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常让人为奴

2016-05-03 03:10林采宜
晚报文萃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康生活张伯驹服装厂

林采宜

《京华烟云》里有一个片断,姚家为逃避战乱,将古玩埋在院子的地下。木兰问父亲:“这些宝贝要是被别人掘走了怎么办?”姚老爷说:“周朝的古董传到现在,历经三千年,中间辗转了几百个主人,谁能永远占有呢?”

一代名士张伯驹酷爱古玩字画,倾家荡产收藏珍迹,最后分文不取全部捐给国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身后将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

盖茨和张伯驹的捐赠本质上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文化语境:任何形式的财富都是流动的,捐赠行为使之归于应归之处。

小时候看见祖母给服装厂做女红,戴着老花镜,针线在她的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挣来的钱十块、五块地存进一本薄薄的红皮存折里。1998年她去世时,折子上有一万多元存款,叔叔拿出来全部用于办丧事。出殡那天,整条街的街坊邻里都过来吃豆腐饭,望着十几桌筵席上举杯挥箸的邻居和亲戚,我想,如果祖母当年不去为存折上的数字努力,那么她这一辈子的饭桌上或许顿顿都会有鲜美的排骨汤以及新鲜的炒鸡蛋,可最后这些积累都变成了挥洒的冥钱和看似奢侈的墓碑。

许多家庭省吃俭用,把本来尚可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压榨成锱铢必较和风雨兼程的艰辛,为的只是拥有一套两居室或者三居室的商品房。

所有权,让一些人成为财奴、让另外一些人成为房奴。其实人生短暂,有时候,享用比拥有更为重要。

(开心虫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8月21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康生活张伯驹服装厂
张伯驹老照片一组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我们的小康生活 水红铁路:“90度”的危险“360度”的幸福
小康生活一定是健康生活
张伯驹宁愿被“撕票”也不肯卖字画
再干十年
蒋忠伟:自办服装厂 雄霸德国品牌店享誉欧美
某服装厂为何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