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海运损失下降3%
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海运损失发生在中国华南地区、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一带海域。据安联保险集团在最新发布的《安全与船运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海运损失下降3%,事故船舶为85艘,这是10年以来海运损失最低的一年。
《安全与船运报告》指出,主要海运损失下降45%,在过去十年中,科技不断地进步,虽然各地区存在差异性,但能够做到自我监管。在2015年,超过四分之一的海运损失事故,总计22起,都发生在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印尼和菲律宾一带海域,这也是过去10年里,海运损失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船舶损失数量总计22起。另一个事故多发地区为地中海东部及黑海。
2015年,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船舶沉没的事故占75%,这也是最常见的海运损失事故。其中,货船和渔船事故数量超过60%,高达85艘船舶。
2015年总计发生2687起船舶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地中海东部和黑海地区占很大一部分比例,总计484起。报告称事故多频发于周四,周六是事故发生率最低的时间。尽管海运损失下降,安联全球企业及特殊风险公司(AGCS)警告称,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船舶产能过剩,影响运营成本,从而增加安全隐患风险。(钟联)
全球多家机构有意收购波罗的海交易所
因编制BDI指数而闻名于世的伦敦波罗的海交易所(以下简称波交所)正吸引多家机构对其进行收购。2月26日,新加坡交易所(新交所)发布声明证实,其正计划收购波交所,并提交了初步收购报价,双方正在进行磋商。
波交所董事会主席坎贝尔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正式的收购要约,波交所已经聘请野村证券和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作为其被收购事项的顾问机构。“董事会会谨慎考虑每一个意向收购者,以保证收购会符合股东、会员企业以及在FFA市场(国际远期运费协议)进行交易的经纪人的利益。”坎贝尔说。
航运市场的“断崖”式下滑,让波交所处境艰难。波交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企业的会费和其他航运衍生品服务,其营业收入已经从2008年800多万英镑减少至600万英镑。去年11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曾表示有意收购波交所,据路透社报道,当时的收购意向金额约为波交所净资产的3倍。此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洲际交易所(ICE)和普氏能源(Platts)都曾传出有意收购波交所。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新交所是最有可能达成最终收购的一方,因为新交所是波交所航运衍生产品FFA在亚洲的主要清算所,双方交流及业务往来密切。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新交所收购的报价可能高达8400万英镑,远高于其他潜在收购者。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新交所收购波交所的动机是想加强和补充其衍生品业务,尤其是航运衍生品。资料显示,新交所最新一季营收有40%是来自衍生品业务。波交所诞生于174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航运交易市场,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性航运交易所。其拥有600家会员企业,世界公开市场目前大部分的散货租船交易都是由波交所的会员和经纪人谈判完成。波交所依据交易情况每天编制并公布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先行指标。
基于BDI指数,波交所还提供国际远期运费协议(FFA)的交易。由于国际航运业的高风险性,许多航运企业和贸易商常常使用FFA作为运费风险管理工具。交易双方达成一种远期运费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航线、价格、数量等,且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收取或支付依据波罗的海航交所的官方运费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
当然,从事FFA也有一定风险性。2009年,中远集团曾因使用FAA进行套保交易而巨亏39亿元,震惊业界。(李晶)
全球贸易关键指标滑至十年新低
从全球贸易角度看,中国惨烈的进出口只是悲观图景的一部分而已。
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部(CPB)的数据,全球贸易单位价格指数比艰难的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低,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较2014年5月跌去23%。CPB是荷兰官方统计机构,其数据及时、准确而著称,其数据也是诸多央行和欧盟官员做决策的参考。
美国的进出和出口态势都变得更加消极了,欧元区这两方面则正好相反。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规模进一步加大,但出口则连续四个月下滑。CPB数据还显示,2016年的全球贸易开局不佳。经季节性调整后,用以衡量全球贸易额的全球贸易监控指标1月环比下滑0.4%,同比增速也仅为1.1%。
全球贸易成交额反映的是全球经济衰弱,但还没到崩盘的地步。而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单价崩盘反映了两种力量: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二是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汇价走强,比如人民币,特别是对欧元汇率。因此,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跌幅比本币计价的幅度大。
受糟糕国际贸易拖累,全球三大国际货运运输巨头营收全线下滑。集装箱船现货运价触及历史新低。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亚欧线集装箱现货运价同样跌至历史水平。
亚洲、欧洲和美国之间的11条贸易路线的集装箱率指数在2015年下滑了62%。在港上市的东方海外去年营收59.5亿美元,减少5.7亿美元。达飞轮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4%。马士基航运营收为237亿美元,降幅达13.2%。
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集团马士基上个月中旬发布过振聋发聩的警告:目前面临的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糟糕,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在零至1%区间范围内。荷兰ING银行国际贸易研究部门负责人Raoul Leering表示,2016年开年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全球贸易增长。2月的贸易数据以及1月数据的修正将为全球贸易究竟是停滞了还是仍在以合理速度增长带来更多指引。(朱善文)
海工损失惨重,新加坡掀起裁员潮
作为一个国际性石油交易中心,全球大约有70%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新加坡建造。然而当前海工市场的萎靡和油价的持续走低,导致新加坡长期以来占优势的航海业和离岸贸易正遭受巨大损失。
据报道,新加坡企业裁员人数已达到经济危机以来最高水平。据了解,大部分裁员来自当地石油相关行业。新加坡钻井平台建造商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去年共裁员约10000人。受低油价冲击的国际石油企业BW offshore也宣布裁减35%岸上员工。
新加坡星展银行3月初表示,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可能会因为资金匮乏而引发钻井平台订单被延期或取消。星展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船舶和钻井平台运营商继续进行财务缩减,那么获得新订单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大型陆地钻井承包商 Patterson-UTI首席执行官安迪·亨德瑞(Andy Hendricks)透露,即使最近石油价格上涨,但仍然未达到让市场充满信心的交易水平。亨瑞德表示,目前还不知道油价会降到什么程度,WTI将如何定价,未来是否会有转机。
2月底,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对几大钻井商进行债务降级,其中包含Transocean和Ensco,此举可能会对新加坡的钻井商产生负面影响。星展银行分析师表示,钻井商的处境暂时不太可能会改善,除非石油价格反弹到每桶60美元。
在能源低迷期,一些公司正寻求使企业多元化的途径。华侨银行投资研究的韩裴表示,当离岸和海洋部门都深陷泥沼时,新加坡吉宝集团将很有可能会分配更多资金到房地产以及该公司的其他业务,包括废物转化成能源,数据处理和物流。现如今新加坡的问题已不再仅仅是石油和天然气了,金融和技术部门的就业也受到影响。全球银行巴克莱,渣打银行以及日本在线零售商乐天和美国互联网公司雅虎都在裁员。(刘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