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
民国时期陕南孔庙的变迁研究
龚鹏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民国时期,国家的祭孔政策虽然一直都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陕西省档案馆藏的一份名为《陕南各县孔庙调查表》的调查资料却显示民国时期陕南地区孔庙的变迁是很消极的,这与国家祭孔政策的变迁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如下几个原因导致的:祭孔政策、庙产兴学、战争不断、思想潮流。
[关键词]民国;陕南;孔庙;变迁
孔庙是主要祭祀孔子的礼仪性庙宇建筑,同时还称文庙、先师庙等等。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非常多,有研究孔庙从祀制度的,有研究孔庙建筑的,也有研究孔庙祭祀的,以及研究孔庙发展历史的等等,但鲜有专门研究民国时期孔庙变迁的成果。本文就以陕西省档案馆藏的一份名为《陕南各县孔庙调查表》的民国档案为中心,辅以其他的相关史料,对民国时期陕南孔庙的变迁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引起学界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
1.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主张废止尊孔读经,但却延续了前清的祭祀制度,只是在一些细节上作了改变,以达到巩固新生政权的目的。1912年2月,临时政府内务部、教育部通令各省举行丁祭。公报宣布:“查民国通礼,现在尚未颁行,在未颁以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其余前清祀典所载,凡涉于迷信者,应行废止”[1]。
1.2北京北洋政府时期
袁世凯成为第二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后,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十分热衷恢复国家祭孔制度。1914年2月7日,北京政府发布《祭孔定为大祀令》,称:“孔子性道文章,本生民所未有,馨香俎豆,更历古而常新。民国肇兴,理宜率旧,应准如议施行”[2]。但却变相废止了学校的祭孔制度。1912 年7月,蔡元培在第一次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学校不拜孔子案”,但为了避免人心的过度动荡,又规定把“孔子诞日”这一条列入学校的自定仪式之内[3]。到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定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圣诞假期。
1.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之初,曾经一度废止国家层次上的祭孔活动。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开始恢复国家祭孔制度。1928年10月7日,国民政府规定:“以孔子诞日为纪念日,通行全国一体遵照,并于是日举行纪念时,演述孔子言行事迹。仪式不必规定”[4]。到1934年,孔子诞辰纪念日更是上升为国定纪念日,从此之后,国民政府的祭孔活动一直都未曾中断,直到1943年。
通过以上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民国时期的祭孔政策虽然一直都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作为祭孔的主要场所,全国各地的孔庙自然也会相应地不断发生变迁,陕南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是,笔者根据陕西省档案馆藏的一份名为《陕南各县孔庙调查表》[5](以下简称《调查表》,它包含1934年前后和1943年前后分别进行的两次调查资料)的民国档案和其他相关史料大致复原出民国时期陕南孔庙的变迁后,发现这里的变迁是很消极的,这与国家祭孔政策的变迁并不一致。
2.1建筑物的状况
2.1.1缺乏维护,房屋残破根据《调查表》中保存的1935年前后上交的调查资料,笔者发现整个陕南在进入民国以来的这24年里,居然只有三个县明确表示对当地的孔庙进行过重修,分别是:安康县(1923年)、商南县(1934年)、留坝县(1934年),而且商南、留坝两个县是在交表前不久进行维修的。即使是这三个进行过重修的县,其孔庙也并不是都很完整,除了商南、留坝两县县长分别在“现状”一栏中声称“尚称完整”、“现状完整”之外,安康县县长居然声称本县孔庙房屋“均有倾圮,不完整”。至于其它没有重修过的孔庙,除了雒南县的“墙院完整”之外,其它县的都是房屋残破不堪,“坍颓”(镇安县)、“坍塌”(宁陕县)、“坍塌不堪”(紫阳县)等字眼充斥于《调查表》中。
2.1.2被其它机关占用
表1 陕南各县孔庙占用情况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各地孔庙几乎都没有逃脱被占用的命运。这些占用孔庙的机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数量最多的是教育机构(学校、民众教育馆和儿童教养所,共11个),其次是军事机构(军队、保安队和保卫总团,共4个),再其次是税收部门(省仓库田赋经征处和赋粮征收处,共2个),最少的是总理纪念室、陆军医院(各1个)。二、1934年时主要是教育机构和军事机构,而到1943年时,军事机构没有了,代之以总理纪念室、陆军医院,另外,1943年的教育机构也由1934年的4个增加到7个。三、军事机构、陆军医院总理纪念室、和税收部门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县,教育机构则遍地开花。
2.2祭祀的情况
2.2.1祭祀时断时续在1934年上交的表格资料里,备考一栏大都涉及该县这二十几年来对孔庙的祭祀时间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各县孔庙祭祀情况一览表
从表2可知,1912年—1934年一直坚持在孔庙祭祀的县一个都没有,情况最好的也只是在1928年—1934年这个时间段里进行祭祀(如雒南县、商县、商南县等),而情况最差的则在这23年里一直都没有进行过祭祀活动(紫阳县、汉阴县等),其他县都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或1921年停止,或1927年停止。由此可见,民国时期陕南各县的孔庙祭祀活动并不受重视,都是时断时续,没有年年进行的情况。
2.2.2祭祀人员不统一如上所述,虽然民国时期陕南各县的孔庙祭祀活动或有或无、时断时续,但绝大多数县都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过祭祀。至于到底有哪些人参加祭祀活动,笔者根据《调查表》中的零星记载,整理出了表3。
