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最糟糕的,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教学效果较差。然而,如何让开放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学习方式;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育的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为此,教者不断探索,力图找到一种能够真正体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我觉得,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开放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原因在于开放式教学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相应发展的目的。
一、教育内容的开放
内容的开放首先指教学目标的开放。新的课程目标指出“教学活动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做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学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避免了传统教学一刀切模式下部分学生有所获而部分学生无所获,长此以往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
二、师生关系应具开放性
众多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内容”。这有一定的片面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真诚地融合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交友,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首先,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向教材,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愤悱中达到新的境界,着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语言加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又是演员,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是一个评委,课堂上应多讲“你讲得好?”、“你真棒!”、“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从语言上亲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产生积极作用。
三、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具开放性
数学本身是开放的、多样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只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只重视现有模式题的演练,忽视“生活数学”,忽视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解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实施开放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繁杂的世界变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数学就是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中理出个头绪来”。即学习数学要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重组、整理。因此,开放题的引入和研究是必须的,但开放的不等于有效的。引入开放题要合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具有探索价值,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应体现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或策略,内容的展开应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开发人类智力因素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将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俗话说:数学成绩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最聪明的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如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很小的时候,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计算出“1+2+3+4+…+99+100”的结果。因此,数学课程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数学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处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数学课堂,又带着数学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开放的实例作为认识和探索的材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在巩固与提高中,要善于选用一些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放试题,让数学生活化,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表现个性、展现自我的空间。
四、学习方式应具开放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立、合作、探究成为开放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教师都要非常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开放的学习。
(一)“自主探索”的有效开放
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及其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时,应该是先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开放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既是《数学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又是开放性教学中重要的学习目的,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