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玉
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自然离不开学习,可以说学习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在谈及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的思考方向更多是“如何教学生?”、“教学生什么?”,至于“教”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和学生都很少去思考。笔者认为,如果缺乏了“目的”,学习只能沦丧为“机械的活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又怎能真正地学会英语呢?所以,我们不妨说“目的”才是学习的关键一步,只有明确了目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学习英语究竟有哪些价值,他们根本不去考虑。长此以往,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的问题便悄然而生了。
1. 明确学习英语对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
学习语言是一门技术活,不论是哪门语言,都有着固定的规律和逻辑。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常会受到中式思维的束缚,从而形成令人尴尬的“中式英语”。虽然这类问题已经成为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对其给予重视。为何会这样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多数英语教师、学生都单纯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给高考成绩加分,这样便可以荣登好的学府。但是,学习英语究竟具有哪些意义和价值,他们却很少去思考。笔者认为,既然学习语言是一门与思维能力紧密相关的技术活,必然可以锤炼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感悟,他们的思维是否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that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时,有一名男生提出了英剧中的一句台词:He is the only person that is believable.(他是唯一可靠的人。)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帮他进行解读,并告诉他:先行词被the only, the very, the same 等修饰时用关系代词that。高中生正处在思维能力成型阶段,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解惑,而非一味地提高分数、提高成绩。因为只有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才会真正地提高。
2. 明确学习英语对人际交流的辅助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筑成了这个庞大的社会,多学一门语言,将会对高中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这时往往会有人提出疑问:“高中生天天两点一线,从家到学校,怎么会需要人际交流呢?”笔者以为,高中阶段只是学生迈向社会的铺路石,当他们进入大学时,难免会遇到各种人群,有时还会面对外教。这时,如果他们掌握了良好的英语,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变革教学手法和目标,并合理地开展一些情境交流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聆听能力。如在教学完《Making the news》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撰写,或者是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鼓励学生在讲台前表演小品。由此一来,学生不但会生出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能起到口语锤炼、听力锤炼和习作锤炼的作用。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简单的英文和学生进行对话,例如“Hello, girls and boys”和“Can you help me?”等,这样不但可以贴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让他们明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是平等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对英语的代入感。
3. 明确学习英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异国文化。在教学《Life in the future》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出示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照片和生平简介,并向他们阐述这些科学家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在英语课中,还适当地向学生交代一些异国风俗文化知识,如在和英国人交谈的时候不可冒然询问对方的年龄、工作和薪水,不可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等。又比如在你前去拜访一位英国朋友时,得先在门口敲门,直到对方说“请进”时才能进去,否则将被视作不礼貌。高中生多数会升入到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几率接触到外教,这时向他们阐述西方国家的文化,必然可以提高他们与外教的交流质量,并让对方心生好感。当然,有些习题也会涉及到国外文化习俗,所以,向学生阐述外国风俗文化,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教学手段。
4. 结束语
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这只是学习英语的众多目的之一。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这一错误认知,并科学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以避免学生只受考试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升入高等学府,虽然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成绩,但这并不是说“成绩”不主要。相反,高中生在明确学习英语的价值同时会更好地认真学习英语,增强自己的解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高中生真正地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董丽娟. 循循善诱,让学生学好高中英语[J]. 考试周刊, 2014(46).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