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康/文
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上)
●张家康/文
皖南事变是震惊中外的血案,新四军9000余人,除2000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突围人员中一部分由傅秋涛、江渭清直接带领到苏南。其余大多从繁昌、铜陵一带秘密渡江到江北,其中尤以繁昌为最。他们渡过江后,立即投入新四军七师的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开国将军,如黄火星中将、张銍秀少将、何志远少将、张闯初少将、梁金华少将、刘世湘少将、杨汉林少将、陈仁洪少将、谢忠良少将和李务本、彭嘉珠大校,还有在省市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马长炎、胡金魁、杨采衡等。
早在1939年二三月间,周恩来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时,就明确地传达了中共中央为新四军制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40年1月,中共中央又再次重申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中央之所以一再强调这一战略方针,是针对皖南新四军前有日寇后有国民党军,活动区域狭小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4月26日,中央进一步指示:“皖南军部以速移苏南为宜。”到了10月,中央又再次提醒:“整个南方有变为黑暗世界之可能。”“我不能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军部应乘此时迅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
渡江北上这才提上日程。11月,新四军军部渡江筹备小组由繁昌过江到对岸的无为勘察。三支队驻扎滨江之县繁昌,五团二营副营长(教导员)马长炎带着五连来到江北,协助军部渡江筹备小组的工作。三支队为做好掩护大部队过江,已在繁昌西南的水龙山、张家大山和蝌蚪山构筑了工事。11月下旬,战士们看到着便装的非战斗人员和大批的弹药物资,陆陆续续的由繁昌运往江北时,纷纷议论,大部队就要过江了。
中央军委向新四军军部通报,12月以来,顾祝同、上官云相已奉令秘密调动了7个师的兵力,在皖南预设了袋形阵地。12月27日,新四军军部决定江南新四军全部北撤,只是北撤的路线并非由繁昌过江,而是南下过茂林,然后东经榔桥、宁国附近,再向北到苏南溧阳一带,伺机过江。三支队根据军部的命令,于5日拂晓赶到茂林附近,随军部一起行动。
江南新四军北撤编为3个纵队。三支队和军部特务团编为第三纵队。三支队五团为军部的后卫,直接受军部的指挥。6日黄昏,各路纵队按计划向星潭、榔桥方向前进。国民党一四四师、一〇八师紧紧尾随,一场处心积虑的反共战争已是箭在弦上。这一夜,天上下着雨,山陡路滑,疏疏密密的枪声一阵接一阵,前卫部队已与国民党部队接上了火,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了。7日下午,五团二营接到命令,跑步来到军部所在地的云岭脚下的百户坑。
军长叶挺给五团二营营长陈仁洪布置了任务,他说,国民党的四十师正在星潭、徽河一线构筑工事,阻挡我们前进,现在新三团攻打星潭受阻,你们赶紧勘察地形,做好战斗准备,等军分会决定以后,在星潭附近选择有利地形,强渡徽水河,消灭对岸的敌人,为全军打开前进的通路,争取与傍山一线的一纵队会合,以最快的速度突出重围。
徽水河是青弋江的支流,流经星潭的河道约四五十米宽。陈仁洪盘算着不从正面渡河,而是从星潭以北檀皮庄附近渡河,那里的河道较狭窄,对岸敌人的工事也不完备,而我们这边的河岸山坡长满松树和茅草,便于隐蔽和渡河。
部队为快捷神速已经进行了轻装,棉被、棉裤里的棉花都被掏了出来,能不带的东西全部扔掉。天渐渐黑了下来,指战员们在瑟瑟寒风中静静待命,都焦急地张望着临时军部草房内的灯光,只待一声命令,立即投入战斗。
陈仁洪将军回忆说:“不一会儿,军首长的房子里争论得很厉害,听得出主要是项英和叶挺军长的声音,许多人都围在屋子外面听。原来是项英同志不同意叶挺同志坚决打通徽水河的意见,叶挺认为,现在我们的处境困难,四周都是国民党的军队,我军已经没有多少路可以选择,趁着国民党主力部队还未到达时,坚决打通徽水河,向东南方向突围,然后转向苏南,那里中央已经通知陈毅部队接应,只要我们突出重围,敌人就拿我们没办法。项英同志则反复强调,万一渡河不成功,处境就更困难了。因此他一直犹豫不决。周子昆、袁国平同志也支持项英同志意见。叶挺同志很生气。”
事实证明,叶挺的意见是正确的,从徽水河强渡突围,新四军部队的大部可以得以保全,不至于遭到如此惨烈的损失。部队按照项英的决定,又由原路返回里潭仓,再向泾县方向突围。叶挺给五团重新布置了任务,那就是连夜原路返回,走里潭仓去抢占高岭,无论如何要坚守3天,阻挡由太平方向来的敌人,掩护军部和大部队向泾县方向突围。任务完成后,可以单独行动,在皖南坚持游击战争,然后等待时机过江。五团接受任务后,以二营作前卫,向高岭方向跑步前进。
