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瑜伽,是指一系列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修身养心方法。它能帮助人们静气凝神,控制自己的感官,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清净之静”,被认为是达到身心与自然交融的最有效方式。
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的小镇瑞诗凯诗是著名的“世界瑜伽之都”、瑜伽的发源地。瑞诗凯诗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入口处,三面环山,被称作是通往喜马拉雅的门户。发源于喜马拉雅的恒河穿过瑞诗凯诗,将其分割为两半,一座巨大的铁索桥,成为两岸通行的唯一路径。常年以铁索桥为家的猴子,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在印度教文化中,猴子是人必须敬畏的神灵。
在瑞诗凯诗,恒河与平原相接,在印度神话中被视为不朽的圣地,是瑜伽的开山鼻祖——印度湿婆神居住的地方,这些环绕着圣洁恒河的山脉,一直都是神性的象征。瑜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印度文化中,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无人之地苦行修炼,于是那些期望通过修炼摆脱轮回之苦的印度教信徒,聚集在喜马拉雅山,冥想世间万事万物,反思生活态度,瑜伽哲学由此诞生。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山林中、在恒河边打坐冥想,时间久了感到疲惫,他们无意中发现动植物天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治愈等能力,便加以模仿,通过调整呼吸并辅以一定形式的动作放松筋骨,由此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在印度传说中甚至认为瑜伽的每一种体式都是湿婆神的一个化身,湿婆神有840万种化身,瑜伽就有840万种动作。
凉爽的天气,清冽的恒河水,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所有的一切都赋予瑞诗凯诗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与灵性。而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自然条件,这座方圆不过数公里、人口仅有5万的宁静小镇,成为让全世界瑜伽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瑜伽圣城和最重要的瑜伽进修圣地。印度最权威的瑜伽学校都在这里开有瑜伽馆,在这个小小的村镇之中,有一百多家瑜伽道场,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来到这里学习瑜伽。这里有印度最著名的瑜伽导师,全世界有资质的瑜伽教练大多都在这里修行过瑜伽,还有不少瑜伽大师和圣人就居住于此。
传统瑜伽修行者认为,一天中练习瑜伽的最佳时间是在太阳初升之前。所以在瑞诗凯诗,凌晨4点人们就开始了他们一天之中最早的瑜伽练习。不同肤色、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背着一块瑜伽垫,在这个小镇的街道上匆匆擦肩而过。他们从世界各地各个角落聚合到瑞诗凯诗,想在这里探寻瑜伽最初的模样。走在瑞诗凯诗的街道上,就像走在印度任何一座小城里一样,该有的市井嘈杂一点都不少,但百余家瑜伽进修中心又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而那些手握旅行指南坐在咖啡馆里晒太阳的游人,或许到了傍晚时分就会摇身一变,成了某家瑜伽修院里的好学生。
许多来到瑞诗凯诗的瑜伽修行者相信,直到今天依然有瑜伽高人在喜马拉雅山林中苦行修炼。所以他们认为只有在瑞诗凯诗,才能够亲近喜马拉雅山脉和恒河,亲近瑜伽的本源,最终达到瑜伽修行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瑞诗凯诗有许多被称为“阿诗兰姆”的隐修所,在这里,“古鲁”即精神导师会给予人们精神的指导,所以每一位“羯磨”追寻者都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在瑞诗凯诗,瑜伽与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等精神养身之道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说瑜伽是当代印度对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输出一点也不夸张。
瑜伽起源于印度,但把瑜伽体式形成系统并推广传播到全世界的则是西方人。几百年来,无数朝圣者来到瑞诗凯诗的树林里进行冥想,感悟生命真谛。20世纪60年代,这里又有了新访客——西方嬉皮士来此寻觅和平、真爱、救赎以及亚洲宗教的“羯磨”(即善恶、苦乐果报)。在所有的“羯磨”寻访者中,最著名的要数披头士乐队。1968年2月,一个英国人在人生低谷时远渡重洋,追随他的瑜伽导师来到瑞诗凯诗,在恒河边盘上莲花座,寻找人生的真谛,瑞诗凯诗因此闻名于西方。这个人便是英国著名乐队披头士的主唱约翰·列侬,当时乐队正面临经理人爱泼斯坦服药自杀带来的重创,前途未可知。在列侬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的成员为了追寻灵魂的净化,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瑞诗凯诗的一个灵修中心。他们把瑞诗凯诗称作是人间净土,在这里学习静坐冥想。列侬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极乐世界。披头士乐队在瑞诗凯诗驻留不到三个月,却在这段修行时间里创作了超过30首歌曲,成为他们最具创作力的时期之一,创造了事业的又一个巅峰。如今,披头士乐队曾经居住过的瑜伽修院早已荒废,大门紧锁,乱石遍地,掩映在杂草丛中,没有任何的提示信息,只有残垣间怒放着的灿烂花朵。但这里却成为瑞诗凯诗的另一张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披头士乐队的追随者。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间修院,追随列侬的脚步,或者追忆那个远去的披头士年代,想要从这里获得与披头士相关的任何东西,不管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丝气息。披头士的印度之行使得瑞诗凯诗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声名大噪,约翰·列侬的故事停留在了几十年前,但是关于瑜伽的传说还在继续。
