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时尚的财经女记者,通过数年打拼才在北京拥有一方小天地。但在获知陕西老家的父亲罹患肺癌,整个人也变得自闭和悲观。她毅然放弃都市生活,返乡陪父亲种苹果,兼任村里的妇女老人晨跑队队长。她不让乡亲们给果树打农药、上化肥,以至卖相不佳,但却被她以互联网+销售手段,卖出了高价和名气,连一些明星都成了其自创品牌“爸爸的苹果”的铁杆顾客,而其父也重获新生!孝心女孩刘阿娟是如何让父亲重获新生,并带领乡亲们创富的?
女记者变“村姑”,陪重症爸爸并肩作战
28岁的刘阿娟瘦瘦小小,曾在北京当过3年财经记者、做过央视主播王凯一个新闻项目的策划人、跟着“罗辑思维”团队学习自媒体经营。那时,她接触的多是商界巨擘和社会名流,并准备出国学习深造。但一个恶耗,打乱了她的人生规划。
2013年5月,陕西家乡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中晚期。刘阿娟当即“飞”到西安守护父亲。医生的意见很明确,如果不进行干预治疗,老人只剩6个月的生命期。虽然儿女们保守秘密,但父亲在跟病友的交流中,确认自己得了癌症,精神瞬间垮了!
从医院回家后,父亲消极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他拒绝去医院,吃药只用茶水冲服,有时还偷偷抽几口烟、喝点儿白酒。不仅如此,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也暴躁起来,动辄怒目粗言,摔桌子摔碗。母亲哭着对阿娟说,她不论怎样小心翼翼,也不能平息父亲的怒火。
父亲已然放弃自己,但阿娟却不愿,哪怕只有一线生机!父母亲土里刨食半辈子,才把她和4个哥哥拉扯大,如今哥哥们各自成家,在北京当“无冕之王”的阿娟更成了全家人的骄傲。但二老辛劳至今,又何尝享过一天清福?刘阿娟毅然辞掉北京工作,决定留在家乡陪伴爸爸,让他振作起来,与癌魔斗争到底。
阿娟辛苦读书那么多年,才终于跳出农门当上女记者,又即将取得北京户口,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辞职回乡,任自己打拼到的一切化为乌有,家人对此很痛心。阿娟却说:“比起亲人的生命,再好的工作都不值一提。再说,现在农村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啊!”
回到陕西咸阳淳化县这个熟悉的小山村后,刘阿娟想给自称要“混吃等死”的爸爸找点事儿做。“老汉,我做饭,你帮忙洗碗吧。”厨房外却传来一声:“想得美。”
“老汉,你能把杏核砸一下吗?”“自己吃,自己砸。”
“老汉,我们杀盘棋吧!”“不想下,我让你一半子,你还是输,没意思。”
“老汉,明早咱俩去县城散散心吧。”“哼,我还不如去果园转一圈呢。”
对了,苹果可是父亲一生的关键词。还未成年时,父亲就一人在人民公社的果园里,练习嫁接果树。27岁时,在林场做场长,组织村民种植水果,父亲也尝试着种了18亩苹果树。改革开放后,他又带头承包了一片果园,第一年挂果就卖了6000元。他甚至动员妻子和5个孩子,将家搬到了果园里,以便更好地照顾那片果树。随着父亲因为苹果成为“万元户”,村里人纷纷效仿,因此这小山村的果树漫山遍野。
父亲种了一辈子的苹果,他了解土地,懂得如何让苹果的甜意更浓,却从不知道离开村口的千千万万颗苹果流向哪里,被谁食用,自己的工作是否给别人带来愉悦。
这也是阿娟毅然辞职返乡当“村姑”的原因之一,她不仅要陪伴老人斗病魔,还要和他并肩作战,一起经营果园,她相信苹果会带给父亲生的希望!
孝心满满,“爸爸的苹果”走俏网络
为转移父亲对疾病的注意力,也为投其所好,刘阿娟开始着手准备用互联网+思维种苹果、卖苹果之路。她新的人生梦想就这样建筑在自家的果园之上:她要不施农药种植苹果,并借助她在北京熟悉的自媒体,打破传统生鲜销售规则,去掉所有中间环节,让苹果从地头直达用户。
但父亲却说,“别胡整了,你还是赶紧想想怎么把自己嫁出去吧!”直到刘阿娟把一切证照到位后,父亲的态度才发生转变,每天跟在女儿屁股后面,给她讲关于苹果的各种注意事项。他深怕女儿把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给搞断了!
