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

2016-04-29 00:02沈进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3期

沈进

摘 要:湘西少数民族小说《边城》、《醉乡》与《船家》都描写到了生活在水边,以摆渡为生的老船夫。他们都拥有人性美,且表现了湘西地区人与水的文化关系,因而堪称湘西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

关键词:老船夫;人性美;民族地域文化

在河流密布的湘西,人和水的关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船夫、水手因此也成为湘西民众的重要职业。也许正因为如此,在现当代湘西少数民族小说中,刻画船夫或水手形象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其中,老船夫形象尤为值得关注。这些老船夫形象,都是人性美的典范,他们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湘西地区人与水的文化关系,堪称湘西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边城》、《醉乡》与《船家》便给读者刻画了这样的老船夫形象。

一、《边城》中的老祖父

沈从文说过:“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1]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爷爷(外祖父)——当地负责摆渡的老船夫,便是典型的与水和船共生的人物。他既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善良宽容、重义轻利、自尊自爱、恪尽职守、乐观积极,同时具有湘西少数民族不向命运屈服的韧劲儿。

老祖父天性善良宽容,有着水一样博大的胸襟。当他知道女儿与那位士兵的事情后,没有一声责怪的言语;对待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更是倍加呵护,

含辛茹苦地将她养大,后来,还为翠翠的婚事操劳奔波,受尽委屈;他的善良还表现在替他人着想上。端午的时候,他想起熟识的老人孤独无依,便热情地邀请那人到家中吃饭喝酒;他还省钱为过渡人准备茶水和药……

同时,老祖父还重义轻利,对他来说,情义比金钱要重要得多。沈从文似乎有意强调这一点,书中很多细节可以证明:老祖父因领了公家的口粮,便坚决不再收过渡人的船费。若是有人给钱,他便俨然吵嘴的神情硬塞回去,若还是给钱,便将这些钱买了茶叶和草烟,慷慨奉赠给过渡人;这些细节都足以体现老祖父这个“乡下人”的对金钱的轻视与淡漠。在唯利是图的城市人看来,这似乎有点傻头傻脑,可对他们而言,却是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也要坚守的美好人性。不仅如此,尽管老祖父生活贫穷,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却尤其自尊自爱,绝不沾一点便宜。他到镇上卖肉,“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在沈从文的眼中,“乡下人“并不卑微,却是值得尊敬和赞叹的。

对待工作,老祖父恪尽职守,“在职务上毫不儿戏”。渡船对生活在水边的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老祖父深知他作为老船夫的职责,天天风雨无阻地守在船头,“来一个就渡一个”, 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意偷那份懒,造成他人的不便。端午的时候,他天黑了还守在船头,送进城看龙船的乡下人过渡,好让他们能早日到家。

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失去女儿), 老祖父乐观积极,有着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的韧劲儿。他用乐观的心态感染翠翠,使翠翠长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小说中多次写到了老祖父的笑容:粗卤的笑、笑嘻嘻、妩媚的微笑……过渡时,他经常欢乐地歌唱,这些笑容和歌声,给身边的人传递着无限温暖。当翠翠哭泣时他教育翠翠:“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这种坚韧硬扎,是湘西少数民族人民在苦难中的历史积淀,是久而久之形成的民族性格。

二、《醉乡》中的老乔保

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认为家乡人民“勤劳、悍勇、质朴、善良”,[2]因而在长篇小说《醉乡》中塑造了为雀儿寨摆渡的老乔保,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他的人性美:善良厚道,勤劳敬业,善恶分明,正义凛然,同时赋予了他彪悍血性的民族性格。

老乔保天性善良厚道,同情弱小,并热心地给予他们帮助。主人公矮子贵二常受到寨里人的轻视与侮辱,只有老乔保时时惦念他,好心收留他在渡船上搭伴。他担心贵二的婚事,辛辛苦苦为他说媒;他担心贵二的钱被别人骗走,于是小心翼翼地为他存钱,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即使被牤子骗了,却始终骂不出难听的话;即便在他病重,奄奄一息之时,仍然忍着病痛送人过渡,不愿意叫过渡人吹风受冻。

