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坤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此时,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他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更加发挥出它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介绍《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利用好地区的博物馆和文化资源,参观文物,同学们被祖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四、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批、镜心、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堂,我会充满激情地想尽办法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但由于条件所致,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进行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错位。
其实,实践的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认真做一张招贴画远比空谈一套理论更能掌握设计的精髓。但是如何将这样的理念变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接近社会的必要”。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参加小区板报设计、小区美化劳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动手、互动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实践会让人发现很多在教学中不会显现的问题,而学生从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无法估量的。
2、在美术鉴赏课中尝试社会模拟化教学。学生没有步入社会,他们对社会中的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同时也会对一些现象表现出茫然。所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社会模拟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上设计课时,我让学生分工来模拟设计公司,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角色。通过模拟,学生不但掌握了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地施展了他们的才能。
3、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尝试团队合作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如:艺术节中让他们共同完成纸雕《我的家园》,合作中他们可以听到彼此之间的不同声音,使他们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学会包容、理解、合作。
可见,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一味的说教、单纯的“传授”,我们要适应改革潮流,突破“围墙式”教学,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的艺术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