看着父亲每天操心苹果园,而逐渐不沉溺于病情,阿娟十分开心。而父亲该吃药时吃药、该去医院去医院、在家里不再那么横的样子,也让母亲欣慰。
阿娟生活的村子三面环山,春天花开遍野,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鸟鸣犬吠。在寂静的乡村中,刘阿娟开始恶补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得越多,她内心的感受就越激烈。“我们95%的食物来自土壤,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健康的食物来,一克健康的土壤中含竟有上百万计的生物,大自然太奇妙!”
苹果花期20多天,她一直在果园中观察,惊讶于它从绿苞到露红,到花瓣一点点儿舒展、打开,再到坐果,每天发生的细微变化。“生命一点点舒展,果树里有灵魂!”渐渐地,阿娟掌握了从树叶颜色和树干气味,判断果树的生命体征和需求,也分清了土壤的营养成分,知道了果树与其他植物及虫子之间的依存关系……
接着,她开始向村里的种植户呼吁,不要给果树打农药、施化肥,因为有农药残留以及被化学药物催熟的苹果,虽然“颜值”高,但口感差,而且对人体有害。
“不能再只把苹果当成换钱的东西了,我们和苹果的关系是合作伙伴。要想长久经营下去,并打响品牌,就得注重品质,尊重每一棵果树,走出我们村的特色路线。”但村民们对她的说法嗤之以鼻:“咋尊重?还合作伙伴?你天天在果园里转悠,苹果跟你说话了吗?”
阿娟语塞,不知该怎样说服这些思想固执的大叔大妈。更令她哭笑不得的是,自己没给乡亲们“洗脑”成功,还差点被他们洗了脑:“阿娟,读书识字我们不如你,但种苹果你肯定不如我们这些几十年的老把式。”“阿娟啊,大娘劝你还是赶紧结婚生子吧,成天养你那只小狗,哪有生个孩子来得实际?”
阿娟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建了个老年晨跑队,带领大家在山野间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向他们传播书本上的健康常识,生活小窍门,深得乡亲们的欢心。
父亲也加入了阿娟轰轰烈烈的晨跑队,从此,阿娟开始以职务之便,一边跑步,一边对大家进行绿色种植的“洗脑教育”。
为了让大家信服,阿娟还给自家的苹果命名为“爸爸的苹果”,在淘宝和微信上开起了“生态果园店”。而此前,她已成功说服父亲,在苹果种植中采用不施化肥农药的“绿色方针”,还根据他们家各个成员的不同性格安排人手:大哥和父母负责种苹果,几个哥嫂负责包装和发货,她和懂电脑的小哥哥夫妇,则做营销和客服……
虽然不施化肥农药的苹果个头小,外观也不及抹了药的水果那般娇鲜诱人,但吃起来脆甜可口、果香浓郁,而且被阿娟打出了“不洗皮就能吃的健康苹果”的宣传口号!
2014年秋天,“爸爸的苹果”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旋风,短短两三个月时间,竟卖掉了3000多箱精品鲜果!
阿娟这个原本被村里人视为“门外汉”的小丫头,不仅用全新的方式种出了绿色健康苹果,还通过电脑和手机热销各地,小山村一下沸腾了。尽管一些上了岁数的种植户,并不理解她用了什么“魔法”,但随着一些年轻村民主动找阿娟签订供销合同,他们还是趋之若鹜。
2014年9月,阿娟组建了农业合作社“全球香”。她准备以10年为期,做点对自己对他人,尤其是对苹果有利的事情。她不想承诺一生,因为一辈子太长,她还不敢断言。
一经她号召,立刻就有15户村民与她签合同,并按照阿娟的标准,打理起了他们的数百亩果园。她的要求很简单:不要打扰苹果,让它们自由生长。在苹果完全发育成熟时,即最美的时候采摘,让它们以最佳状态呈现消费者眼前,从而获得最合理的价值认可。
老父获新生,“开心果园”带全村人创富
但这样一来,无疑会给种植户增加很多的辛苦付出:因为刘阿娟不让大家在果园里打除草剂,地里长了草他们就要去锄;不喷洒农药的果树上容易生虫,就需要悬挂杀虫灯、粘虫板、引诱剂等,甚至还要给一颗颗果实包上套袋。
一次到果园“夜巡”时,刘阿娟就碰见了一个正往果树上悄悄喷农药的种植户大哥,为保证自己销售的苹果拥有绿色品质,她只得与之解除合同。
就这样,他们相爱相杀,互相监控,虽然她和村民过得拧巴,但苹果幸福了,它们终于可以安心的成长了。
又一年下来,刘阿娟的父亲对自己的病情已变得旷达很多,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控制得相当不错。连医生都感叹:“看来药疗+心疗,才是最好的办法!”
