去年夏天,洪晃女士召集京城文化人与夏奈尔的首席制香师及几位工作人员一起晚宴,席间,我与夏奈尔的一位女工作人员聊得颇开心,随口提到我腕上按中国传统戴了串香珠,竟引得她赞不绝口。她说,一见面就感觉到我手腕上的珠串飘有香气,她非常喜欢这串珠子的香调,而且尤其喜欢的是,随着我的动作,随着我的手势变换,珠串的香气忽远忽近,时来时去,这种摇曳不定的香风特别有韵味。
我当时真想说,西方香水在中国一直无法真正流行,就是因为中国人不欣赏在衣服上洒香水的那种直白效果。之所以中国人自古喜欢戴香佩,乃是中意襟袖间暗香时起的含蓄与幽雅。审美习惯是很顽强的,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对气息的品味。
所以一个民族应该顺应自己的审美传统。如今人人都抱怨传统节日缺乏吸引人的内容,但为什么想不到把端午节发展为“香饰节”,再进一步拓展为国际化的香料节,形成传统文化的开发与重塑?由生活方式来说,则应该从个人到社会一起来恢复佩戴各种精巧香饰的古风良俗,让夏日的中国,成为一个人人都散发洁净清香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