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徐静蕾,做个手作达人很快乐

2016-04-29 00:00:00心若无尘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6年9期

在娱乐圈,徐静蕾有很多标签,不仅是名演员、导演,还会写书、画画,书法字体还收进了方正字库,她当过教师,办过杂志,还成立了网络科技公司,由她执导的《杜拉拉升职记》曾获得中国大陆一亿的票房,成为大陆首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如此骄人的成就,已足够让徐静蕾成为演艺圈的风云人物,可闲不住的她却总爱折腾事儿。这一回,在公众视线里消失了一年多的她,竟变身成了一名“手艺人”,带着她“披星戴月、满手大汗、纯手工”做的包包和饰品,华丽现身!

邂逅手作,老徐要当“手艺人”

徐静蕾爱度假,隐于市井的“大隐”生活是她自我充电的法宝。因此,忙完一部电影,她常常会从公众视线里消失一阵儿。

2015年3月,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上映结束后,她决定到洛杉矶休息一段时间。像过去一样,她独自踏上这段旅程,吃简单的西餐,游逛各色街道,观察各色各样的人。这样的闲散状态,让徐静蕾觉得身心放松,并乐此不疲。

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徐静蕾走在洛杉矶开满紫色花朵的LaBrea街上,在经过一家布料店时,被里面漂亮炫目的花布吸引,徐静蕾不由自主就跨进了店里。当徐静蕾知道店主丽莎手中的布包完全是手工做的后,她的心就像被缝制在布包上的大朵山茶花一样,充满了摇曳的欢乐。知道店里还有缝纫课程,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接下来开始认真的学习。

其实,所有的结果都并非偶然。学习缝纫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徐静蕾的骨子里就有爱动手的基因。

1974年出生的徐静蕾,是典型的北京姑娘,出生于一个工薪家庭,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在徐静蕾11岁那年,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父亲徐子健辞掉工作开了一家制作霓虹灯的小作坊。工厂开起来以后,因为生意刚起步,父亲没有能力请太多的工人,于是每个周末,徐静蕾都会到厂里帮父亲制作灯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父亲从小就灌输给徐静蕾的生活理念。这不经意间成为了徐静蕾以后从爱好手工,到把做手工变成一种生活状态的温床。

洛杉矶之旅,变成了一场缝纫课。丽莎的布料店成了徐静蕾迷恋手作的导火索。在布料店上了两节课后,徐静蕾内心从小就养成的DIY特质被激发了,她特意把丽莎请到洛杉矶家里单独请教。虽然是全英文教学,又是很少接触的缝纫方面的术语,徐静蕾只听了个大半懂,但聪明如她,很快便领悟到精髓。等到休假结束,徐“裁缝”已经“打破玉笼飞彩凤,开始自行发展了”!

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手艺人”,徐静蕾很是高兴,因为她觉得不管做什么其实都是一门手艺,就算当演员,或者拍电影也不例外,都是靠本事吃饭,“手艺人”成为徐静蕾最不想辜负的一项事业。

针头线脑,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在洛杉矶的假期结束后,徐静蕾是带着大小十几个手工包回国的。不仅如此,她还带回了一个宏大的目标:一年365天,做出365个包来。

回到北京后,徐静蕾首先是给自己打造了一间工作室,添置缝纫用的机器和各种布料、配饰材料等。很快,家里就多出了一间很像样的裁缝工作室。当朋友们等着回国的她邀约饭局时,她却一头扎进了工作间,跟针头线脑们处得不亦乐乎。

每当一个作品完成,徐静蕾就马上在朋友圈“显摆”,受到夸奖,她会兴奋,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手工世界里。但也有被否定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徐静蕾精心制作的一只凤簪,就被好友说成是“地摊货”。没想到她当时竟然一点也没生气,还嬉皮笑脸地对好友说:“你可以否定我的作品,但是不能否定我的辛苦嘛!”

对徐静蕾来说,只要你付出真心,哪怕得到质疑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真心和热情才是最经得住质疑的东西。

渐渐的,老徐的手工越来越精良,2015年4月16日,是老徐和好友舒淇共同的生日,老徐千里迢迢地给舒淇寄了一个自己做的包当礼物,没想到舒淇背着它去参加活动,刚一出现就被追问这款包是哪个品牌的高定品,这让舒淇非常自豪,当她把这一消息告诉徐静蕾后,徐静蕾更是得意到不行。

像一个为了得到糖果而努力的孩子,徐静蕾越发孜孜不倦地埋头在工作室里,她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在手工的世界里浑然忘我。

有一天,徐静蕾跟男友黄立行约好晚上一起吃饭。为此,黄立行特意提前收工赶到餐厅去等徐静蕾,还点了一桌子徐静蕾爱吃的菜,可直到上完菜也没见到徐静蕾的影子。着急的黄立行只好打电话给徐静蕾,却连续半个小时没有人接电话。这让黄立行一下慌了,他赶紧结账,然后开车去徐静蕾的住处。路上他不停地拨打徐静蕾的电话,一直都是无人接听的状态。直到他打开房门,看到在缝纫机前推布走线的徐静蕾,才松了一口气。而看见面前的黄立行,徐静蕾竟吃惊地问:“这么早就收工了?”黄立行哭笑不得,嗔怪地点着徐静蕾的鼻子说:“老徐,你看看都几点了,我们约好了一起吃饭的呢。”经过男友的提醒,徐静蕾才一下记起晚上的约会,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

不仅忘了男友的约会,跟朋友们的饭局也是能推则推,理由只有一个,我要做手工。时间一长,许多朋友都不理解,一个人做这些多无聊啊。

有一次闺蜜到家中做客,看着徐静蕾客厅里一个长桌子上展示的一桌子的手工包和饰品,竟忍不住失声大叫:“徐静蕾,你有病吧!”“为什么?你不是一直都知道我在做这个么?”

