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雄 史华丽
怎样才能编纂出权威性、精品化、特色型年鉴,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使领导满意、让读者喜爱?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这是因为仅仅要达到其中的某一方面要求,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如果要达到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就是难上加难的事了。但不管怎样难,既然我们从事着年鉴编纂这一工作,就必须朝着这一目标去努力。
首先,对历史负责是年鉴编纂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就要求年鉴编纂者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编纂态度,准确把握年鉴的要素与选材,确保所选取的资料和数据的真实可靠、全面系统,努力做到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为当代和后代负责。一是必须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广、深、高”上下工夫。所谓“广”,就是要从平时做起,广泛积累各类原始资料,如年初的计划、部署,年内的汇报、简报、小结、调查、评比、会议、统计、新闻报道资料,年末的总结、报表等,都要及时收集、整理。只有这样,写起来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所谓“深”,就是要对大量原始资料做艰苦细致的鉴别筛选、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加工提炼工作,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年鉴才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所谓“高”,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地区、部门(单位)决策人或负责人的高度,对所写地区、行业(事业)或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困难与潜力、问题与对策,作鸟瞰式的审视与思考。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年鉴才能高屋建瓴,给人启迪。二是必须强化对内容要素的把握,在“全面、稳定”上下工夫。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反映综合情况,又要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为了解、分析、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另外,还要尽量体现发展趋势,对地区、部门(单位)、行业(事业)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谓“稳定”,就是内容要素要相对稳定,所选的指标要尽量保持连续。从横向比较,既要反映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行业(事业)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又要体现各自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特色。三是必须提升对编纂人员的要求,在“严谨、负责”上下工夫。所谓“严谨”,就是真正让年鉴客观反映某地区、某部门(单位)、某行业(事业)全面情况,尽量体现该地区、该部门(单位)、该行业(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趋势,努力为研究地情、行情和领导决策服好务。所谓“负责”,就是要为当代和后代负责。由于年鉴是连续出版的,所以刊载的资料和数据要与以前出版的年鉴进行对比。再加之年鉴信息密度的大小主要是通过数据体现的,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年鉴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对有些确实无法对应和吻合的数据,就要说明具体原因,诸如统计指标的更新,行政区划和统计口径的调整,年报和快报数据的差异等。
其次,使领导满意是年鉴编纂者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
这就要求年鉴编纂者要在注意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前提下,注重年鉴编纂的框架设计、内容把握、体例规范等重要方面,在独特性、广博性、得体性上做文章,努力编纂出质量上乘的年鉴,以此来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一是注意框架设计,做到独特鲜明。专业年鉴有专业特色,综合年鉴有综合特点。无论是那种年鉴,只有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才能抓住地方强项和独到之处,真正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框架。二是注意内容把握,做到广博丰满。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内容资料的博大精深是年鉴的优势所在。无论是那种年鉴,只有通过开辟新的栏目、扩大附属资料选题选材的时空范围,有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文献资料的品种和数量,才能使年鉴内容显得更加充实和丰满。三是注意体例规范,做到得体和谐。年鉴是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的,这些规矩的总和就是年鉴的体例。体例不但决定年鉴的表现形式,而且直接影响年鉴的内容质量。无论是那种年鉴,只有通过改进体例,完善体例,从严掌握文稿编写的体例规范,精心梳理和编排,不断拓展检索渠道,才能使年鉴的表现形式更加得体、和谐,可读性明显增强。
再次,让读者喜爱是年鉴编纂者不懈追求的最高标准
这就要求年鉴编纂者所编纂出的年鉴不但要为官方服好务,而且要为公众服好务,真正反映民生所需。基于这种思想,在设计整体框架时,每年应根据信息变化,充实和调整部分篇目。在遵循年鉴编纂体例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开设特色栏目,淘汰过时栏目,尽可能为读者所想,为读者所用,增加贴近读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信息,突出年鉴的实用性和时代特色,真正使年鉴赢得读者的喜爱,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一是主动走近读者,准确把握读者心理。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方位、多侧面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应听取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的意见,这是因为他们是年鉴的主要读者;也可以通过发送征求意见表的方式,检测年鉴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解读者对篇目安排、版面设计、出版发行等各方面的想法和要求。编辑部应努力成为广大读者的思想库,主动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特别应了解他们对年鉴的要求。以地方综合年鉴为例,其读者主体是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包括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本级机关干部,下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同级机关干部,基层乡镇(街道、社区)和村社(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干部,他们是地方年鉴的主要读者。其次是部分社区居民和外来投资者,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教师、青少年学生等。前者是年鉴内容的记述主体,也是年鉴的忠实读者,他们渴望自己的工作在年鉴中有所体现,自己的形象在年鉴中得到充分展示。后者这部分读者使用年鉴,是为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而参政议政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学术研究、教学投资的需要。前后两部分读者心态和需求是不一样的。编纂人员只有了解了这些不同读者的需要,并且与他们保持经常的思想沟通,交换意见,编辑思想和辑录内容才能贴近现实生活的需要。二是主动满足读者需求,积极转变编纂理念。根据领导干部求胜的心理,年鉴编辑应该以张扬成绩为主,突出年度工作实绩,注意点与面的结合。努力克服年鉴资料收集不全面,记述深度不够,缺项多,信息资料支离破碎,甚至专设存在问题的现象。根据领导干部求名的心理,应该突出领导干部的事迹,努力办好“荣誉榜”、“人物”、“形象特载”等栏目。现在一些年鉴人物栏目比较单一,设立的标准太高,编纂者自己在有意无意中拦掉了许多读者,应该适当扩大其内涵和外延,除新闻人物外,还应加上领导班子人物,先进模范人物、高级技术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新任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形象特载应降低收费门槛,扩大宣传领域,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有的年鉴在部门资料之后设置领导班子名录和将宣传彩页置于本部门资料之后,使部门的资料与形象化宣传融为一体的做法。我们应根据读者求实用、图美观的心理,进一步加强服务性资料栏目,扩大单位和个人的形象展示,增加随文照片和宣传彩页的篇幅。在服务性栏目,可以在附录中增加“统计公报”、“文选选编”、“服务机构名录”等便民指南内容,便于读者的读鉴用鉴。在方便读者使用年鉴方面,还应该加强目录、资料、相关链接等辅助手段,增加图、照、表等有直观视角的版面,使年鉴图文照典并茂,做到“史册、手册、画册”的完美统一,真正把年鉴编纂成为领导干部必备的工具书、广大百姓收藏的案头卷。三是积极应用市场化方法,努力做好出版发行工作。出版容易发行难,是年鉴发行中普遍碰到的困难,究其原因,也是没有了解读者和依靠读者所造成的。年鉴的编纂出版一般都是由政府主持的,离开了各级领导的支持,我们的年鉴就很难生存和发展。我们能依靠分管领导和撰稿员完成组稿,那么我们的出版发行为什么不能继续依靠这支力量呢?我们应该紧紧依靠分管领导和撰稿员,把他们看作是编纂人员的一部分,请他们来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和交给具体任务。我们都知道,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只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而不给他们权利和好处,很难把发行这种依托关系长久坚持,只有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才能真正达到利益双赢。
作者简介:朱克雄,甘肃省平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史华丽,甘肃省平凉市农业学校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