高岭已驻守国民党七十九师的一个营,陈仁洪率二营于8日拂晓赶到高岭。在诓骗敌人是一四四师“自己人”时,乘敌猝不及防,在一阵阵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的猛烈火力下,一鼓作气冲向山峰,顺利地拿下高岭。一、三营乘势各自控制了制高点,抢修工事。从8日到10日,五团凭险扼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高岭如钢铁屏障,迟滞了太平方向北进的敌人。10日,五团在阵地上召集几个营长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几个营级干部几乎都认为,铜陵和繁昌地区是三支队的老游击区,各方面基础条件好,不如西出小河口,分散转移到青阳、铜陵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伺机北渡过江。可是,五团首长否定了这个意见,认为我们在高岭阻击了3天,军部应该已打通北出泾县的通道了。所以,最后决定放弃高岭,重新返回里潭仓,追赶军部。
陈仁洪带着二营担任前卫的任务。11日拂晓,他们赶到石井坑时,只听见四周的山上都响起密集的枪声,周围的几个村庄及山坡、路旁,到处都是退下来的已不成建制的部队。显而易见,部队在这里严重受拙,不得前进。叶挺军长也在石井坑,他知道五团二营已来到时,立即给陈仁洪交待了任务,让二营立即赶到东流山的长龙山高地。叶挺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指挥所说:“我叶挺就在这里,跟同志们同生死,共存亡!”部队的士气顿时大振,大家不约而同地喊起口号:“坚决听从叶军长指挥!”“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
从星潭方向开拔过来的国民党第四十师是支装备优良的部队。12日上午,敌人发动了十几次进攻,都被一一击退。下午,他们调整部署,仗着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成营、成团的向山上发起攻击。枪弹声震耳欲聋,阵地上一片火海。敌四十师的一个旅长被击毙。新四军的伤亡也很严重,三营副营长叶露宵在火线光荣牺牲。
第二天上午,敌人再次发起了攻击,他们把所有的迫击炮都集中起来,几乎同时向东流山阵地轰击。“轰隆隆”的炮击声中,许多战士被炸的血肉模糊。炮击过后,敌人成群成群地向阵地扑来。敌人数倍于我,已是明显的寡不敌众,二、三营的伤亡已经过半。陈仁洪胸部被子弹击中负伤。马长炎的左胳膊也负了伤,因失血过多,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阵地是守不住了,团政治处副主任何志远前来传达叶挺的命令,让他们于黄昏以后撤出阵地,准备突围。同时,准备安排十几个小伙子,轮换着抬陈仁洪和马长炎,一同突围。陈仁洪和马长炎坚决推辞,一再请求,只要给他们一名卫生员和一个侦察班,就可以隐蔽养伤,伺机过江。他们携带了一些药品、粮食、食盐和一竹筒熟猪油,于当夜悄然离开阵地。
袁国平、粟裕、陈毅、王集成、周恩来、邓子恢、项英在新四军云岭军部
军部决定一团担任突围的前卫任务,行至大康王丘陵地带时,一团二连还未来得及构筑工事,敌人就发起了进攻。二连激战6天,断粮缺水,战斗减员骤增,由120人减少到五六十人。军部命令,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各部可选择时机,向有利方向突围。
深夜,阵地上的枪声停了下来。部队利用这个时候快速地转移,在路经封锁线时,刚刚还是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又响起 “哒哒哒”的机枪扫射声,许多人在枪声中倒下,一团二连指导员谢长华左手也负了伤。他们乘着破晓之前的黑夜,冲破重重包围,钻进一片稠密的山林。谢长华在清点全连人数时,发现全连只剩下9人。
七天一夜的突围,又饥又渴又疲劳,他们再也走不动了。他们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从里面走出一对老夫妇。老人见是新四军,十分热情,立即让进屋里,烧水做饭,问寒问暖。当老人知道他们要去南陵、繁昌方向时。老人主动提出担任他们的向导,以避开大路的哨兵,专走偏僻而又安全的山路。走了一夜的山路,老人把他们带到山沟的一个废弃的炭窑前。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从炭窑里走出一个老乡,他在知道是突围的新四军时,又是烧水又是做饭,还让他们在这休息了一天。
次日晚,他们赶到繁昌境边的沙滩角附近,这里离长江边已不足百里了。大家既是喜又是惊,行动格外谨慎。刚走不远就发现前方有个草棚子,里面住着两个进山烧炭的年青人。这两个年青人见是新四军,便主动自我介绍:“我们在这里烧炭已经好几年了。前二年,你们在这里打鬼子,不少同志都认识。”又说:“听说你们在丘陵和国民党打仗,估计要从这里过江,先不要着急,做点饭吃,然后,我们帮助你们找村上的党组织,一定能顺利过江的。”黄昏时,他们领来了当地的一位姓何的党支部书记,何书记答应明天晚上派一个人先送他们到湖阳冲,由那里的人负责他们的秘密过江。