来自中国上海的瑜伽老师魏立民练习“哈他”瑜伽已经有18年了。对他来说,来瑞诗凯诗并不是想要学习更高难度的瑜伽动作,而是为了寻找瑜伽的本源,感受瑜伽在未经任何雕琢时的模样。他说:“能做高难度动作的人在马路边就有,在尼泊尔和印度有很多这样把脚放在头上面讨钱的人。动作真的只代表前期的入门阶段。印度瑜伽大师艾扬格也说过,‘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瑜伽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打坐,是一种祈祷,我想找相对更纯粹的瑜伽。”2004年魏立民第一次来到瑞诗凯诗,之后每一年他都要到此住上一个月。在瑞诗凯诗上百家的瑜伽学校和道场中,有的就一间小屋和一名老师,就组成了一所学校,而那些很有传统的瑜伽道场则设在寺庙里。道场提供简单的住宿和饮食,价格低廉,对当地人是免费的。瑜伽修行者强调苦行和戒律,瑞诗凯诗全城禁烟禁酒,并且是一座彻底的素食之城,在这里连一枚鸡蛋也见不到,因为人们认为这些食物会让人心浮气躁,影响修行。
当地最大的一所瑜伽道场里的瑜伽百岁老人司瓦米,其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极佳,能够承受体重超过100公斤的壮年男子坐在他瘦骨嶙峋的身体上。在司瓦米教授的瑜伽课上,伸伸手臂,抬抬腿,甚至最简单的转动手腕都是瑜伽动作。司瓦米时而站立,时而躺倒,时而盘腿坐下,他传授的瑜伽动作显得如此粗粝和随意。司瓦米强调呼吸法。在印度瑜伽始祖帕坦伽利撰写的经典文献《瑜伽经》中,呼吸法是高于瑜伽姿势的一个层次,而印度本土瑜伽的练习者似乎也更加注重瑜伽的呼吸和冥想。司瓦米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喜马拉雅山林中学习过呼吸法,后来他结婚并且有了十个孩子。在他70多岁的时候,妻子离开了人世,他从此离开家漂泊苦行:“在孟买我遇到了这家道场负责人,他希望我可以来他的道场,每天早上教授瑜伽课程,他为我提供饮食起居的帮助。对于我来说瑞诗凯诗是天堂,天堂是一个可以得到满足并感受到幸福的地方。”司瓦米来到瑞诗凯诗已经八年,每一天他的生活都非常规律:教授瑜伽,冥想,做全身按摩,参加祈祷仪式。他说自己对饮食非常苛刻,每天除了喝水以外,只吃少量的水果。司瓦米凭借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独特的瑜伽教授方式,令很多瑜伽爱好者慕名而来。跟随司瓦米学习瑜伽,并不需要固定付费,而只需随心付出一些捐款,可以是零钱也可以是食物。司瓦米说,瑜伽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教育,而不是赚钱的手段。他还谈到瑜伽飞行术,谈到300岁的瑜伽修行者,谈到瑜伽绝食法……从今天自然科学角度来说,这些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也是无法解释的,而正是这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东方文化,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来自瑞士的瑜伽教练乌莎,已经在印度生活了30年。她经历过三次重大事故,做过23次手术,在床上躺了两年,医生说她要是能坐起来就是奇迹。而现在,她是一位瑜伽教练,在瑞诗凯诗拥有一座瑜伽中心。乌莎说:“我能做很多原以为再也做不到的事情,这太美好了!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我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所以我必须做到。”乌莎在印度生活了下来,和当地人结婚生子。她所教授的艾扬格瑜伽的关键点是重视细节,不在乎动作的高难度,而在乎是否用正确的部位用力,因为一旦错了,非但修行无效,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而瑜伽讲究每个动作都与呼吸相配合,一呼一吸间,就开始了同自己身体的对话,瑜伽的精髓就在于把这种对话深入下去,直到心里。
瑜伽教练芭贵迪来自美国洛杉矶,在过去十几年里她一直生活在瑞诗凯诗。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每天很早起床,冥想,祈祷,练瑜伽,然后去办公室工作。芭贵迪说:“我觉得十分幸运,可以生活在这里。瑜伽能让人的身体灵活,更加健康强壮,这些都很重要,但是瑜伽绝非仅仅如此。”芭贵迪教授的是瑜伽冥想,即教人们如何将瑜伽融入生活当中,如何在自己的心中找到连接。“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即使他们拥有一切——健康,富有,或是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内心深处是觉得空虚的。‘瑜伽这个词意味着连接,我要帮助他们寻找内心的连接之处。现在我们坐下来冥想,闭上眼睛,所有的能量都还在这里。它吸引着真正的追求者,就如同图书馆吸引着想要认真学习的学生一样。”
来到瑞诗凯诗的人们,执着寻找并体会着各自心中的瑜伽,也许面目不一,也许感受不同,但是一定有某种东西触动了他们的内心,留下了印痕,才让他们如此流连忘返。在瑞诗凯诗遇见的瑜伽,也许是某种朴素的气息,也许是某种宁静的感受,也许是好奇,甚至也许是失望。那些在恒河边盘腿坐下来的人,或多或少地希望身体得到锻炼,或者希望心理得到修复,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只是最基本的修行,更高的境界是,当你回到纷纷扰扰的都市中,依然能把那份安宁与平静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