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诗聪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关于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
姚诗聪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整体鲜有关注,更未见有关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成果。爬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相关墓志铭,可知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表明吴兴姚氏是唐代的中等士族。
关键词: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其家族始自西汉末,初兴于东汉末、东吴,中衰于两晋、南朝初,复兴于南朝末、隋,全盛于唐,靠的不是政治事功,而是维持了数百年的家族文化传统[1]212,是唐代江东士族中重要一员。学界至今对其鲜有整体关注,这与吴兴姚氏的文献记载缺乏有关。近年来出土了不少有关唐代吴兴姚氏的墓志,为吴兴姚氏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姚崇家族唐代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载姚崇家族62人,扣除未在唐代入仕的隋怀州刺史、检校函谷关都尉姚祥一人,及未见有入仕记载的其他家族成员共计8人,还剩下53人在唐代入仕。该表记载姚侑有二子,即承宗与珙(霍山令)。又据《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侑)公墓志铭并序》载:“有四男二女:嗣子成宗,太庙斋郎;次子成允,前亳州蒙城县尉;次成则、成功”[2]47。显然,此墓志铭中的成宗或许正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承宗,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承宗并无官职记载,故若承宗即为成宗,墓志铭则可补阙。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珙(霍山令),应为成允、成则或成功中的一人,但此名明显有误,或为别名。若珙(霍山令)为成允,则二者为一人可抵,因为墓志铭中成允有官职记载。若珙(霍山令)为成则或成功,则可补墓志铭之阙。墓志铭之史料可信度明显高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记载,故稳妥起见,承宗和珙(霍山令)皆应扣除,再加上墓志铭中有官职记载的成宗、成允二人,故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人数应为54人。
《大唐故朝请大夫齐州临济县令吴兴姚(辩义)府君墓志铭并序》载:“祖善意(懿),……父德敏,朝散大夫、徐州萧县令。”[2]70志主姚辩义是姚崇的侄子,是唐代姚崇家族成员。
《故朝议大夫守绥州刺史姚(爱同)府君墓志铭并序》载:“祖善意(懿),……父德素,潭廓二州司马。”[2]73志主姚爱同亦为姚崇的侄子,是唐代姚崇家族成员。又载:“子宣议郎慎知。”[2]74
《极南洞造窟碑》,碑文中有“叡同任卫州司兵参军”[2]15句,其中的叡同当为姚爱同之兄。
《唐节士姚(栖云)君墓铭并序》载:“高祖讳元崇(崇),中书令、梁国公。”该志主姚栖云为姚崇玄孙,是唐代姚崇家族成员。此墓志铭为志主次兄姚栖简所撰。其中载:“属次兄位从军职于徐方。”[2]70可知,姚栖简在徐方军中任职。
《唐故慑河东节度推官前试大理评事吴兴姚(潜)公墓志铭并序》 载:“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合之子。”[2]62可知,该志主姚潜为唐代杰出诗人姚合之子,而姚合是姚崇的曾侄孙,故姚潜为姚崇的玄侄孙,亦为唐代姚崇家族成员。根据墓志铭标题,可明显看出其曾入仕。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勖)府君墓志》载:“由梁公至员外府君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颍川二公之词。”平凉颍川二公,当是姚勖父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河南丞闢,二子:偁,泾主簿;偕,监察御史。据此墓志,除偁外,应该还有平凉、颍川二公[2]39。
姚合有诗《送家兄赴任昭义》,据诗题及其中诗句“之官濠上城”[3]40,姚合家兄曾入仕,但其名讳仍待考证。
综上,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人数又可再增加10人,暂确定为64人。
二、姚思廉家族唐代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载有姚思廉家族36人,扣除未在唐代入仕的姚思廉父辈姚察、姚最兄弟二人,以及未见有官职记载的其他家族成员共计13人,剩下21人在唐代入仕。根据《旧五代史》列传七姚顗载:“姚顗,字伯真,京兆万年人。曾祖希齐,湖州司功参军。祖宏庆,苏州刺史。父荆,国子祭酒。”《旧唐书》卷七三称:姚思廉“雍州万年人。”且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载姚思廉家族,姚思廉后裔中有希齐与宏庆(弘庆)的名讳,且官职记载皆与墓志铭中的记载一致,故可确认姚顗即为姚思廉之后。但姚顗之父姚荆的名讳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未见记载,可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姚宏庆(弘庆)之子为姚玉斧,且无官职记载,不知此姚玉斧是否即为姚荆。又根据《唐代进士录》姚諴(误,应为姚顗)条称:姚顗“昭宗天祐元年(904)六月,以前进士为校书郎(《旧唐书·昭宗纪》)”[4]449。可知,姚顗在唐昭宗时入仕为校书郎,故姚荆亦应算入唐代姚思廉家族的入仕人员。
