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单身,限期30天找到真爱

2016-04-29 00:00:00老K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6年2期

80后女生黄凯莉曾经是个“做得了项目,搞不定男人”的大龄女青年,因为朋友的一句无心调侃,她立下赌约:“誓要在30天内找到真爱!”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居然做到了!30天以后,黄凯莉不光告别了“单身狗”的身份,还因为这30天的努力点亮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最不靠谱的赌约

出生于80年代的黄凯莉是个典型的80后,个性中虽然有点叛逆因子,但骨子里还是个非常传统的姑娘。她从小就认定了一条传统的人生道路:好好学习,长大后读大学、念硕士,找个世界500强企业做白领,然后遇到命定的白马王子,结婚生子,像父母一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

事实上,30岁以前,黄凯莉的确是按照这条她心目中的“康庄大道”一路狂奔。她在美国留过学,回国后也确实在500强企业当过白领,还不安分的尝试过创业,甚至混过一段时间的商学院。在整个少女时代,黄凯莉一直很努力地读书,解出一个又一个方程式;她很努力地工作,挑战一个又一个商业难题,一切都跟预期中的生活一模一样。所以,她理所当然的认为,美妙的爱情也会就此发生。

谁知,转眼已经到了30岁,黄凯莉苦等的那个“命定的白马王子”却迟迟没有出现。这个在别人眼里有能力、有魅力的摩登女性终于不得不承认,她已经等成了一个“搞得定项目,搞不定男人”的大龄女青年。

父母从小就教育黄凯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总会得到回报。于是,黄凯莉开始钻研许多流行的两性书籍,追随所谓的爱情专家,希望借此摆脱单身。可那些流行的恋爱书籍和爱情专家的说辞总是自相矛盾,要么告诉你自信的女人最有魅力!男人都爱独立的女人!要么告诫你对喜欢的男人要矜持,但偶尔也要主动……或者干脆让你停止寻找,告诉你爱情就是要随缘。

人生中第一次,黄凯莉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无奈,从前再难的方程式,总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出来;再棘手的商业问题,也总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案。唯独面对爱情,黄凯莉束手无策,从小到大好像从没有人教过她该如何吸引男人,如何谈一场恋爱。

更加令黄凯莉郁闷的是,感情不如意,事业也没有多得意,因为一些工作上的摩擦,她连饭碗都没能保住,直接从一家外企辞职了。那天夜里,她拉了好友Amy去吃羊肉火锅泄愤。羊肉吃得正起劲儿,Amy突然对她来了一句:“黄凯莉,你现在就是一个大Loser,没钱没男人,有的就是一脸青春痘和一个巨大无比的胃!”这句话一下子把黄凯莉积攒已久的委屈和怨愤全部点燃了,她激动得直接将筷子里的羊肉丢回锅里,对Amy咆哮:“shut up!!!不是老娘我找不到,老娘要找,30天给你找到!”Amy也不甘示弱,立刻拍板:“一言为定!谁输了,30天以后老地方请客!”

第二天早上醒来,黄凯莉一想起昨天晚上那个不靠谱的赌约,悔得肠子都青了。30天,她要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男朋友呢?她一边苦恼一边不服气地想:“我读书虽然算不上学霸但成绩还算优良,工作上业绩也一直不错,这说明我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可以的。那怎么在遇到个人问题的时候就没辙了呢?”黄凯莉深深地觉得,这不符合逻辑。

为了不让闺蜜看扁,黄凯莉开始疯狂地查阅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了一个TED演讲,主题是“How I Hacked Online Dating”(我是如何黑掉相亲网站的)。讲的是一个名叫Webb的女屌丝单身了很久,在尝试了所有流行的恋爱小窍门后仍然找不到男友,于是她决定用创造性的思路,用自己数据分析的专长,解析了相亲网站上的数据,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找到了另一半。

这个故事让黄凯莉突然间灵光一闪,她猛然意识到自己打拼了那么多年的职场,似乎也并不是浪费。既然Webb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专长黑掉相亲网站,为什么她不能利用自己品牌公关策略专家的身份,像做项目一样帮助自己重新定位、树立品牌、直至大卖?

想到这里,黄凯莉瞬间兴奋起来,她决定抛开主流教条,干脆用这30天赌约来一场关于恋爱的社会实验,看看用科学、商业策略这些在职场上屡试不爽的方法,究竟能不能帮自己找到另一半?

30天“找爱”实验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黄凯莉并没有急着出去“找真爱”,而是先埋头做了一轮深入的市场调研。在职场上,市场调研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终极需求是什么。很显然,如今黄凯莉的目标客户不再是消费者,而是她未来的男朋友。所以,她开始询问周围的男性朋友,看看他们眼中的完美女人的标准有哪些。与此同时,她还阅读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学等领域,最后终于总结出男人眼中的完美女人的三大黄金定律:性感,有趣,体贴。

黄凯莉将这三条定律往自己身上套了套,发现确实差距甚远……常年单身让她饮食作息都极不规律,尤其爱熬夜和吃垃圾食品,身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30岁以前,黄凯莉的人生一直在为工作努力,明明更喜欢设计和文学,却在大学选专业时选了个好就业的“高分子材料学”,整个少女时代全在跟枯燥的数据打交道,怎么有趣得起来?至于男人都看中的“体贴”,黄凯莉没怎么谈过恋爱,自然也就少了体贴人的经验和技巧……意识到自身差距之后,黄凯莉深吸一口气,决心对自己的生活来个有的放矢的大变革。

