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柏林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上,有个叫汉斯·瓦尔的男人跟政府豪言道:“把公厕包给我,我来管,保证所有市民免费使用干净卫生的厕所!”竞争对手们都傻了眼,认为瓦尔肯定是疯了。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厕所的设备购置、清洁维修等巨额开支,即使每用一次向人们收费0.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元),一年下来,光柏林一个城市就得赔100万欧元。
可让竞争对手大跌眼镜的是,20多年运营下来,瓦尔赚大发了,仅在柏林、法兰克福等5座城市,每年纯利润就有3000万欧元。很显然,瓦尔不指望每人0.5欧元的“苍蝇腿”,公司营利靠的是在厕所墙上做广告。里面是免费的厕所,外面是赚钱的海报,这就是“厕所大王”瓦尔的生意经。
瓦尔素来有生意头脑,他于1942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东普鲁士人,母亲在农场长大。瓦尔九年级时潇洒地辍了学,任性地走出去看世界,做了一名实习机械维修工,绕了一圈后才回到学校完成了学业。
进军厕所界是瓦尔心里早盘算好了的生意。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德国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必须有一座公厕;普通道路每隔1000米应建一座;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2到3座。有人计算过,德国城市“公厕率”是平均每500到1000人享有一座。这在其他运营商眼中是负担,对于瓦尔,数量多、基数大成了优势。
另一个让瓦尔义无反顾接下“烫手山芋”的原因是,他看中了政策红利。揽下公共厕所后,他每个月只需象征性地支付给政府很少的管理费用,而且外墙广告的经营权也赠送给了他。不过,他并没急着揽商家,而是先是找来意大利、德国、日本的知名建筑师为厕所做设计。
在街头漫步,路人会偶遇高科技材质打造的“太空屋”,或者是走进厕所看到火辣嘴唇造型的便池,还有撩起短裙的时尚女郎贴纸,很让人“赏心悦目”。
让很多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再美,厕所墙上做广告,会不会太掉价?但事实上,来做广告的很多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比如苹果、诺基亚、三星,甚至时尚大牌香奈儿。瓦尔的武器就是低价——收费仅有相同地段广告牌的一半。这么大的便宜,姿态再高的客户都撸会起袖子抢,尤其是在机场、旅游景点和商业街等客流量高的繁华地段。
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厕所屋里,最有意思的是卷纸。德国人有在厕所阅读的习惯,甚至愿意在干净舒适的厕所小憩。瓦尔就干脆在长长的卷纸上印了文学作品和广告,以供人们如厕时消遣。如果你想买回家,那也没问题。他们将一整本书的内容,化整为零收录在12卷手纸上,一卷一章,这样你买一打手纸,就可以抱回去一整部小说,安安静静坐在你家马桶垫上仔细品读。
瓦尔厕所的多元化经营不仅这些。他们与很多公司展开合作,比如在厕所里装上公用电话,向通信运营商收取一定的提成;持“国际通运卡”的顾客,可以刷卡消费。现在,瓦尔的厕所还和商场周边的饮食经营者合作,去他那儿上厕所,就能拿到赠餐券。等顾客拿着赠餐券去了餐厅,瓦尔公司就能拿到返利。
即使营销花样多,瓦尔也没放松公厕的成本管理。因为分布不集中,修建和运营公厕的成本不低,他把焦点放在清洁上,为所有厕所安装了自动清洁装置,这样可以减少清洁工数量,节省劳力成本。
在产品经营上,瓦尔追求极致。他成立了管理车巡查队,每天雷打不动地对所有公共厕所进行3次检查,每座城市都有20辆应急车24小时巡视,无论哪里的厕所出了问题,他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据说,瓦尔制定的清洁标准是,便池里的水舀起来能直接喝掉。
依靠新颖的思路、精细的管理,瓦尔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收入大概有1亿欧元(约10亿人民币)。以至于,全世界的观光客来到德国,都要进去瓦尔的厕所体验一把!
编辑/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