《大周故平州司仓姚(无陂)府君墓志并序》载:“吴兴武秦(康)人也……祖思聪,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姚思聪为姚最之子,是姚思廉的堂兄弟,可知该志主姚无陂为唐代姚思廉家族成员。又载:“父憺,唐绵州神泉县令”及嗣子某乙“柱国常选大礼等”、“天官常选大礼等”[5]。
王永平教授在《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中,关于吴兴姚氏的篇章中称:“姚璹在武则天当政后,为改变因从父弟姚敬节参预徐敬业之乱给家族利益带来的损害,璹屡有阿谀奉承之举。”[1]202据此推测姚敬节应当入仕唐朝,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姚思廉家族未载其名。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亨005《大唐故右监门卫大将军上柱国赠凉州都督清河恭公斛斯(政则)府君之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吴兴郡君,吴兴姚氏,即周上开府仪同三司,长寿公僧垣之曾孙,隋蜀王司马最之孙,秘书俭之女也。”该志主夫人出自吴兴姚氏,为姚僧垣之曾孙女,姚最之孙女。
《唐代墓志汇编》贞元018《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晕)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载:“其先吴兴人也……夫人自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曾祖履谦,皇朝中散大夫行武功县令;祖珪,皇朝丹州司马;父择友,皇朝凉州神乌县令。”该志主夫人出自吴兴姚氏,亦为姚僧垣之后,是唐代姚思廉家族成员。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22《大唐故朝议大夫上柱国杭州长史姚(珝)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吴兴人也……高祖僧垣,梁中书舍人、宣文殿学士;曾祖最,隋蜀王府司马麟趾殿学士……祖思明,皇朝河内县令;烈考益谦,皇朝阳曲、陈留、武义三县令……长子延光,故平陆尉,早亡。”该志主姚珝为姚僧垣之玄孙,姚最之曾孙,亦为唐代姚思廉家族成员。
《全唐文补遗》第一辑《大唐故吴兴姚氏(潭)墓志铭并序》载:“高祖□,□纳言;曾祖昌沛,皇司农丞;祖□,皇□州司马。”此墓志铭为志主姚潭的父亲朝议郎、广州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姚褆一所撰。其中志主姚潭曾祖的名讳昌沛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姚思廉家族中亦有记载,且无官职记载。而姚思廉家族中的姚昌沛之父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姚璹,经查资料,巧合的是他也正好担任过纳言一职。志主姚潭的曾祖与祖父的官职之前均有“皇”字,依据唐代墓志的行文习惯,志主姚潭高祖的官职纳言之前也应有一皇字。于是,志主姚潭的高祖名讳应为单字。查唐代官制可知,门下省,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713年)门下省改成黄门省,侍中称监。再查任职纳言的官员中,姚姓者唯有姚璹一人,故可推断志主姚潭的高祖即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姚璹。令人不解的是,若贵为宰相的姚璹为志主高祖,那么为何在志主的墓志铭中记述其高祖官职时只是纳言而无宰相呢?且根据志主姚潭的逝世时间为“大中十一年十二月,享年廿有五。”志主姚潭生于833年,卒于857年。姚璹生年不详,卒于705年。而姚璹之弟姚珽生于641年。也就是说,若姚璹为志主高祖,则志主姚潭与其高祖生年相距大约200年之久,之间相差四代,平均50年一代。相差一两代且每代分别相距50年倒还勉强可以理解,但若要求相差四代且代际间隔均为50年左右,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毕竟通过志主高祖官职、单名与曾祖名讳考证出志主的高祖只能为姚璹,故只好搁置疑问,将志主的家族支系归属划入唐代姚思廉家族。
综上,唐代姚思廉家庭中心的入士人数可再增加17人,暂确定为38人。
三、吴兴姚氏其他支系唐代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
唐代吴兴姚氏除了姚崇家族和姚思廉家族两大最主要房支之外,零散还存在着不少支系。这些支系家族规模与入仕人数虽不及姚崇家族和姚思廉家族,但作为吴兴姚氏支系,亦有必要统计。
《唐代墓志汇编》咸通109《唐故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谦)府君墓志铭》载:“女二人……次许嫁吴兴姚安之,登童子学究二科,再命为东宫舍人。”
《唐代墓志汇编》圣历025《大周故弘化公主李氏赐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墓铭并序》为成均进士云骑尉吴兴姚略所撰。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030《故中散大夫并州盂县令崔府君夫人源氏墓志铭并序》为宣德郎魏州馆陶县尉吴兴姚文简所书。
《旧唐书·姚绍之传》载:“姚绍之,湖州武康人。解褐典仪,累拜监察御史。”
《唐代墓志汇编》贞元125《唐故登仕郎常州司士参军袭武城县开国伯崔府君墓志并序》载:“先考讳千里,字广源,清河东武城人也……姊妹四人,长适陕州安邑尉姚叔康。”志主崔千里出自五姓七家中最显赫的高门——清河崔氏,长女嫁给了陕州安邑尉姚叔康。在士族门阀意识依然盛行、对社会婚姻观念影响巨大的唐代,能娶到唐代士族中数一数二的高门女儿,此姚叔康所属的姚氏门第自不会低,且此墓志铭中记载的崔千里家其他女儿的夫婿均出自唐代士族中的名门,“次适饶州乐平尉河东薛存操(河东薛氏),次适右武卫录事参军陇西李慎(陇西李氏)。”放眼唐代姚姓,唯有吴兴姚氏最为合适。故可推测此陕州安邑尉姚叔康应出自吴兴姚氏。
