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耀儒
最是秦腔能解颐
——秦声飞扬之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
◎文/朱耀儒
秦腔,是秦人大快朵颐的精神盛宴。它排除空虚,赶走寂寞,充实生活,积淀快乐。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无论城市乡村,到处都飘扬着铿锵锣鼓,悠扬管弦,或慷慨激昂,或婉转缠绵,都能把秦人的乐观、豪迈、多情、仁爱、正义、刚强展示得淋漓尽致,纤悉无遗。
在历史悠久的西安市,活跃着数百家秦腔自乐班和秦腔艺术团队,真可谓底蕴深厚人多情,秦声秦韵满古城。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就是其中一朵靓丽的艺术奇葩。
较早成立的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设备精良,健身器材齐全,既有琴棋书画,亦有唱歌舞蹈,但老干部总觉得不够尽兴,难以解颐。于是,在大家的倡议下,2004年4月13日成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张玲被任命为团长,推选姬乃彦、樊兴国、赵世杰、王世森为副团长,武招弟、吴智刚先后任支部书记,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颇具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出身于幼儿歌舞教师的张玲从小酷爱艺术,尤其钟情秦腔。她以自己誉满艺坛的声誉和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很快吸引了30多位业余秦腔爱好者和离退休的秦腔专业演员,组成一个新生艺术团体。团长张玲被誉为秦腔演唱获奖“专业户”,她还曾获得陕西省首届群众秦腔艺术遗产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团长强势,团员自然也不会逊色。张瑞香、张惠媛、张丽、惠慧玲、尚秀玲、杨晓凤等都能把旦角演得出神入化,男旦曹加、杨乾坤、胡新社等的演出惟妙惟肖,让人根本看不出是一位男性演员。尤其是“台柱子”武招弟、侯菊花、杨玲霞、武桂兰,既能演老旦,也能演小生、须生,可谓舞台多面手。曹加、何小平、杨玲霞等人则把媒旦演得诙谐有趣,他们演出的《看女》《小姑贤》《拾玉镯》酷似秦腔名家王辅生。而张惠媛等新秀已经被正式剧团挖走,成为专业演员。武招弟、唐忠祥、刘玉琴、杨玲霞、侯菊花、杜引娣等演生角更是秀出其行。其中武招弟又是技巧全面的艺术指导,她导演的折子戏和专业剧团的表演不差上下。演花脸的刘伯平、银娃等被誉为“活包公”,出场一声吼,如鼓似雷走,浑厚响亮,震遏行云。赵世杰、武贵荣演出的丑角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曹加、刘伯平、胡新社、刘玉琴、张惠媛、孙有生等人都在省电视台举办的大赛中得过一、二等奖。总之,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阵容强大,声名远播。一般自乐班只是演几个唱段,好点的还能演出简单的折子戏,而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则从来不满足演出唱段,他们是以演折子戏为主。他们排练的折子戏力求新颖别致,不走其他自乐班的老路,而是排一些很少见的折子戏。至今他们已经能熟练地上演50多个折子戏,且都是化妆挂衣演出,甚至还能上演整本大戏。他们的演出常常被认为是专业剧团的演出。
2012年,西安市都市城隍庙庙会、小雁塔庙会,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应邀演出。他们分两班连演23场,张玲和她的演职人员两边跑,只换角色不换人地连续演出,忙得不亦乐乎。23场戏,没有应付,没有重戏,几乎演出了他们排练的所有剧目。张玲说,那几天把人忙扎了,但也把戏瘾过足了,更让广大戏迷分享了秦腔的愉悦和欢乐。唱戏,就是为了高兴,就是为了快乐,我们虽然辛苦点,但只要大家愉快,大家开心,我们演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多年来,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本着“弘扬秦腔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各位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西安市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人们难忘2012年他们在易俗社百年庆典恭贺演出的卓越表现。