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令
[摘 要]近来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工作也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介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和重要性,列举了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Y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29-01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工作的基础,监测的目的是将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进而根据这些表象制定相应的管治方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生物学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监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约束和依赖,时刻都将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当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在生物的体内进行积累和转移,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各项指标也产生差异性的变化。
环境工作的开展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环节,随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成为了我国环保部门主要研究的问题。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将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真实地反映出来,且生物技术的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所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生物监测技术对于环境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环境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生物,生物的生长状态和生理表现可以反映出所处环境的变化,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其二,生物监测技术所选取的指示生物可以就地取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经济性;其三,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帮助监测人员了解到环境变化的规律,因为生物监测工作实现了对环境情况的长期监测,能够为监测人员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际数据。
二、生物监测技术应用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例
(一)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
生物监测技术在监测土壤污染工作中的的监测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监测,动物监测法中选择动物的环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一般情况下都会将蚯蚓选作为监测对象,因为蚯蚓对于土壤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于土壤的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有较为敏感的感知。同时,土壤中镉元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蚯蚓体内的镉含量反映出来,所以在使用动物监测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时应当选用蚯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蚯蚓的表象体征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农药的含量,实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对被污染的土壤区域内的植物进行监测和研究来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的监测方法就是植物监测法,通常情况下,植物所生长区域的土壤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后,植物的生理代谢等方面就会产生异常情况,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植物枯萎、死亡和叶片出现伤斑等都是所处土壤被污染的情况表现。
通过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的来实现对土壤污染的监测的方法就是微生物监测法,经过大量研究,可以发现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工业的废水、污水及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所以可以将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并通过对其数量和结构的判断和分析来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实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
(二)监测水资源中的水体污染物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主要有两种监测方法,分别是微生物群落监测法和指示生物法,在应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时,其需要注意的环节也各不相同。
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是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监测实现对水体污染情况的监测,水体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微生物群落,其能够对水体的污染做出敏感的反映。使用率较高的监测方式便是聚氨酯泡沫法,就是在需要监测的水域中放入聚氨酯泡沫块,以此来进行微型生物的收集工作,此种监测方法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且其监测效果和结果都较为贴近实际情况,因此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监测工业废水和污水的工作当中。
经典的水体监测方法就是指示生物法,所选用的监测生物的特点是活动地点固定并且生命周期较长,这种特点的生物能够将水体的污染情况充分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应用率较高的的动物是鱼类、底栖动物及浮游生物,其中无脊椎类动物拥有最高的应用率。若水体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选用小颤藻和蚊幼虫以及颤蚯类生物作为监测方法中的指示生物。
(三)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
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将大气的污染情况反映出来,因为植物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存在着较为敏感的感知,并且由于植物的生长位置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因此其监测工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会选用以下植物进行监测来完成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监测工作。最初,要进行二氧化硫的监测,一般选用苔藓、水杉、地衣和落叶松等植物进行监测,这几种植物在受到二氧化硫气体的污染后,其维管束和叶片的边缘就会出黄色或红棕色的伤斑,其伤斑的状态一般为块状;然后进行氟化物的监测,一般选用郁金香、梅、金线草、大蒜和葡苔藓等植物进行监测,当大气中含有氟化物的污染源时,上述植物的就会出现尖形的叶片,且其叶片上会分布一些红褐色和浅褐色的伤斑;最后在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监测,一般选用向日葵、番茄、柑橘、烟草和秋海棠进行监测,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这些植物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叶脉,且其叶脉上会出现伤斑,伤斑的颜色多为棕色和黄褐色,有时也会出现白色的伤斑。通过对以上这些植物的监测,可以间接地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氟化物和二氧化氯的存在与否进行测定,从而判定大气的污染情况。
三、生物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监测技术是阐述生物过程及分析其理化功能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其技术核心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这是一种近几年才新兴的监测技术,也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知识和技术总结而出的成果。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于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让人们真正认识了在现代化的科技社会中生物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但是当前的技术水平仍然不能将生物监测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生物监测技术的未来当中应当着重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时其指示生物的选择,应对指示生物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分析,选择出极具敏感性并且能将环境污染情况充分反映出来的生物,全面提升生物监测的结果准确性和精确性。其二,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支持理论就是生命科学,所以只有加强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生物的相关生理特征,为选择指示生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才能使生物监测技术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其三,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指示生物都较容易受到土壤、水资源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容易被季节特性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进行监测时要将其对比性提高,使监测方式和手段更加标准化,充分发挥生物监测技术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
结语
生物监测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内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愈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并且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应当继续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进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玲武.水污染生物监测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03).
[2] 于春来,卢振兰,王洪平,李明明,寇世伟.生物监测及其在线监测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Z1).
[3] 胡旭刚.论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5).
[4] 杨培莎,朱艳华.水质生物监测方法及应用展望[J].北方环境,2010(02).
[5] 向杰.浅析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04).
[6] 高梦雅,李意,陈伟.以就业为导向的生物监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4(14).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