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养女哪个更划算

2016-04-29 00:00:00关娟娟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6年1期

2015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国发院成立瑞意高等研究所并举办“健康老龄化与资源环境”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毅在论坛中介绍了应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的案例,他指出,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证明,养育女儿在老年(尤其是进入高龄之后)日常照料与情感慰藉等方面所得回报明显优于养育儿子。

撇开浓浓的爱意不说,在“养儿子划算还是养女儿划算”这个问题上,中国父母和不少外国父母的感受出奇地一致:当然是养女儿划算。

在中国,民间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是:养儿子无疑是要做“建设”银行的,养女儿则是一家坐等“招商”的银行。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养个儿子是需要往外“掏钱”的,而养个女儿是可以往里“收钱”的。当然,“掏钱”和“收钱”并不完全是从经济角度说的,情感方面的收和支同样适用于此。

在西方的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镜头也是女儿对父母其乐融融,以及像“小棉袄”似的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至于儿子却往往是长大以后离经叛道,与父母产生隔阂的一方。

既然我们身处一个大数据时代,无论怎样不靠谱、无意义的结论,都是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支持的。现在确实有不少调查数据支持“从长远看,养儿子比养女儿贵”的说法。

美国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哈里斯民意调查,最近在2046名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8岁成年以后,32%的儿子会搬回父母家同住,只有25%的女儿会这样做;在搬回家住的孩子中,35%的儿子没有工作,在女儿方面,这一比例是19%;与父母同住后,41%的儿子依然需要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女儿只有31%会继续接受父母的经援。

年龄渐长以后,到35岁至44岁这个年龄组,仍有三分之一的儿子会搬回父母家,只有9%的女儿会选择回家住;即便是回家住,36%的女儿也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或母亲,因同样理由搬回家住的儿子的比例是16%。

可能最让养儿父母伤心的数据是在接受调查时,20%的儿子明确表示,他们不会也不打算成为父母的情感依靠,不会经常打电话或登门探望聊天。女儿们则只有12%的人表达类似想法。

当然对养儿父母来讲,该调查也不全是坏消息。例如,从纯经济负担的角度来看,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差别在孩子们长到45岁以后就渐渐消失了。

养儿子贵还是养女儿贵,分析不同数据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一理财网站的数据指出,养女儿贵,因为女儿们的爱好和衣服饰品都很昂贵。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一家银行的数据强调,养儿子贵,因为儿子们很容易用坏物品或穿坏衣服,更新换代的频次超过女儿们。

看来普天下的父母面对儿女的思维定式都差不多。就拿做家务来说吧,在中国,让女儿干点家务活似乎顺理成章,可是让儿子做,就有那么点“反传统”的味道了。美国父母也不例外。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研究所一直对美国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数据表明,如果家有10岁至18岁的孩子,儿子们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要比女儿们平均少30%,他们花在玩乐上的时间却是女儿们的两倍。更夸张的是,儿子们干家务活拿到金钱奖励的机会要比女儿们多15%。

当然在对待自己父母与公公婆婆或岳父岳母的态度上,中外的儿女们差别应该不大。中国方面没有具体数据,美国77%的成年人说,愿意成为自己父母的情感依靠,只有36%的人表示愿意给配偶的父母提供同样的支持;至于赡养费,53%的人表示给自己父母没问题,只有22%的人愿意给配偶的父母。

分享了一堆有关儿女的大数据,最后还得归于一条:爱是无法用硬邦邦的数据来分析解释的。

摘自《经典阅读》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