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骏 王玲娟
摘 要: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文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展示出其不可小觑的潜力,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并引起了经典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使其成为整个文学体系中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类型。但经典文学界也对其思想深度不够、文学性不高等诸多弊端提出了质疑。我以为努力实现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是网络文学今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网络文学作品泥沙俱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其经典化却依旧是一个值得探析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学;经典化;读者平台
近年来,极具人文色彩的文学领域受互联网影响,直接催生了网络文学并推动其蓬勃发展,紧跟经典文学步伐,其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其社会影响上都呈后来居上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作者读者群体的素质提高,网络文学终有一天会褪去其在人们眼中肤浅的外表,步入经典的行列。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
网络文学最早诞生于欧美等网络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中文网络文学的萌芽则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留学生创办了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用母语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抒发羁旅之思,引起了海外留学生的广泛关注。紧随其后,在国外先后创办了中文网络文学期刊《橄榄树》、《新语丝》等,对国内网络文学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此后,“网络文学”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出现并流行。
网络文学的兴起,无疑为中国文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这种现象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新文学现象。在优质作品中,活泼的创作风格、独特的传播模式、新鲜的语言词汇,也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其不可忽视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这就需要我们置身网络时代,以辩证的眼光去审视,以文学应具备的人文精神价值为标准,对网络文学的好坏优劣作出一个客观的判断。
二、当前国内网络文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网络文学作品泥沙俱下的现状已毋庸置疑,优秀的作品尚属少数,更多的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文学水平不高、审美价值偏低的作品。比如说某些作者的作品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篇幅之大、成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但从其创作态度而言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态度相比,实是天壤之别。由于作者水平、创作态度,以及没有传统文章发表过程中层层把关的编辑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作品有其不可忽视的硬伤,即网络文学作品虽然数量庞大,然而鲜有成熟优秀之作。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网络文学尚属起步阶段,不以十分苛责的眼光去审视,而是秉着发展的观点去探索网络文学作品的优劣,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天地大有可为。我以为,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网络文学作品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互联网发达的传播性,极大地解放了广大民众的思想和写作欲望,广大民众至少能够在网络上,以博客、发帖等形式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观点。这样一个成分多样的编外文坛,此般的写作形式,不拘泥于文体,不禁锢于思想,率性而发,充溢着思维的灵动与跳跃。
三、什么是经典文学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经典”与“文学”两方面来理解经典文学。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对 “经典”的定义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辞海》的解释是:“一定时代、阶段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其次,对文学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其实一部经典作品,无论是在语言形式、结构布局,还是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具有远远高于一般作品的内在质量。它除了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外,往往都还隐含着更为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经历历史变迁,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经典文学作品的灵魂,能够跨越时空,超越种族,它是作者以及其所处文化背景的产物,在祛除表面的语言文字包装后,其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往往是具有普适性的,其根本在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战争、暴力、不公等负面事物的厌恶。
由此可以概括出经典文学作品的两个根本特征。一、权威性。只有被世人公认的才能叫做经典文学。二、时代性。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接受时代变迁的考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筛选而最终存留的。
因此本文认为“经典文学”是经受了一定时间的历史考验,被一定时代、一定阶段公认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学作品。
以宋元戏曲和明清小说为例。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琐碎之言。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被视为街谈巷议之言;戏曲则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虽然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然而小说、戏曲因其通俗性,在民间大为普及,于元明清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方面,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也均为文学珍品。《红楼梦》更是足以和世界诸多知名小说相媲美的纪念碑式作品,将中国文学推向了新高峰。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产生的年代,其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被视为文学正统的诗文相提并论,而其作者也并不将这些作品的写作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谁曾想到,历史变迁,小说和戏曲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在今天被视为具备极高文学价值的经典文学。
四、以读者平台创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
观之目前国内互联网现状,十余年来所发布的文学作品可谓如恒河沙数般不胜枚举,在这难以计数的作品中,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其质量,考虑到绝对高度带来的优势被相对高度拉低的问题,其结果定然惨不忍睹。但质变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在一定数量的平庸作品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网络读者的概念又与传统意义上的读者颇有不同,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这些读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阅读偏好,对某一类型的作品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形成了庞大的阅读量。而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覆盖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传统媒介难以望其项背。就网民群体庞大的阅读量和网民基数以及网络传播模式而言,三者相结合,我们能够断言,一旦某篇作品被读者推崇,则会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实现快速的传播,并得到广泛的审阅。
接受美学理论有言,读者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新的诠释和二度创造的过程。而在互联网时代,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便利使得作者可以及时获得读者的反馈并进行修正。因此,尽管网络上发布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可计数,但是由于网民基数十庞大,文学爱好者数量众多,优秀的作品可是说是必然经受了众多读者的一次又一次“检阅”,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正好的作品并不会被埋没。这一点,虽不可绝对地下结论,但与过去普通作者历时数年完成的作品却由于编辑的眼光、偏好等原因无法出版发表这一现实情况相比较而言,孰优孰劣,显而易见。我以为,以读者平台创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不失为一个扬长避短的捷径。
五、结语
王国维先生于《宋元戏曲史·序》中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每一代皆有其展现一时代风貌的文学体式,自20世纪初新文学产生以来,虽然成就颇大,但尚未出现足以与唐诗、宋词等相抗衡, 堪称一代之经典之文学。而今视之,虽然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读者平台的更加完善,其思想深度不够、文学性不高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本人相信,这种能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的文学体式一定会在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中诞生,成为一时代之经典。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1.
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