“可是,居然做这么多,反复做一件事情你不觉得孤独无聊啊!”

“幸福的基本条件,是先学会享受孤独!”这是徐静蕾对自己做手工这件事情的见解。因为她觉得,幸福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个如此喜欢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又如何不喜欢自己!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徐静蕾几乎把做手工这件事情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拍戏的时候,无论几点收工,徐静蕾都会做两个小时的手工才睡觉。黄立行心疼女友,每天都要勒令徐静蕾赶紧休息,但徐静蕾却慢慢发现,做手工居然才是最好的休息,静下心去,便什么事都忘了,满脑子都是那些好看的布料和珠子。

无论是在洛杉矶、东京,中国台北,还是曼谷,只要有时间,徐静蕾就会去逛布料店、首饰材料店,一逛就是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便是出差或旅行,她也会带着自己的手工材料。

2016年5月8日,徐静蕾要飞去泰国的曼谷取景,在她随身携带的行李里,除了拍戏的必需品外,剩下的便全是她的布料和珠子了。在经过曼谷海关过安检时,面对徐静蕾打开的箱子,工作人员一度怀疑徐静蕾是倒卖珠子的商贩,把她带走例行询问。这让徐静蕾哭笑不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解释,才被工作人员放行。经过这次插曲,徐静蕾以后出行时开始尽量减少携带手工材料的数量,改为到目的地后利用空闲时间去采购,她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手工,才更具有当地的特色。

义卖作品,一份可触可感的心意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徐静蕾一针一线做了170多个链子包、帆布包、毡子小钱包,和几百件小饰品。虽然没有完成365个包的宏愿,但对于一个身兼多职到处出差的大忙人来说,已属不易!手工活,几乎占去了徐静蕾所有的业余时间。

家里堆积如山的手工包,一部分被徐静蕾拿来送了朋友,等几乎每一个她身边的朋友都拥有了一款“老徐手作”包包后,徐静蕾开始纠结自己的这些心血之作,到底怎么处理。一向乐意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她,决定把自己的这些宝贝拿出来义卖。

2016年6月12日,徐静蕾小试牛刀,通过与阿里娱乐宝合作在淘宝上进行第一次竞拍。她选择了一款被自己命名为“情书”的信封包,作为第一次义卖的对象,这款徐静蕾亲手缝制的手拿包,外形简约,色调沉稳,是她众多的包包里最喜欢的一款。

之所以选择这款包,是因为这款包的灵感来源于“一见钟情”,而徐静蕾与手作就是在3月的洛杉矶一见钟情。以爱为名,徐静蕾的这款包在当晚拍出了10088的高价。

第一次义卖进展顺利,徐静蕾高兴极了,决定继续这项公益。2016年6月27日,远在洛杉矶的徐静蕾通过网上直播自己制作手作包的全过程,为30日正式发售的义卖活动做预热。由于北京和洛杉矶有15个小时的时差,徐静蕾北美时间凌晨4点多就起床做准备工作,6点正式开始直播。虽然是一个资深的“手艺人”,但是第一次直播手作包还是让徐静蕾有些紧张,直呼:“好担心。”直播过程中,徐静蕾细心讲解每个步骤,时不时还询问网友“看明白了吗”、“看得到吗”、“我做的好不好”。

网友们则贴心表示会支持义卖:“老徐,原来你是这样的手艺人。既能自己做,又能教会网友缝包,这才是真裁缝!”

2016年6月30日,徐静蕾又挑选了10件手作单品进行义卖,价格从300元到3000多元不等,经过六天的竞拍,这10件单品于7月5日全部拍出,收获的善款徐静蕾全部捐给了“关怀抗战老兵”公益项目。对于这些为祖国做出贡献的老兵们,徐静蕾觉得这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经过两轮的试卖,接下来,老徐决定正式在线上售卖她的“老徐手作”,当然,所得也将全部用来进行慈善事业。为了感谢网友和粉丝们对义卖活动的热心支持,徐静蕾决定征集“最美买家秀”,因为她觉得热心慈善的人一定当得起“美”这个字,这个演艺圈公认的“裁”女,正在尽全力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可触可感的力量。

从徐才女,到徐裁缝,徐静蕾摇身一变成为手作达人,这一切只源于喜欢。她笑称自己目前的状态是专业的裁缝,业余的演员。其实,徐静蕾喜欢手工,更喜欢做手工时的自己。或许做手工这件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巧夺天工的手艺,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已经42岁的徐静蕾,虽然青葱不再,但难得的是她一直秉承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像她在微博里说过的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这是一种内心的坚强和独立,只有追寻内心的喜爱而去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她想要的也就是一直做那个让自己喜欢的她。

编辑/贺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