《全唐诗》卷二百九十四收有崔峒诗《春日忆姚氏外甥》,崔峒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出自博陵崔氏。由诗题可知,其有外甥姓姚氏,此情形与姚叔康例类似,故可推断其外甥姚氏应出自吴兴姚氏,甚至可推测其应出自姚崇家族。从诗作内容虽无法读出崔峒姚氏外甥是否入仕为官,但从其父得以有幸娶博陵崔氏女,知其所属该支吴兴姚氏必有家族成员入仕为官。为严谨保守起见,以最少一人记之,但历史真实必当多于此数(姚叔康家族除叔康外的入仕人数其实亦应如此记之)。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通025《唐故吴兴郡姚(季仙)府君墓志并序》载:“虞舜之先,礼部侍郎、司门郎中,继后承之。其先五代官讳,谱牒载,今更不叙。”可知,志主姚季仙的祖上五代均曾入仕为官。又载:“享年七十有七,以咸通四年三月廿二日卒于辽西坊私第。”志主姚季仙生于787年,卒于863年。由于习惯上一代是按25—30年计算,故又可推算出志主姚季仙的五世祖大概生于637年,故知其祖上五代应皆在唐代入仕为官。又载:“释褐署节度驱使官……长子君贤,代家君而主持,职列内衙,累兼执于戈戟。”可知,志主本人与其长子也均曾入仕为官。
据《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守冀州刺史上柱国姚(晠)君墓志文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开元368《大唐故左羽林军长史姚(重曒)府君墓志铭并序》和《唐代墓志汇编》开元354《大唐故益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姚(□,字迁)君墓志铭并序》。又据姚晠夫人墓志,即《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农郡君杨氏(万五千)墓志铭并序》为其子前太常寺太祝姚黯所书。
《故司农寺主簿姚(承珇)府君墓志并序》载:“公讳承珇,字承珇,吴兴人也……祖干冲,唐朝请大夫、杭州刺史、上柱国……父行慈,唐兰州录事参军……嗣子寰,前岐州山泉府折冲。”
《旧五代史·末帝纪上》载:“秋九月甲辰,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姚洎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五代后梁(913年)拜相的姚洎应是出自吴兴姚氏,而姚洎在唐末便已入仕为官。根据《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三卷载:“庚午,工部侍郎、同平章事韦贻范遭母丧,宦官荐翰林学士姚洎为相。”
《海门日报》2012年4月29日B4版所刊《东洲小考》称:“唐末最后一年是天祐四年(907年),时姚存制任东洲镇遏使,这是东洲置镇最早的记载。‘姚氏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军士亦多吴兴子弟,姚氏家族统治长江口上岛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军队和家属人数有万人之多’(见《南通简史》)。”可知,出自吴兴姚氏的姚存制在唐末入仕为官。
《唐故蕲春郡蕲水县尉王公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载:“先考环□,皇睢阳郡楚丘县令。”该志主吴兴姚氏的父亲曾入仕为官。且志主“以天宝十一载(752年)四月四日寝疾,终于蕲水之官舍”。但查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姚崇家族的记载,亦发现有一其唐代家族成员姚浼的官职记载为楚丘令。但据表中的记载,此姚浼为姚崇的玄孙。而姚崇卒于721年。故若此志主吴兴姚氏的父亲为姚浼,则志主吴兴姚氏为姚崇的来孙女(即五世孙)。随举一例,姚崇玄孙姚勖的卒年,据其《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勖)府君墓志》载:“府君以大中七年(853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享年六十九。”[2]38姚崇的玄孙辈明显应生活于晚唐,姚崇的来孙辈也就不可能生活于与盛唐。故时间上明显解释不通,此志主吴兴姚氏应不是唐代姚崇家族成员。
《全唐文补遗》第七辑《唐故将仕郎试洪州建昌县丞吴兴姚府君(仲然)墓志铭并序》,其中载:“曾门讳岫,皇宣德郎、行辰州叙浦县尉;大门讳思节,皇天威军副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武卫中郎将、上柱国;考讳凤,皇不仕……嗣子伯达、伯俣。”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宝历008《唐故亳州司兵参军赵郡李府君墓志铭》载:“夫人吴兴姚氏……实从父弟前和王府参军友冲主焉。”志主李群的夫人吴兴姚氏的从父弟友冲曾任和王府参军。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收录独孤及文《宋州送姚旷之江东刘冉之河北序》,由首句“春叶尉吴兴姚旷至自洛阳”知姚旷应出自吴兴姚氏且官至春叶尉。
综上,唐代吴兴姚氏除去姚崇家族与姚思廉家族之外的入仕人数暂确定为35人。
四、结语
