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建议

2016-04-29 00:00:00卓佳闻
今日财富 2016年2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上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该文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财政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热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然而发展中国家与发到国家虽然都经过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结果却大相庭径。从从东亚到南非再到拉美,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经济上的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但金融制度的改革却远远的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金融制度的改革是重中之重,以往我国的改革实践采取了避实就虚、先易后难的做法,但是现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目前,无法回避。我国金融市场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当如何解决?这已经是摆在新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市场交易主体不完整。非国有经济部门在金融市场的融资中,只占据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却提供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较大。令人痛心的是,金融市场对非国有经济部门却采取了限制进入政策,这种政策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再者,在就业方面来看,非国有经济部门为社会提供了82%的就业工作岗位,居民作为储蓄的主体,但是居民货币剩余的供给却不能提供给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非国有经济部门,融资市场得到扭曲。由此,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是不完整的,会产生诸如信用风险增大、股市风险大、投机性强,股市的投资特征难以显现,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受到威胁。

(二)金融市场中介机构的设立、管理、监管问题突出。市场经济实行以来,现今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都沿袭计划经济时期采取的信贷规模管理方式,也就是资产管理方式进行监管,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真正转变,其科学的监管机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有真正建立。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仍然较多。

(三)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潜在风险。国际上对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公认的安全线为20%~30%。我国除了1994年、1995年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低于30%,其他年份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都超过了30%的安全水平线上线值。美国政府的负债是世界有名的,但是实际上,美国的债务依存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比如1991年的美国公债依存度只有10%。一言以蔽之,中国的债务依存度已经远远的高于美国,如果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由于潜在中国目前的国债市场规模本来就不大,如果国债发行依然大行其道,央行公开市场可操作的影响力和空间就会很小。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挥离不开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假如我国的政府采购财政收入一直维持现状而得不到改善,除了可能继续抑制金融外,还会影响到长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国债利率作为长期市场利率的基准或参考。中国若不能改善政府财政收入,使其达到合理水平,势必影响国债的信誉,引起国债发行利率的过度上升,从而扭曲长期市场利率,融资成本就会大幅增加。

三、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改革策略

(一)完善市场主体。我国应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拓展对有前途的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途径,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引导私人企业向现代公司制的方向发展,促进非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规范发展,避免重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种家族垄断式的落后封闭的企业经营模式;重视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OTC(Over The Counter),毕竟大多数股份公司的股票不能在交易所上市。积极探索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方法,发挥股份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股东内部监控和市场监督的功能。

除此之外,国家还可以大力拓展债券市场。在发达国家,一般企业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了与股票市场并驾齐驱的企业长期融资市场,相对于中国来说,企业债券市场所占的比重非常低,2012年,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额度仅2250.00亿元,年末余额仅69340亿元,对企业的融资作用较小。往后一段时期,可考虑对那些有发展潜力、资信条件好的非国有经济逐步开放,同时应加紧流通市场的建设。

(二)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无疑是保证金融市场安全运行以及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中国已经建立保险、银行以及证券、信托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金融监管模式。法律才是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依据,从已有的《商业银行法》以及《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来看,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分隔式监管现象突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这种监管模式虽较为死板。

与金融监管同样重要的是市场监督,即通过债权人、股东直接提出意见和转移债权(存款)、抛售股票的方式发挥监督作用,资信评估机构的重新评价结果也可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市场监督需要金融机构和公司具备标准、完善的会计制度,在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在另外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三)预防政府财政风险。增加政府(尤其中央政府)财政收人,逐渐使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水平。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有三大块,即预算内、预算外和非预算(制度外)收入,其中后两块增长较快,由于非预算外收入透明度很低,无法计算,很多都是违规收入(贾康等,1998)。据统计,从1980—1996年,预算内资金从1159.9亿元增加到7407.9亿元,增长了5.39倍,而预算外资金从557.4亿元增加到3993.34亿元,增长了5.98倍。特别是1993年后预算外收入增加最快(贾康等,1998)。解决政府财政收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大力推进“费改税”,将合理的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纳入预算内收入。其次要重点整顿财政和税务部门,建立国家收入和支出的公开制度,提高纳税人自觉交税的意识,并通过一定的监督方式使社会有机会监督国家财政,促进财政的透明化。税收问题是一个长期难题,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稳定发展的金融市场必须有政府合理的税收水平做保障。所以要继续完善分税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收人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