谢长华回忆说:“我们告别了何书记和二位老乡,在那位同志的带领下,翻过两座山,顺利到达了湖阳冲。果然那里的党组织早已做好了迎送的准备。……腊月三十晚上,我们伴随迎春的鞭炮,在金书记 (金涛,中共繁昌县委敌后军事部长)的安排下来到了长江渡口。敌人的探照灯时而往江面上照,时而往陆地上照,负责渡江的指挥员沉着冷静果断地指挥我们上了船,同船的还有其他突围出来的20多名同志。根据那里的敌情,我们把子弹上了膛,将手榴弹握在手,随时准备战斗。约摸两个小时光景,胜利渡过了长江。”
国民党一四四师和七十九师沿着茂林的大路疯狂地向军部进攻,离军部所在地只有几里之近,情况万分危急。军直属队全部动员起来了,有枪的拿枪,有手榴弹的拿手榴弹,连炊事员也拿起了扁担和菜刀。军部教导总队全员投入战斗,在叶挺军长的亲自指挥下,击溃了敌军的进攻。临近黄昏,接到部队转移的命令,副指导员董南才等穿越敌人密集的炮火,随军部转移到了石井坑。
东流山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敌人成团甚至成师的向制高点压来。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亲自指挥,率领五团与顽敌血战。毕竟敌人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据优势,三支队的伤亡越来越重,不得不退守主峰而退到了二峰。13日下午,董南才等来到军部驻地后侧的竹林,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余立金向他们交待任务,让他们配合五团把东流山主峰夺回来。
五团拼杀到晚上,全团只剩下几十个人。夜半,教导总队在攻占主峰的战斗中连连失利,不得不退了下来。当他们来到指挥所找余立金时,发现这里已空无一人,指挥所已经突围。这时,只见驴马辎重和一些队伍,不成队列地向南山跑去。他们跟着队伍也上了南山。
到了山脊,抬眼望去,四周已被敌人团团围住。“哒哒哒”的机枪声呼啸着,从他们耳旁掠过。山上目标明显最不安全。
董南才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下山去!也只能下山去。我们把全队分成几个小梯队,疏开下山。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猛力向我们射击。这时候要用最快的速度摆脱火力区,跑的速度也嫌太慢,有个同志想出把松树枝垫在屁股底下,然后滑下山去的主意,这个办法相当好,我们很快滑到山谷——大坑王。大多数同志安然无恙,少数同志擦伤了皮。这时候才感到肚饥口渴,难以支撑,看到路边沟中有流水,如获至宝,倒出米袋中仅剩的一点米,一边喝生水,一边吃生米,暂且填一填肚子。这时候在树林里隐蔽的同志,看到我们便三三两两地出来了。”
早晨,山谷中不时传来回应的枪声。制高点埋伏的尽是敌人,少则一个班,多则一个连,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的射来。一个一个战友倒下,短短十来分钟,就有数十人伤亡。南方山区多是一层一层的梯田,有的高有的低。他们就从梯田上一层一层的往下跳。
他们跑几步就掩在田埂后卧倒,一排排子弹打在地上,激起一层层的尘土。他们朝着一座土地庙奔去,试图以它为掩体,就在他们刚起身奔跑,只听“啪”的一声,工兵连指导员郑高庭中弹倒地,区队长曾坤芳立即跑上前,帮他包扎急救绷带。他对曾坤芳说:“我不行了,你把我的枪拿去。我不能连累大家……”说着,他举起枪对准自己的头部开了枪。
董南才看看身旁,一同从东流山突围出来的同志,只剩下他、乐左洪和负伤的曾坤芳。一队国民党兵也看到他们,立即成扇面的向他们围来,口中还喊道:“捉活的!”他们奋力向正北面的山坡冲去,总算挣脱了包围。在一户农民的帮助下,他们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又大步流星地前进。他们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就这样又走了十多里,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叫开一家农户的门,这位农民是农抗会员,儿子也在新四军部队。看到他们3人,尤感亲切。安排晚饭后,让他们上阁楼休息。一落枕,3人就酣然入睡。
醒来时,老人告诉他们白天发生的事情。上午是国民党兵来搜查,对付他们比较好办,敷衍胡弄几句也就完事了。可是,下午乡公所来搜查就惊险的多了。这些人熟门熟路,进屋后什么边拐旮旯都搜查遍了。他们非要上阁楼看看,老人告诉他们,阁楼快塌了,梯子坏了都多日不用了,你们要上去,摔坏了,我可担当不起。这些人抬眼看了看破旧的阁楼,又用手晃了晃断了一只腿的梯子,这才走了。老人说:“好在你们三人无人打呼噜,要不然可就不得了!”晚上,老人美美的款待了他们,然后,又把他们送到丁家渡。
渡过了青弋江,他们总算突出了重围。在快到繁昌县城的一个山上,他们遇到了一个砍柴的姑娘,从她那里得知三支队的一个领导带着队伍就在山下的村庄,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喜出望外,加快了脚步来到老虎山。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二支队三团团长黄火星和军部特务团团长刘别生。军情紧急,已无暇各叙别后景况。黄、刘又交代他们新的任务,让他们在这里隐蔽下来,收容突围出来的同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