最令阿娟欣慰的是,父亲可以平静地说起死亡。一天,父女俩说起最近去世的一个表叔,阿娟逗父亲:“老汉,我将来要在你坟头上栽一棵苹果树。”父亲说,好啊,我渴了就上来摘个苹果。紧接着,他很认真地问,要是被羊啃了怎么办?“小事,我接着栽呗。”
在刘阿娟的精心管理下,这是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开心果园”,不仅让父亲摆脱了绝症的阴影,也提高了全家人的收入。
然而,面对合作社的果农和村子里2500亩果园的巨大产量,网络销售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让合作社能“玩”下去,2015年12月17日,她押了3万斤的苹果前往重庆。
但线上线下完全是两种状况,因为这是不同的两群人在消费。在网上销售自家苹果时,她赢在健康、绿色、口感好,突出的是苹果的品质,因为能购买“爸爸的苹果”的,本来就是一群对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看重的消费者。
而在线下走大货的时候,她面对的是商贩而不是消费者本人。商贩为了追求销量好只会注意苹果的“颜值”问题,对于苹果是否打农药,商贩不会考虑。
由于农药的控制使用,阿娟及其合作社产的苹果卖相上没有别人的好,所以在看颜值的市场上没了优势,加上人生地不熟,她第一次线下销售赔了3万多元。
但阿娟越挫越勇。当月底,又前往重庆开始了第二次走大货。她坚信,家乡的无公害苹果品质,绝对可以拼过其他家,只要坚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而这次走下来,她赔了1万多元。
第三次,她有了盈利,并有不少商贩主动向她定货。因为消费者吃过后,指名要这种其貌不扬的“全球香”苹果。
凭借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阿娟用短短数月时间,将村里的绿色苹果销售到了西安、重庆、郑州等地。同时,网店和微店的生意也越发红火。包括姚晨、江疏影等明星,都曾在微信朋友圈宣传过爸爸的苹果!
2016年3月,她又聘请了一位专家到村里做品控,以及苹果垂直系统的开发。“比如苹果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价格不菲,之前我们村的苹果开花前会被打农药,导致蜂蜜难以采到苹果蜜。现在不同了,我们已成立自己的开心农场,养起了大批的蜜蜂。将来,我们还要在村里研制自己的苹果汁、苹果醋等产品!”阿娟自信地说。
而那个从前是家中顶梁柱的强势父亲,如今也越来越听话了:他戒掉了抽了60年的烟,按时去医院,每天进果园,并和女儿一起晨跑。父女间的对话越来越向儿时靠拢,不抬杠,不怄气,各自温柔。
2016年6月17日,父亲被医生宣布病情已稳定的当晚,阿娟给父亲泡脚,“老汉,谢谢你接受了新的治疗方案,我没想到,你的状态这么好。”眼泪落在洗脚盆里,阿娟努力不让父亲看见。
父亲摸了摸她的头,“放心吧,现在咱掌握着主动权呢。一时半会儿,病拿我没啥办法。”那晚,父女俩说了很多,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一周后,老爷子过75岁生日,几乎全村的村民都带着贺礼前来为他祝寿。大家感激阿娟,让他们摆脱了辛苦种出的苹果滞销坏掉的命运,实现了家庭小康梦!那一天,在花果飘香的小山村,几百人红光满面地吃饭、喝酒、聊大天,一直欢腾到深夜……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