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追求的是一种状态

2016-05-04 01:36姚忠先杨秀梅
金秋 2016年2期
关键词:拳术功夫气化

◎文/姚忠先 杨秀梅

功夫追求的是一种状态

◎文/姚忠先 杨秀梅

我们习拳术已经有三四十年了,曾学过螳螂拳、长拳、八极、八卦、形意和太极拳,武术教学也已二十三年,在教学和习练中发现练武术的孩子和练舞蹈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有别于其他孩子。练武术的孩子看上去威武挺拔、凛凛正气,跳舞的孩子则柔美秀气、盈盈婀娜。然而我说的这种气质绝不是一朝一夕习武(舞)就有的,而是在长时间的习练和追求中得到的,是练武(舞)的功用久了,就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常人的状态,也就是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武术(舞蹈)状态,是习惯所形成,不是做作的。

功夫之所以叫功夫,就是长期花时间、下功夫练就出来的一种状态,其最佳的状态就是无我,也叫忘我。

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大家都知道他的弟子都是带艺拜师,每个弟子所练的掌法都有所不同,是董海川在每个人原有功底的基础上融进八卦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浑圆一气走天涯”。不论外在的形式如何变化都是内在意气变化的表现,即混元一气。

形意拳虽然是由刚(明劲)人手,但这只是练筋骨肌肉的一个过程,最后还是要入柔(暗劲)、入虚(化劲)。

太极拳入手就讲松柔,可是也要经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和形意八卦两家的练拳经历是一样的,也是从筋骨肌肉到神意的过程。它仍然要“入门引路须口授”。请问哪一家拳术是自修的?都要有高明的老师用他(她)的眼力看着才能慢慢地进入拳境。太极拳最后也是“气若车轮,腰如车轴”“意气君来骨肉臣”。

哪家拳术都是从有力练起的,也就是从筋骨肌肉练起。当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演练熟能生巧,就会节省一些力量,也叫会用劲了,慢慢地找更省力、更轻灵的练法,逐渐找到一种沉沉的、抻拔的、浑圆的、或者叫八面支撑的劲力,练起来劲力以腰脊为中心、循环无端、一气贯穿,呼吸则越来越深长、细软,丹田有了沉实的感觉,头上有轻灵的领劲,动作圆滑自然,上一个动作和下一动作又好像自然地接上,好像不用力就会自动完成,好似流水、好似行云,在练拳中留恋那说不出的舒适、淡然、稳静,这时便进入了人们常说的炼气化神过程。

后来,经过长期的炼气还虚的进程,慢慢的身体会有虚空的状态,那就会进入炼神还虚的过程。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说起来很简单,但追求起来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是从初级状态到高级状态的层层递进,需要很多的条件。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自己的状态呢?

我们每个习武者都曾从一招一式学起,在初学时顾手顾不了脚,后来慢慢地手脚兼顾并和身法相合,接下来又要按每家拳术的要求,即拳论(拳谱)上的要求去认证自己的身上是否合“法”,合“法”即是和规矩,不守规矩不得以入门,合了规矩功夫就上身了。就好像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空间或是房子,我们将思想这盏灯进入这个房间,对里边并不熟悉,思想又不是很“明亮”,就只好拿思想去四处看和熟悉,一个一个部位地看,一个一个地方地找,一个一个地记下熟悉。每一次“走路”都要合乎“途径”,当我们都很熟知了,清楚了,再将思想这盏灯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使思想的光能照到每一个角落,这样即使思想的光不太明亮,但已经能看到每一个位置和每一件物品,你才是这个屋子的主人。所以练拳要用思想。

大成拳要站桩,形意拳要站三体式,八卦掌要先站桩后走圈,都是在找一个完美的状态,练太极拳时之所以要慢,就是不断地在动中找自己的圆满,找自己的浑圆,找自己的完美状态。不论是何种武功最后都要在动中运用,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由静到动,再由动复归静,这个静则是指心的静定,是虚无之静,是神而明知之境。

那些为了修武功而修功夫的人并不会有大成,因为他心里只有苦下功夫,一心急于想达到某种状态,而放弃对思想的修为,这就会使自己思想单一,局限自己的智慧,影响自己的进步,因为武功的修炼不仅需要苦练,更需要智慧。用智慧来认证拳理,吸取他人的长处,开阔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拳艺不走或少走弯路,而慢慢地走向完美状态。

猜你喜欢
拳术功夫气化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
粉煤加压气化新局难破
驰放气在气化磨煤系统中的回收利用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