对待工作,老乔保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对他来说,老船夫并不只是一种称呼,而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使命,是他生命价值、人生价值的体现。撑渡船是个苦差,不论天晴落雨,寒冬酷暑,白天黑夜,老船夫都必须守在船头,时刻准备送人过渡。面对这样辛苦的工作,老乔保却从不离开他的烂渡船,不知为雀儿寨渡过了多少人。他并不厌倦这份工作,反而在精神上高度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具有价值。人们尊敬他,有求于他,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给他的生命增添光彩。即使生活穷苦,也要省吃俭用把钱积攒起来,为“雀儿寨和他的继承者,留下一条新渡船。”在这里,孙健忠延续了沈从文“美在生命”的美学命题,使老乔保这样平凡而微小的“生命之火”,也能“煌煌照人,如烛如金”。[3]

老乔保最独特的个性在于,他善恶分明,正义凛然,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湘西汉子。他对好人温和,但对待雀儿寨心狠手辣、好吃懒做、人人都怕的大狗,决不服软。小说中写到,有一次,大狗过渡,老乔保向他要船费,大狗却耍赖不交并且还用言语威胁老乔保,老乔保用强硬火爆的态度吓退了大狗,大狗不得不交了船费,从此对老乔保另眼相看。实际上,老乔保此举不是为了两分的船费,而是他心中的正义驱使着他与非义力量对抗,他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充满血性的湘西汉子。他身上所表现出的民族性格,正与孙健忠努力刻画民族的心理和性格这一创作追求相契合。

三、《船家》中的“一只膀”

苗族作家吴雪恼的《船家》同样描写到了具有人性美的老船夫—“一只膀”。他善良朴素,真诚热心,甘于奉献,知足常乐,是非分明,是个可爱、可敬的人。由于吴雪恼“热爱他的民族”,所以,“他着力开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生活中的美,热情洋溢地颂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颂扬这些人的美德”。[4]“一只膀”正是吴雪恼要颂扬的本民族中具有优秀品德、高尚人格和独特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乡下人。

“一只膀”是个善良朴素,真诚热心的人。当“我”钻进他的石屋,他热情地用包谷烧和炒黄豆来招待“我”;他之所以不渡“我”过河,是因为怕“我”会淋雨;当漂亮阿妹急着渡河买药时,他不顾大风大浪,即使有生命危险,也要完成自己摆渡的使命,帮助阿妹;当他向“我”诉说那段桃花运往事时,只说实情,毫不吹嘘,因为怕“坏了人家名声”。他虽然为那段桃花运感到骄傲自豪,却不图一时的口舌之快,不为自己的虚荣心去破坏他人名声。他冒着生命危险划船送船客,却不图回报,没有因此占别人的便宜。

“一只膀”还是一个甘于奉献,知足常乐的人。为了方便渡船,将江边悬崖形成的平台当作石屋,这石屋低矮寒碜、充斥着烟酒味和汗酸味,却是他十年如一日生活休息的家。他对自己却十分吝啬,竟连吸烟要用的火柴也不愿买,坚持用火镰打火。如此省吃俭用,为的是攒钱修座桥,让大家大雨大雪都能安安稳稳过。“一只膀”是多么甘于奉献,自己辛辛苦苦摆渡挣来,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积攒出来的血汗钱要留着修桥,心里想的还是为别人谋福利。他虽然生活清苦,却知足常乐。他舍不得买火柴,只能用火镰,却说“火镰好,一闪火星子就燃,艾绒到处是,一伸手就抓把来,钱毛毛也不损我一根,多好,嘻嘻……”当“我”同情地说他日子过得苦时,他却说世上每样事都苦,有歌唱得,就算大快活了。只要人们尊敬他,他比神仙还快活。

此外,“一只膀”是非分明,富有正义感。他曾经帮助县长李建民渡河逃过土匪的追杀,并不是他贪图名利,而是受善良的本性和正义所驱使:无论如何,不能让好人被杀,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在他渡李建民过河后,不论对面的土匪怎么喊渡河,也不搭理。他是非分明,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分得清清楚楚,绝不为明哲保身助纣为虐。

综上观之,湘西作家们张扬老船夫身上的人性美,肯定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同时,他们通过描写老船夫的生活形态,表现了湘西地区水与人的文化关系,因而,老船夫形象可以说散发着浓郁的湘西古朴气息和独特的民族特征。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从文自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3.

[2]龙长顺.孙健忠作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J].求索,1982(6):98.

[3]凌宇.从苗汉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击看沈从文[J].文艺研究,1986(2):69.

[4]吴雪恼.骑士·弱女·阔佬[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