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容
随着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得当今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逃避其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当今国际社会,把这种厌学现象视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一种征兆。因此,寻找转化厌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兴趣呢?作为班主任的我,深知这个工作的漫长与复杂。我把我的做法归为三步:查找原因——实施帮助——巩固强化。
一、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学生厌学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复杂的,要查找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非易事,教师需做大量的工作。不仅要走访家庭、社会,还要找其周围的学生谈话,更重要的与厌学学生的沟通。
1.主观原因
主要有:(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
2.外在因素
(1)社会因素:主要有: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
(2)家庭因素:目前,农村学生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没空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而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则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或只是通过物质上的大方来弥补对孩子关爱的欠缺,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和随意挥霍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3)学校因素: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二、从多方面对厌学生实施帮助:
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纠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增强前进的动力。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注重赏识教育。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定能纠正厌学情绪。
2.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将学习目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可通过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召开“美好的愿望”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调整学生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要摒弃过去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自信心。
4.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三、坚持不懈,巩固强化:
对厌学学生的教育与帮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能初见成效,就撒手。要注意对教育效果的巩固与强化。这期间不仅要采用鼓励法,还要采用榜样法、目标法等。针对厌学者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榜样,让学生进行仿效,比如举出老一辈科学家、革命家刻苦求学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使厌学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即根据厌学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帮助其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但要注意目标不可定得过高,不能让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让学生体验到“懂了”、“能做”的喜悦和快乐,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和思考,鼓励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该阶段的努力和练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厌学者的一些屡教不改的恶习,在批评、教育、鼓励其改正不良习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制训练,强迫其改变不良习惯。对于贪玩的孩子,一方面进行纪律约束,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同几个纪律性强的同学一块上下学,让他们相互监督,形成较强的时间和纪律观念。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可以使学生由强迫学习到自觉学习,从而达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目的。
总之,对厌学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足够的爱心与耐心,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班级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解决厌学的根本出路是学校教育改革,学校与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对学生不适用的评价方法,学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快乐,这非常重要。我相信,只要各方面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厌学学生的大部分都能成为好学生的,厌学学生就会大大的减少,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