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于年龄之间的,也许并没有真正的代沟。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或许就能为我们证明这一点。在人性的那个最脆弱的点上,总是能将原有的那些偏见无形地融化。青山的这个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故事,所以才能一举荣膺日本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
前些天刚好有一段空下来的时光。也刚好收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寄来的这本《一个人的好天气》。因为作者生于1983年,于是就更想知道如此年轻的作家何以能夺得如此重要的文学大奖。这个不足八万字的小说很快就读了下来。读后的那种淡淡的却又莫名的忧伤。是因为感知了书中女主人公三田知寿的忧伤命运?她21岁就开始的独自的生活。她对她以外的那个世界充满的疑问。她身处陌生环境下被拼命掩饰的焦虑。她顽劣包装下的那颗脆弱的心。她由懵懂而慢慢开始的人生跋涉……
《一个人的好天气》让我看到了“80后”。那个叫青山七惠的女孩儿让我们感受了四季的冷暖。书中那个同样“80后”的女孩儿尽管径自着他们一代的反叛,但却是温婉的,并且能够在与祖母一代的相处中,慢慢地被化解被融合。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很深的却又被遮掩起来的感情。读起来很轻松,却也能感觉到那种不经意间的深沉。
其实青山的故事非常简单。决心自食其力的女孩知寿来到东京,住进了远房亲戚荻野吟子的家。之前吟子一直过着独自的晚年生活,孤单中却也有着自娱自乐的滋味。陪伴她的唯有两只猫。知寿的突然闯入改变了家中的节奏与格局。从此这一老一小开始了她们相互的“适应”。她们同处一室却又陌生且隔膜着。在四季的轮回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终于发生了微妙的而致彻底的改变。从生疏到熟稔,又从相斥到相交。当又一个春季到来,知寿要离开吟子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想着反叛的小女生了。她对吟子怀了很深的眷恋。她说她觉得她们之间已经没有距离感了。
知寿和吟子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仿佛室友。一个女孩儿突然就闯进了一位老奶奶的家,从此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那种陌生的感觉是需要双方的努力才能慢慢消除的,而偏偏知寿这样的女孩儿却不愿积极参与到这个理应彼此熟悉并亲近的过程中。她用她年轻人的眼光看待老年人的吟子,但吟子却如涓涓流水般总是不经意地温暖着身边的这个女孩儿。慢慢地知寿不再冷漠,甚至开始关心吟子的生活。知寿能从只专注于自我中挣脱出来,转而去顾及别人,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做到的。这个转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知寿在人生旅途上塑造自己的过程。
知寿也对自己的母亲怀有芥蒂。单亲家庭以及母亲独立的性格,让知寿对母亲总是抵触甚而嘲讽。她不仅故意破灭母亲期望她读大学的梦想,并且对母亲的所有关怀都嗤之以鼻。大概就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知寿更加坚定了自食其力的决心。她笃信不上大学也能生活的理念,哪怕做女招待,哪怕在地铁站的小卖部里当售货员。对知寿来说,如此生活就是一种叛逆,起码是对“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反弹。她就是要过一种让母亲伤心失望的生活,为此她竟然把挣更多的钱当作了自己人生的目标。 知寿这种近乎扭曲的追求,让她在母亲面前哪怕是有着心里的亲近,但一说出来就都成了不屑和不恭。伴随着母亲的去往中国,母女之间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生疏。以至于知寿觉得,尽管我们身上流着同样的血,但彼此的心却已经无法相通了。
但就是在这种日渐疏离的亲情中,知寿还是找到了一种亲近他人的方式——爱情。她不仅自己爱着,也见证了吟子的恋情。但在知寿这里,两度爱情所留给她的,几乎就只剩下了挫败感。她尽管也曾小心呵护这种爱的感情,但最终阳平和藤田的相继离去,还是让知寿非常难过,甚至觉得活着都失去了意义。较之知寿不稳定的青涩之恋,吟子和芳介之间的黄昏恋情却显得温婉而恒定。他们在知寿的眼皮下就那么不温不火、不离不弃地交往着,以老年人所特有的方式。他们不仅相互吸引,含情脉脉,还有着许多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跳舞,去优雅的餐馆,旅游观光,编织刺绣,为孩子们做好吃的点心……总之既丰富又饶有兴味,不像知寿和恋人在一起时那样,除了做爱,就是玩游戏机。于是知寿愈加惶惑,她甚至无望地问着吟子,为什么我的恋爱长不了,而您就不是呢?是年岁大的关系吧,这是吟子的回答。吟子又说,趁年轻多谈谈恋爱多好啊。于是在最后的篇章,最后的一句:电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
小说中最庄严的部分是死去的猫们和篱笆墙外的那个地铁站。两个充满了象征意义的意象都感人至深,并意味深长。悬挂在墙壁上方的那些猫的照片都是已经死去的猫。只是吟子不再记得它们的名字。这个意象反复出现,暗示着生命的流转,世事的无常。以至于知寿很怕有一天吟子也会像那些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名字也不再被人记忆。
篱笆外那个开往新宿的地铁站寓意了更多的东西。它既是吟子家窗外的一道令人期待的风景(尽管来来往往的火车把玻璃窗震得哗啦啦响,但吟子和知寿还是喜欢这种喧闹的感觉),又仿佛寄托了她们的很多梦想。她们一老一小在檐廊里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停靠又离去的列车。而从她们这个房子里离去的、或知寿或吟子的恋人,也都要从她们的窗前走过,去追赶晚间的夜车。所以读罢这部小说,你一定会记住这个由作者构筑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地铁站。
青山的小说不乏他们一代特有的幽默,就是想方设法地揶揄和亵渎大人对他们的指手画脚。譬如母亲嘱咐知寿要注意身体,她会故意挠着屁股哼哈敷衍。而当吟子恋恋不舍地送别芳介,知寿又会恶作剧地品评:两个人还在没完没了地挥手告别,看着不禁让人担忧,以为他俩得了老年痴呆了呢。这些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
青山的小说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她所特有的那种叙述的态度。字面上的满不在乎,却也还是真诚地表现了年轻一代涉世的迷茫,以及他们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小说中最令人琢磨的部分是那些对话。很短的句子。跳荡的,甚至上下不搭界的,却每一句都蕴含着情感和深意:
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的吧?
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
喂,我走了之后,你会挂我的照片吗?
你又不是猫。
挂上吧。
又没有死,不能挂。
可是,不挂上的话,该把我忘了吧。
回忆不在照片里呀……
知寿在吟子身边一点一滴地改变。从漠不关心到开始惦念。电话中找不到吟子,心里就紧张不安。在即将独立生活的时候,只要一想到和吟子告别,就会悲从中来。而寂寞时想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给吟子写信。这些有着无尽情感的细节,读来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和吟子共同的生活中,知寿对自己有了新的疑惑:年轻真有那么好吗?每件事都要难过,悲观,太累了,我厌倦了。这或许也是知寿的另一种认知,我以后能像吟子那样吗?到了70岁还爱打扮?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情人节去买巧克力,我能过上这样浪漫的生活吗?
是的,要成为吟子或许还有长长的路。还要有属于知寿自己的人生和历练。那淡淡的迷惘的青涩忧伤,或许是所有年轻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