为了快速成为对男人有吸引力的女人,黄凯莉开始停止吃垃圾食品,每天早睡早起、保养皮肤、锻炼身体。同时,开始由着自己的兴趣练习画画、设计和写作,学习一些让人更加幽默的小技巧,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尝试着学习如何去关心和体贴身边的人……令人惊讶的是,一旦决心改变,只需要短短十几天,黄凯莉就看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她的体重降低了,皮肤变得更有光泽,幽默感和同情心的训练更是让她连烦恼都少了很多,变得乐观开朗不少。

然而,尽管自己变得更好了,黄凯莉却发现自己的异性缘并没有增加,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运用工作中做品牌包装的思维,黄凯莉意识到,问题出在品牌差异化上。虽然要成为一个性感、有趣、体贴的女人十分不易,但残酷的现实是,满足这三个标准的女人还真不少。也就是说,即使成为了男人钟意的女人类型,我们还需要找到自己的品牌特点,将自己与其他优秀女性区分开来。

那段时间,黄凯莉恰好特别迷恋一项名叫水下曲棍球的冷门运动。在寻找自身特点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被放大的点。在普通人生活中,别说玩过这项运动,大概连听说过这项运动的人都特别少。因此,黄凯莉在每次跟异性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介绍自己是喜欢打水下曲棍球的黄凯莉,而不是无业游民黄凯莉,或者某某公司的小白领黄凯莉。有了与众不同的记忆点,黄凯莉在异性中的“回头率”高了很多。

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以后,黄凯莉发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哪里去遇见我的目标客户(未来男朋友)呢?

为此,黄凯莉将男性生活方式分为好几种模式,再根据自己对另一半的期望,选中其中一种模式。再根据生活模式所对应的消费场所,去有的放矢制造邂逅,增加成功几率。黄凯莉比较欣赏喜欢运动的男人。一开始,她打算在健身房里寻找目标,因为健身房里50%以上都是男士,而且很多单身。但接触交流之后,她沮丧地发现,这些男人基本都不是直的……她开始纳闷,热爱运动的直男都在哪呢?

后来,经过一番观察和调查,她发现直男不爱去健身房,直男都是邀上三五好友,在周末或下班后组队去踢足球打篮球。于是,黄凯莉特地找了一个提供露天球场的社区,一到周末就去看他们踢足球或打篮球,给他们当拉拉队,渐渐混成了朋友,有时甚至相约一起打球运动。黄凯莉之前辛苦准备的“直男必杀技”终于派上了用场,到第30天的时候,她还真的在打网球的时候和一个男生之间来了电,找到了心仪的男友。

转换思维爱上自己

30天“找爱”实验结束了,黄凯莉真的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在30天内帮助自己找到了男朋友。这个结果如此不可思议,以至于她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早一点行动,而是被这个“世纪大难题”困扰了这么久?

事实上,回望这30天的“找爱”历程,黄凯莉意识到整个过程其实已经和找不找得到男友本身关系不大了,因为这30天已经变成了一个关于自我改变和进步的旅程。从小到大,她似乎从没有如此仔细的端详过自己的长处与需求,她一直以父母的要求为先、以职业的要求为先,哪怕学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然而,在这短短30天里,黄凯莉惊讶于自己身上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她变得更加健康,更加乐观,也更加自信。青春痘没了,连常年超标的胆固醇也下降到了正常水平。最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有了彻底爱上自己的感觉……

原来,想要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必须得先找到自己。

黄凯莉赢了赌约,所以一周后Amy掏钱请她去吃火锅。在饭桌上,她对Amy说:“我要谢谢你,感谢你在火锅店和我说那些刺激我的话,要不是因为这席话,我永远也不可能经历这30天,寻找到答案并且开始爱上自己!”谁知,Amy一脸无辜地抓着她的手说:“你真的想多了,那天你在狂吃羊肉,但我一块也没吃到,所以特别郁闷。我说那些话,纯粹只是为了阻止你吃掉最后一块羊肉……”

不管怎样,30天“找爱”实验为黄凯莉的自我完善之路开了一个头。她在整理实验材料的时候,意外的发现由于在实验之初,她纯粹是把它当做一个有趣好玩的项目,所以一直坚持每天写3000字左右的博客,记录当天的趣闻,30天之后竟然总共写了近10万字,甚至有出版商来她的博客留言跟她谈出版。

此后,黄凯莉常常收到许多女性读者的来信,她们向她倾诉各式各样的感情困扰:他为什么老玩暧昧?他不愿意带我见父母,是不是根本不想结婚?他不让我看手机,是不是外面有小三了?面对这些问题,黄凯莉常常感到无从答起,因为她并不是情感专家,只是一个搞定了自己个人问题的工科女而已。

但这些问题让她忍不住思考,为什么女性总有那么多感情困扰,而男性相对就少得多?后来她读到一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论文,文中提到80%女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是主要来自于男人对她们的看法,而80%男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主要是来自于对世界的改变和职业的成就。更要命的是,女性对情感需求的过分关注,并不能为自己增加魅力,反而还有可能成为忽视自我的罪魁祸首。

受此启发,黄凯莉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让自己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从男人身上转换到自己的人生激情上,是不是我们的情感困扰就不会有那么多?

为此,她自建了一个名为“凯莉的30日实验”的公众平台,她想将自己“找男友”的经历推广到其他人的其他梦想上,并准备从中选出一个有趣的主题,亲自上阵带着网友一起做“30日实验”,以此激励更多的人在生活中做出改变。

如今,黄凯莉重拾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作家,并开始学习冲浪。生活于她,不再是一场和生存较劲的战争,而是一场取悦自己的旅程。就像她说过的那样:“不论是找男朋友,还是实现一个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从0-1远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我想去鼓励所有的人,如果我可以,那么你也可以。”

编辑/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