那年8月19日晚,秦腔艺术团奉献了一场折子戏专场。由武桂兰、杜引娣表演的《苏武牧羊》,动作娴熟,激情饱满,把苏武“我岂能半路中途把节改”的爱国情操和李陵历经苦战、兵败降敌的无奈,准确而又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他们所营造出来的悲壮、苍凉的气氛,让观众掌声不断。由张玲、侯菊花、舒广季、赵世杰表演的《藏舟》是秦腔经典剧目《游龟山》中的名折。剧中主人公胡凤莲发现江岸上有人遭官兵追捕而向她求救,便以恻隐之心让他上船。没有想到她搭救的正是为自己父亲抱打不平而获罪的恩人田玉川。胡凤莲义正言辞地斥退气势汹汹的官兵,营救了恩人田玉川。饰演胡凤莲的张玲是演小旦的行家里手,她嗓音圆润,吐字清晰,程式准确,动作规范,传神地刻画了胡凤莲机智勇敢、温柔可亲的个性,获得观众一阵阵热情的喝彩。由杨乾坤、张瑞香表演的《看女》,是易俗社的保留节目,也是“媒旦戏”的代表作。两位男旦准确地把握住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逼真而又略带夸张的表演,引发阵阵欢笑,渲染出热烈而又愉悦的气氛。由张惠媛、潘紫娟、张玲表演的《三娘教子》,是一出妇孺皆知的传统戏。三位演员以扎实的功底、真切的表情诠释了母爱亲情。尤其是“左边尿湿换右边,右边尿湿换左边,左右两边都尿遍,抱在娘怀又暖干”的唱段,感动得观众唏嘘不已,泪流满面。那次庆贺演出,有二十几个自乐班参与,只有老干中心秦腔艺术团引起易俗社领导和专家的特别关注。他们不仅和演员合影留念,还由衷地赞叹:“没有想到省老干中心秦腔艺术团能把我们易俗社的戏演得这样到位和精彩,感谢大家,感谢大家!”说罢,他们集体虔诚地弯腰鞠躬,那场景令演出人员热泪盈眶,难以平静。
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秦腔艺术团,除了坚持每周二一次排演活动之外,也承接开业庆典、红白喜事、生日祝寿、节日助兴等活动的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团曾连续两年参加西安市小雁塔正月初一至十五庙会秦腔专场演出,曾连续八年参加西安市城隍庙秦腔专场演出。这些演出,都受到广大戏迷的好评,留下不错的口碑。说到艺术团所取得的成绩,张玲说:这都是老干部活动中心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团里各位负责人和各位演职人员精诚合作的结果,我个人不过是跑跑路、操操心罢了。她坦诚地说,我个人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陷,就是口才太差,不会在场面讲话,凡是要讲话,都要请其他领导代劳,我非常感谢他们。说到她作为团长的领导工作,她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一个剧团的领导,真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笔者作为一个秦腔爱好者,很早就知道有一句俗语说“要淘气,领班戏”。意思是说带领戏班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张玲是乐观的,充满信心的。她说,团里的演职人员还是听我的,大家的配合还是令人满意的。我知道,这个剧团虽然说带有点公办的色彩,但毕竟是由社会名流参与,部分秦腔界专业演员、老干部加盟,还有部分新秀和秦腔爱好者共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演出团体,不发工资,有的人会外出跑场子,也不好干预他们的自由。但张玲有她的办法,就是排演新剧目时,每个角色都安排A、B、C三个演员,包括打板的、头把弦也都配备几个人。这样一来,即使有人临时有事或者去跑场子,也不会误事。当然,一个角色或者一个重要环节,能安排几个人,也说明艺术团的确实力雄厚,大有回旋的余地。
张玲说,剧团的戏装都是演员自备的,光她自己为买戏装就花了上万元,除了她自己不用的“靠子”之外,所有褂子、彩袍、蠎袍、凤冠、纱帽等她都备有。秦腔爱好者自己出钱出力耗时,从不计较个人的辛苦和收益,而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快乐,让生活多姿多彩。
编后语:
从2015年6期开始,本刊和陕西电视台“秦声飞扬”栏目合作,在《自娱自乐班》栏目连续推出7期秦腔自乐班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老人们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秦腔艺术的热爱,更看到他们为发展和传承秦腔艺术作出的不懈努力。
本栏目继续征稿,也期待各种类型自乐班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