表3 各县孔庙祭祀人员一览表
根据表3,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祭祀主持人员主要是奉祀官。值得注意的是商县和洋县,这两个县不是由奉祀官主持祭祀,商县的春秋二祭是由地方人士公祭的,孔子诞辰日祭祀则是由至圣会主持,而洋县则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由县长主持。这就说明当时陕南各县并没有统一的人员来举行孔庙祭祀。
2.2.3庙产与祭祀费用被挪作它用民国时期,陕南各县孔庙的祭祀费用基本上都来自该县孔庙的庙产,故将两者放在一起,根据《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编制成表4。
由表4可知:绝大多数县的孔庙都有庙产,而且这些庙产主要可分为三类,即田租、地租、房租,更重要的是这些庙产虽然主要用于祭祀,但当祭祀停止时,它们一律归于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局等)。
表4 各县孔庙庙产与祭祀费用相关情况一览表
2.3变迁的总体特点
首先,庙宇破败,缺乏维护,能够正常使用的建筑物越来越少;其次,庙内能够使用的建筑物大多被学校、军队等占用;最后,祭祀不受重视,时断时续,甚至长期停止。
3.1祭孔政策
民国时期的祭孔政策因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民国初建,国家祭孔一度消失两年多;袁世凯上台后,为了复辟帝制,又恢复了祭孔活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之初,又一度废止崇孔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凝聚人心、共度难关,这才重新恢复尊孔。与国家祭孔政策类似,学校祭孔政策也是屡有沉浮,时而禁止,时而允许。陕南地区自然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各县所受影响的大小有所差别,但是毫无疑问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民国存在的这短短三十几年里,祭孔政策却是变更不断,可能旧的祭孔政策还没有在陕南得到很好的落实,新的政策就已经下来了。这必然会导致陕南地区的人们思想混乱、疲于应对,无奈之下,只能敷衍了事。如此一来,孔庙缺乏维护、祭祀时断时续甚至完全断绝等情况的出现就在情理之中了。
3.2庙产兴学
所谓“庙产兴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各地寺庙财产来兴办教育,包括庙产补助学费、寺庙为校等形式”[6]。庙产兴学始于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和张之洞的提倡。民国成立后,兴学工作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国家的财力有限,兴学所需的巨额经费只能依靠地方政府去筹措,这就导致民国时期的庙产兴学活动依然长盛不衰。因此,民国时期陕南的孔庙房屋绝大多数都被教育机构占用、庙产几乎全被教育机构挪用的情况只不过是全国性的、并且由来已久的庙产兴学风波的一部分而已。
3.3战争不断
民国时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陕南也是军阀割据、战火纷飞。李振民先生著的《陕西通史·民国卷》中就记载了民国时期发生在陕南的大量的大大小小的战役[7]。受战乱的影响,陕南各地孔庙缺乏维护并且动辄被军队占用就在所难免。《调查表》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记载:“查自民国12年后,屡被驻军占用,竟将大成殿及各祠宇并同台栏石任意残毁,交涉无效”(镇安县)、“民国十九年冬,川匪钟人傑部盘踞县城,勒令教育局迁移别处,该匪即将孔庙作为马号,将门窗板片等项完全拆毁,现已坍塌不堪”(紫阳县)、“民八以后,驻军盘踞,庙内其毁败更甚于前”(石泉县)。
3.4思想潮流
因为孔庙是主祭孔子的礼仪性庙宇建筑,所以它们的遭遇是与一个社会对孔子的尊崇程度呈正比的。民国时期,自然也不乏尊孔思潮,但可惜大多有意或者无意地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帮凶,所以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力。倒是各种批孔思潮在当时的社会中很有影响力,其中尤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孔运动为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及儒家展开的过于激烈的批判,极大地动摇了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形象。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动都是受自己的思想观念影响的,自从孔子从神降为人之后,尊孔活动就不再具备思想观念上的支持,尊孔活动自然就成为一种被迫而为、敷衍即可的活动。虽然民国时期国家的祭祀政策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但都只不过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揣摩风气之流”[8]而已。在这样的思想潮流影响下,陕南各县在举行祭孔活动时自然也是敷衍塞责、搪塞了事。
参考文献:
[1]佚名.丁祭除去拜跪[N].申报,1912-03-05.
[2]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章伯锋、李宗一:北洋军阀.1912-1928[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4]佚名.内务部公布孔子纪念日[N].申报,1928-10-08.
[5]陕南各县孔庙调查表[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全宗9,目录4,卷宗1028).
[6]陈金龙.从庙产兴学风波看民国时的政教关系——以1927 至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6(1):114.
[7]李振民:陕西通史·民国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庸.尊孔[N].申报,1919-10-21.
[责任编辑:钱果长]
作者简介:龚鹏(1989-),男,湖北崇阳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31)。
收稿日期:2015-12-03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18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