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的“盗墓”奇缘

2016-04-29 00:00:00风筝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6年1期

近十年来,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如《鬼吹灯》那样火爆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网络小说独占排行榜鳌头,同名电影双双上马,纸质书刊畅销不衰,同名网游让日韩都掀起了“吹灯潮”。近日,随着电影《九层妖塔》热播和《寻龙诀》的即将上映,陈乔恩等一大批明星大腕又加盟腾讯超级网剧《鬼吹灯》,广大网友一次次被吊起期盼的胃口,《鬼吹灯》和其作者天下霸唱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天下霸唱,本名张牧野,是他开启了国内盗墓小说写作的先河。从出道以来,张牧野以不俗的业绩羡煞了一干文人和网友,很多人赞叹其刻苦勤奋、用心专一,可是他本人却不以为然,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意之作。

无心插柳写就网络传奇

一直到28岁的时候,张牧野还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作家”。生于1978年的他年纪不大,却经历颇丰:大学读了一年就退了学,凭着混来的文凭在电视台干了两个多月杂工,可是啥事都做不上;为了不吃白饭便出来自己做生意,先是卖服装,隔三差五就去北京批货;后来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还练就了一手剪发的绝技。26岁那年又和一帮朋友回到天津,开办了现在仍经营着的金融投资公司。“各种各样生意都做过,但从没赔过钱”,只是唯独没有想过写书。

2005年底,张牧野摇身一变就成了文人。当时,他的女友正追着猫扑网上一篇连载的鬼故事看,不料正看得过瘾,作者却忽然停了笔。眼巴巴地苦等数日无果,无计可施的女友便天天催张牧野找作者续写完这个故事。这个要求让张牧野哭笑不得:“姑奶奶,我上哪给您找作者去啊?!”可是看到女友抓耳挠腮的样子,他又心软了,于是咬牙说:“不就是个鬼故事吗,不如我给你写吧!”

一旦揽下这个麻烦事,张牧野也倍感压力山大:他是个“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的次品”,因为父母都是地质勘探队的,长年在外地山沟旷野找矿,家人到哪,他就跟到哪上学。因疏于管教导致他偏科严重,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后来老师命令他,来上课必须让妈妈坐在旁边,否则就不许进教室。书念到高二他就辍了学,然后在天津一家酒店洗盘子,后来又跑到深圳打工。工余时间,他还到不入流的大学混了一年。就是这样的文化底子,为了爱情便不管不顾地硬写起来。

等真动笔后,他才发现自己写鬼故事还是很有天赋的:和父母在外地时,他在山沟里看过死人骨头,也喜欢听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因为他记忆力特别强,口才又好,于是讲故事“吓唬”人成了他的最爱,经常吓得小伙伴天黑了不敢出来。

而编瞎话更是他的强项,上学时他经常请假逃课,天天都想编什么借口糊弄老师,最后那些理由说来说去连自己都当真了。因为他想借口的功夫了得,后来同学想旷课都拜托他帮着编一个。如今的写作,他不过是将当年的伎俩用到了电脑屏幕上。于是天马行空地信笔就写,很顺利地便写出了5万字的《凶宅猛鬼》,讲的是闹鬼的事情,自己也觉得挺吓人,女朋友果然也看得直喊好。能取悦女友自己也乐得开心,于是他马上又写出了10万字的《雨夜谈鬼事》,之后感觉没过够瘾,又写了《阴森一夏》。

有点黑色幽默的是,2006年初,当初激起他写作欲望的女朋友出了国,两人的恋情也随之终结。恢复单身的张牧野闲得心慌,为了排遣失恋的痛苦和落寞,他开始在天涯社区用“天下霸唱”这个网名,连载创作自己后来的成名作——《鬼吹灯》。

写《鬼吹灯》时,张牧野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名,他只是把写小说当作消遣。可是,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危机四伏的陷阱,惊心动魄的寻宝经历……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鬼吹灯》这部题材新颖的盗墓小说在网上一经贴出,很快就抓住了大批网友的心。

中国内地长期缺乏探险悬疑类小说的空白,让张牧野无意间填补上了。而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与自小练就的幽默风格,更是让这部小说精彩纷呈,让读者欲罢不能。于是,《鬼吹灯》很快就成为读者热捧的对象。连许多大学考古系的高材生都对《鬼吹灯》追捧有加,每天深夜时仍不休息,只等屏幕上的小说更新。

在2006年的网络文学界,《鬼吹灯》的搜索率与点击率高居“起点中文网”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小说搜索的第一名,张牧野一夕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

看过《鬼吹灯》的人,都会惊叹书中关于盗墓的细致描写。尽管张牧野一再表示自己没有盗过墓,连十三陵都没去过,“编故事的天赋是玩出来的,玩游戏、看电影、听评书、旅游,这些都给了我无穷的想象力。”但是大家仍不相信书是仅靠想象写出来的,一位读者看过《鬼吹灯》后,居然把作者奉为资深的考古工作者,还千里迢迢地拿着一件文物到天津让他这个“专家”掌一下眼。

迈入千万元作家俱乐部

当《鬼吹灯》一夜之间大红大紫时,张牧野还是不好意思告诉身边的朋友:自己就是那个声名鹊起的“天下霸唱”。在和他们交往时仍和没出名前一模一样,一起钓鱼、玩游戏、旅行,讨论的话题也绝对和小说无关。只有在没人瞅着的时候,他才会一个人奋笔疾书。而他的父母刚开始知道他在写书时,还觉得他不务正业,迟早会把金融公司的生意搅黄了,因此冲他大发其火。等后来发现《鬼吹灯》如此火爆,父母才转变了态度,连连夸他:“早知道你有这天赋,当年就不逼着你上学了。”

