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纯理论、纯理性的探索,不再是单一的对确定事实的灌输、对唯一答案的寻求和封闭习题的操练。”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是新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了知识的讲解,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放式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开放式教学,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学教学如何迈向开放式的教学,将会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在实施开放式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要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在课堂环境中,学生必须是自由的和安全的,安全性主要是就师生关系而言的,安全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这里说的安全,更多地是从心理角度来说的,为什么?因为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完全充当裁判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师心里,学生只有对错之分,黑白分明。学生能复制老师的思路,就是对的,就是好的,否则就不好,就不对。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言:“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多少次了,学生也做过,但必要是学生还是做不出来。”“你真蠢,这个问题我都跟你讲过多少次了,还做不出来?”等等。试想一想,如果学生一个心在解题,一个心还在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会是一种什么情景?缺乏安全感的学生通常都不敢越雷池半步,更别论个性了,创新就更远了。让学生有心理的安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提倡忠告式的批评,对学生,要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二)开放式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强调参与独立性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许多崭露头角、表现非凡的优秀学生,他们的成就往往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对某一方面特别有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钻研的成果,他们知道如何独立学习,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把创造和创新思维运用在学习中,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后自己制作模型,在实践中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要让每个学生具有自由选择权进行参考,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这样参与中得到更好发展。
(三)开放式数学教学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开放性课堂教学不等于“热闹”。它应是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观念的改变。目前一些学校的小班实验研究表明小班教学虽然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全体发展,但遇到较枯燥的课时,因为学生少,课堂气氛更显地不活跃。我们应以促进人体的发展的目光去看待教学活动,而不是留连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二、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开放性试题是实施开放式课堂的一个好途径
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
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二)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三)适度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授课时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另外,鉴于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对数学开放题不太适应,不宜多搞。但同时,为使数学开放题逐步进入课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为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度而努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新课改下的教师一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初中数学的开放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