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人数为64人,唐代姚思廉家族的入仕人数为38人,除姚崇、姚思廉家族之外吴兴姚氏的其他支系的家族在唐代的入仕人数为35人。因此,可初步确定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与五姓七家之范阳卢氏各房的唐代入仕人数相比,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虽尚且不及大房卢氏在唐代的入仕人数(170人),但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人数超过了二房卢氏在唐代的入仕人数(62人),而唐代姚思廉家族的入仕人数却不及三房卢氏、四房卢氏在唐代的入仕人数(51人、49人)[7]。美国汉学家伊沛霞先生统计出新表中最具说服力的八大世系表特征和十五个中等规模的世系表特征,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率高达77.2%(现已确定的家族男性成员数为83人,超过太原王氏大房、二房的男性成员数64人),唐代姚思廉家族的入仕率略低,为73.1%(现已确定的家族男性成员数为52人,超过博陵安平崔氏的男性成员数49人)。八大世系家族的入仕率均低于唐代姚思廉家族的入仕率。在十五个中等规模世系家族的入仕率中,仅有清河张氏的入仕率(86%)高于唐代姚崇家族的入仕率[8]159---160。在唐代江东士族中,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少于琅琊王氏(185人)[9]、吴郡陆氏(148人)[10]34,远多于兰陵萧氏(67人)[9],并与其他三大士族合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与唐代其它地域的代表性士族相比,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超过了山东士族中位列十姓十三家的渤海高氏(106人)[11]33,关陇士族之武功苏氏(93人)[12]28、天水赵氏(134人)[13]25,胡姓士族之河南元氏(120人)[14]16。从家族入仕人数的角度来讲,吴兴姚氏在唐代虽还远不及唐代士族中位列最高门的五姓七家,但在唐代士族整体中,无疑是属于规模不小的中等士族,对唐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永平.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M].扬州:广陵书社,2010.
[2]柳金福.唐代姚崇家族碑志疏证[M].香港:国际炎黄出版社,2011.
[3]姚合.姚合诗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陶易.唐代进士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5]张学锋.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J].华夏考古,2005(2).
[6]徐玉清,孙夏兰,徐千帆.百家姓书库·姚[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7]杨艳敏,顾乃武.论唐代范阳卢氏世宦的盛衰[J].史志学刊,2015(4).
[8]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顾向明.关于唐代江南士族兴衰问题的考察[J].文史哲,2005(4).
[10] 牟学林.隋唐江东士族入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11] 王蕾.唐代渤海高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2] 王兰兰.隋唐武功苏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3] 刘鹏.唐代天水赵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4] 余静.唐代河南元氏家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熊伟]
Preliminary Statistics about the Number of Earners of the
Yao Family of Wu Xing in Tang Dynasty
YAOShi-cong
(CollegeofLiberalArts,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723000,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ur biggest gentry,the Yao Family of Wu Xing is a representative culture gentry betwee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in jiangdong district.However,academic circles has little concern and more not seen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number of earners.Outlining “the new tang book·prime minister genealogy table”and related epitaph,we come to conclusion that the Number of Earners of the Yao Family of Wu Xing in Tang Dynasty is 137.It proves that the Yao Family of Wu Xing is medium gentry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Tang Dynasty;the Yao Family of Wu Xing;the number of earners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3-0092-04
作者简介:姚诗聪,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理工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收稿日期:2015-07-28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