此时,张牧野心花怒放:原来能编故事就能赚钱啊!第一部《精绝古城》还没写完时,读者的要求和建议也越来越多,张牧野发现自己已经根本停不下笔了。于是,有点受宠若惊地欣然写下去。

当写到第二部《龙岭迷窟》时,就不断有出版商找上门来,想把这个火爆的网络小说变成纸质本实地发行,报出的价码也一个比一个高。开始,张牧野一再推辞,坚决不愿出书。因为“一出书就得改前头的”,而修改文章是他最头疼的事情。

直到后来,许多网友也要求出书以便于收藏,张牧野才对出书的事重视起来。“鬼吹灯”系列第一本实体书《精绝古城》出版后,迅速荣登全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首印的16万册一经上市便被疯抢一空。此后,出版社不得不加印四次以应对市场需求。仅仅一年后,同名漫画打入韩国、日本市场,并在异国掀起了汹涌的“吹灯潮”,火爆的销售势头连张牧野本人也感到惊讶不已。

2007年底,第二本实体书《黄皮子坟》出版,畅销的场面再次上演。多年来,张牧野凭着惊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竟一口气写出了《鬼吹灯》的八部小说,在所有畅销书中出尽了风头,连续出版的8本实体小说累计销量两百多万册,2010年年初,韩文和越南文版本也开始在海外发行。

而盛大公司将《鬼吹灯》开发成网游之后,又引来广大网民的疯狂游戏。美国的新线电影投资公司还前来中国谈判成功,即将把《鬼吹灯》拍成电影大片,他们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把它打造成中国版的《哈利·波特》系列。

老外如此,国内的导演也不甘落后,于是根据《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一拍就是两部,《九层妖塔》和《寻龙诀》。据说,香港导演杜琪峰也曾有意投资过亿元,将《鬼吹灯》拍成三部曲。

就连玩具市场也不甘寂寞,想借《鬼吹灯》分一杯羹,小说中的一些小道具被开发成玩具,由某公司开发的“摸金符”在2010年一经上市就成了无数小朋友的心爱之物。《鬼吹灯》就这样竟“吹”出了一个产业链,链条上的每一环几乎都赚得盆满钵溢。鬼吹灯系列小说和衍生文化的经营,让张牧野多次进入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前十名。

副业超过主业的“非作家”

能写出系列诡异小说的人,长得却一点也不诡异,甚至可以用较帅来形容:今年37岁的张牧野虽身材不高,不修边幅,但举止大方,没有一点架子,像个懒散而坦诚的邻家大哥,操着一口天津话,显得比普通人更普通。让人根本看不出这就是那个正版书卖了200多万本的畅销书作家。

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出版,这本通俗文学作品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力,竟直追金庸。因此,有很多人喜欢将他和金庸老爷子相提并论。对此,张牧野一再阻止:因为自己不但没有金庸显赫的家族背景,更没有金庸响当当的学历和满腹经纶。与他作品中描绘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相比,张牧野的知识底蕴确实不算丰富,认真读过的书并不多,《红楼梦》一个字没看过,此外只有《易经》、《三十六计》等不多的几本,而这些据说还是想用来指点股票、帮助公司经营的。

对自己的成名,张牧野看得很轻,他竭力想把自己划在文艺圈之外,很不习惯有人叫他“文人”、作家。在张牧野眼里,写小说仅仅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如同打麻将、养鱼一样,都算不得正经事。因此,他也从未感觉自己写出的文字有多金贵,出版的样书他没有收藏任何一本,全都送给网友和买不到书的外地读者了。

相比而言,与朋友一起开的金融投资公司才是他的本行。身为老板之一,他每天都坚持去上班,他的作息时间比较自由。公司9点上班,他7点就会赶到公司。然后写作到11点,发到网上,然后吃中饭,下午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回去玩会游戏就睡觉。他的生活规律而单调。写作,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可能连“重要的一部分”都算不上。

只有在公司里闲得难受时,他为了增加体力劳动,才会日均四千字地狂写,他不太会打字,打字基本用食指一个手指头,整天练一指禅,以至于现在打得“都快半身不遂了,手打麻了。”可是,就是如此看不起副业的人,“副业”带来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主业,一年能给他带来四五百万元的进账。

不写书时,张牧野会焕发出孩子一样的童趣,能圆滑地和人插科打诨:一位朋友是“妻管严”,每天下午6点就要准时回家,雷打不动,张牧野就幽默地问:“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看大风车啊?”当然,他也会给自己充一下电:游戏,电影,漫画,无所不好,尤其喜欢杂七杂八的书,最喜欢才子佳人野鸳鸯,很黄很暴力的故事也能入他的法眼。

此外,他还非常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以及国家地理频道的考古节目。如果没事做,他还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看着一个橘子,脑子里就构思出一场战争。因此,他平时走神特别厉害,到现在不敢开车,就是担心出事。出去旅游时,他也不爱坐飞机,却对火车情有独钟。因为坐火车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听他们讲四面八方的奇闻趣事。熟悉他的人都赞叹:蒲松龄的聊斋还要费茶水,你把聊斋开在了列车上。

虽然如今已经身价显赫,但是张牧野对生活起居欲望不高,最大的幸福就是“家里有个双开门的大冰箱,里面都是吃的,放满了可乐。家里有个最好的彩电,看世界杯的时候有高清的转播可以看。没有世界杯的时候可以玩游戏和看电影”。出名之后较出名之前,他的生活并没什么大变化。他甚至坦言:对文化产业,自己一点野心也没有。

尽管他是如此低调从容、无欲无求,可是能从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红遍中国的盗墓小说“掌门人”,这位天津男人的传奇经历却成为很多年轻人励志的典范: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只要你肯努力积累自己,并懂得经营长处,就算有一天能像太阳般喷薄而出,那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