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文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茶助文思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这些茶联或咏茶以言理,饱含生活哲理;或饮茶以遣兴,富有诗情画意;或借茶以喻讽,充满幽默机趣。堪称中华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让人品茗之余,别有一番情趣。
在中国,哪个地方流行喝茶,那个地方就有茶联,并且衍生不少茶联趣闻。谈起茶联趣闻,几乎都要谈起那副著名的茶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好茶”。此联典出寺庙,讽谕主持将来客分三等,不过,该联原创是谁,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古今不少名人与茶联是结下不解之缘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宁德、建州等茶区为官,写下茶联:“客来茶香留舌上;睡余书味在胸中”。茶联数量较多的乃出自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撰有茶联:“攀柱天高,亿八百孤零,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人”。清代好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不但能诗善画,而且嗜好品茶。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买尽青山当画纸;汲来江水烹新茗”,把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在家乡,郑板桥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把父老乡亲的清淡生活写入联语中,使人看了既感贴切,又富含情趣。郑板桥善书法,他将茶与墨融为一体,如:“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表现了爱墨喜茶之情。郑板桥还写过一副宣传绍兴名茶“日铸茶”的茶联:“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晚年还曾自撰自书一副对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体现了他所过的清贫生活。
茶联为旅游景点和休闲文化场所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个茶店有副别具一格的茶联:“毛峰云顶生云雾,银针竹叶青;龙井玉露观雨花,紫笋碧罗春”,联语把10种绿茶名巧缀成联,情景交融,令人称妙。杭州西湖凤凰山的龙井村有一副茶联:“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上联绘景,下联写茶,谷雨前的茶香气浓郁,此联以景衬茶,以诗喻茶,手法独到。浙江杭州的“茶人之家”陈列室的门庭上,有一茶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成都宝光寺有一联云:“僧居佛地本无酒,客到寒山只有茶”。其联语言朴实,游人一看便知僧人的良苦用心。
写景咏物的茶联 湖南南岳衡山南天门茶室有联云:“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登祝融峰看看山,携朵云来”。联语浅显平白,极似在亲切地招呼游客:爬上南天门够累了,来,喝杯茶,再去登祝融峰赏景吧!
遣兴抒怀的茶联 浙江吴兴八里店,道旁茶亭有一副茶联云:“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该联真实地道出了茶亭的作用和意义,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暗含佛道禅理。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副茶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山水,超然物外,其乐无穷。此联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当地才子撰写一副茶联,镌刻馆门两侧:“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神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此联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茶人酒客慕名前往,结果经营效益大增。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茶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此联由眼前、脚下路引发“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思考,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开拓奋进攀登高峰。
嵌名的茶联 抗日战争初期,长沙天心阁茶社开张,当时长沙城内聚集着不少流亡学生,常有一对对男女学生来此饮茶,有人题写了一联:“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以鹤顶格嵌入茶社名“天心”二字。上联是常用语,下联中“心头无限事”,既有恋人的心事,自然还有战乱时忧国忧民的心事。湖南与广西接壤之处,曾有一茶亭,亭名“留茶”。有一联云:“留坐且停车,看桥边桃浪花飞,绝似巴峡洪涛,武陵仙洞;茶香聊当酒,问亭外萍飘蓬聚,谁具芦仝雅兴,陆羽豪情”。联嵌亭名“留茶”,下联中卢仝、陆羽是历史上两个与茶结缘的名人。有的茶联中无一茶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云是茶,撰联者可谓匠心独具。如扬州八怪郑板桥曾为一家茶室书写一联:“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虽无一茶字,但让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扬州有家富春茶社,有一文人向店主建议,茶社门口两侧挂上了这样一副茶联:“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店主欣然采纳,果然生意兴隆,慕名而来的中外商贾络绎不绝。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有副茶联:“陶潜喜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联首嵌“陶陶”,联中用了四个典故,巧妙地把茶楼沏茶技艺,经营特色和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此联旨在劝诫世人饮食有度,珍惜时光。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幼年时才思敏捷,人称“神童”。一日,他家来客,客人品茶之余,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茶水,在茶几上写下:“饮茶龙上水”,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对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引得宾主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虽为童心戏言,却也天趣自然。
民间之茶联也很精彩。相传,从前有一个“解元”,姓解,一日外出回家,侍女忙把茶献上,风趣地说:“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听,连说:“妙对!”前两个“解”字是解渴之解,第三个“解”字是姓,第四个“解”字则是“解元”之解。解学士竟不能对出这一上联,一时“难对”不胫而走。说来也巧,京城里有个姓乐的乐师,一天回家,听到妻子在清唱,就说:“家事不理,唱什么?”妻子见丈夫脸呈不悦,就笑着说:“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的心”。乐师一听,连声赞道:“这不刚好对上了那个茶联吗?”原来,这下联前两个“乐”字是快乐之乐,第三个“乐”字是姓,第四个“乐”字才是乐师之乐。恰与上联相应对仗,妙趣横生。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茶联新意倍添,佳作频出。如“浓茶胜美酒;雅座赛蓬莱”、“送茶送水,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酒醉英雄汉;茶饮博士文”“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座上茶香客走茶还热;壶中水沸人来水更甜”“一杯在手顿觉天高气爽香袅袅;几滴入唇不知神倦身凉味醇醇”等等。无一不蕴藏着五彩缤纷的“茶文化”,让人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