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为顺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自1998年起,北京石景山区教委积极参与到“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中来,2005年又全面加入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SD),迄今已持续推进实验研究18年。可持续发展教育逐步从国际高端教育理念转化成为本土实践的教育改革项目。
一、推进策略
我们采取的推进策略如下。
1.深化文献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自信。区教工委、教委在干部培训中,组织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与教师,有计划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等文件,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10多年发布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文献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工作手册》等文本。
2.强化专家引领,提升校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在推进过程中,区教委紧紧依托北京教科院、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等专家团队,形成“专家引领—整体推动—示范领航—梯次跟进—品牌推进”的区域特色推进模式。我区较早搭建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平台,积极发挥其实验研究、培训指导、信息收集、管理服务、质量评估和合作交流等功能。近6年内,已经组织四期“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共计50名校长进入工作室展开研修,有效提升了一批校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
3.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导理念,打造优质品牌学校。我们注重在实验学校中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目标,从端正办学理念、设计课程体系、开展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指导青少年参与调查周边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建设绿色校园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创新,引领区域学校树立正确育人理念,端正办学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逐步建设一批ESD优质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目前全区总计实验学校30余所,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培训和参与实践的教师近2 000人,受益学生万余名。
4.以可持续发展素养为核心,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我们始终注重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挖掘身边教育资源,将首钢转型、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可持续城市化进程、雾霾治理、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革命传统教育等专题列入区域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范畴,不断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建立具有地域文化历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课程群。目前,以“石景山古迹探寻”“我爱家乡石景山”为代表的地方课程,已成功纳入区域整体课程计划中的首批课程资源群。“永定河流域文明与发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泰山历史文化追缘”等课程群也处于逐步开发建设过程中。
5.以教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为重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2009年,石景山区制定“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六层级培养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搭建可持续学习课堂创新实验平台,深入开展可持续教与学方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学校普遍成立核心课题组,指导教师认真把握可持续教与学基本要义:整体设计教与学目标、引领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教育、完成学习探究作业报告、开展课堂评论与小组互助、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等。
6.建立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区教委倡导学校关注以社会、学校、家庭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德育模式,确立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为全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教育日,以此推进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据统计,越来越多实验学校学生在少乘电梯、少坐私家车、家庭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自身生活方式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一些学生积极关心与调查周边社区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做出了可持续发展专题科技创新成果。
7.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提高石景山教育国际化水平。我们积极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并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地区、次地区级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与研讨会议,注重发挥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实验基地的优势,提升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内与国际影响力。
二、初步成效
伴随实验工作的不断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深化,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学校育人理念不断完善,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经过长期、持续的学习与实践,实验学校逐渐理解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认识到理念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大部分学校已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中。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以十六字教学原则为基础,有机整合三级课程;在指导学生预习探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与应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重视节能减排特色校园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低碳生活方式,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了提升,学校获得整体发展。
(二)校长领导力凸显,教与学方式有效突破
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开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校长领导力,校长亲自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校长指导下的实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校长指导实验教师的过程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四个尊重”价值观的引领下,校长积极带领教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研究,认真践行从传统教学方式向可持续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可持续教学模式后,教师单纯的课堂讲解在逐步减少,而点拨、评价用时逐步增加,参与学生活动的用时也在增多。
2.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渗透了可持续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由原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实验校中,都开展了可持续教与学方式的培训与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学习逐渐成为课堂常态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与活动也得到了有效渗透。科研人员也对学生的可持续价值观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发现,ESD班级中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学生们大多数都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可持续价值观,并且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究学习要求有与之相呼应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在校长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了相应的方式,在实践研究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如高井中学的评价方式教学观察法带给了我们新的研究层面。观察者从每一节课上,采集相关数据进行不同层面的评价,最后形成相应图表,指导教师进一步改进与提高。这种观察法可以让观察者与授课教师更加直观地发现这节课的成功或者不足,进而及时做出改进,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渗透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通过此项目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能获得提高。
(三)课程体系有序推进,有效提升育人实效
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了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机融合。大部分学校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四个尊重”为出发点,整体建构学校课程。在学科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中开展“可持续教学模式实验”,强调课前预习探究、课上自主-合作探究、课后应用探究,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各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实施载体,在各学科中深入挖掘新课标、新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点,并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既让学生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又提高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活动,推进多方教育主体融合
石景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以学校里组织的多种活动为载体,以家长、社区以及其他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助力,有效地使得各层面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如九中、金二小抗击雾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苹中的苹果绿之队、石景山中学的爱心菜园等。更多的利益共同体逐渐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来,增添了新的力量与活力,这同样印证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十年总结报告》中“多种利益相关者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效的”这一论断。
三、反思规划
(一)制定五年规划,反思推进目标
2015年,我区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建设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其总体目标是: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坚持“专家引领—整体推动—示范领航—梯次跟进”的实施原则,构建教育理念先进、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突出、育人模式多样、学校特色鲜明、学生全面发展的区域教育新局面,培养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学名师,形成一批在国家、市区知名的优质学校,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全新思考策略,确立发展方向
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持续推进,挑战随之而来。如深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能力评价分析研究、学业评测的研究与开发、跨学科教学研究指标制定、校长领导力研究等,以及如何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兼备的新一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智慧、用尊重、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去推动,也需要科学分析、量化评价发展态势。具体思考如下。
1.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石景山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在教育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功能方面如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聚焦石景山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其纳入区域课程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教育引领区域课程整合与学习创新有效途径。
3.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创建20所优质教育品牌学校,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办学特色;培养100名在国家、市、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发现与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和后备管理人才,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4.聚焦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培育,建立各阶段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培育交流学习机制,在中小幼一体化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做出示范。
5.建立学校、社会合作网络互动平台及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实践制度,凸显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社会的融合指数,推进学生走向社会。
石景山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推进过程中,持续关注校长领导力,关注可持续教与学,实现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素养的创建,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和自主创新,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整体水平,推动区域教育迈上新台阶。
【马强,北京市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