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失真

2016-04-29 00:00:00赵玉婷
今日财富 2016年2期

摘 要:会计信息是企业、投资者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今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容乐观,急待解决。本文研究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的及其危害性,进一步的分析了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范围广,包括各类行业和各种单位,而且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深,会计造假的数额巨大。2013年财政部统一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开展了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23182户、会计师事务所1668户,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596.8亿元。它们虚列的会计信息数据惊人,手段多样,由此看来,国家的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的手段五花八门,而且目的多种多样,但最终其结果就是将原来属于国家或企业的资产被个人或小集体所占有。如制造假账使国有资产认为贬值,低价拍卖,侵占国家财产;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对外投资政策,违规挪用公款,私自占有国有资产,通过非法联营、合营、不真实的公益捐赠侵吞国家收入。

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及宏观控制的效力。主观性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市场竞争不公平、公正,诱发诚信危机,而错误的经济信息使国家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准确地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不能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对于投资者来说,根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的投资判断和决策必然是不合理的;对债权者来说,部分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虚减利润来逃避债务必然会损害债权者利益;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准则和法规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管理条例》,但是大多数的条文对会计准则的分析和解释不准确,某些规定有重叠现象,致使对同一经济事项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方式,致使经济事项无据可依;会计准则、法规、制度的制定明显落后于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当新的经济行为、经济事项出现时,很难找到与它相对应的会计处理依据。

(二)会计工作内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会计工作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内部监督来说,虽然大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且配备了专门的审计人员,但是由于企业的审计人员直接受聘于企业的管理者,因此企业管理部门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必然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外部监督来说,由于当前市场环境不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健全,各事务所之间竞争激烈,注册会计师为了谋取利益,丧失职业道德,制造虚假财务报表信息,有的甚至同企业的管理者联手,破坏市场的公平。对于政府监督,一些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受企业的贿赂,对企业的检查仅仅是走走过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暗地里与企业联手指导和保护舞弊的行为。“从而形成对我有利的争着管,对我无利的推着管,甚至出现一事多罚的现象” 。

(三)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成为潮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经营者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为了让股东信任自己,通过制定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所有者对企业的状况不太了解,所有者就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正确的判断。

(四)政企不分的约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国家对企业的管控力度一直都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自身的行政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企业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营者,政府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支持企业的虚假行为,甚至把行政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强行运用到企业上。同时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也得到了一定的扭曲。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会计制度。首先要制定有效合理、规范、可操作的会计准则、法规,在制定过程中应当持有慎之又慎的态度,尽量少用“也可”、“或者”等不清晰的语言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减少同类经济事项有多种处理方法,减少人为调节的空间。对我国会计准则、法规、制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修订,对经济行为、事项进行预测,提前制定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政策。

(二)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强化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作有序,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实行财务集中一体化管理,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相互独立;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政府要建立一支思想先进、具有实践经验、业务熟练、技术水平高、熟悉国家财经法纪的监督队伍。成立专门的行业监管部门来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或者由独立的第三方或者由国家专项部门负责分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从而增强审计的独立性。

(三)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与政企不分的缺陷。首先,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外,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独立董事由行业里的大师和专家担任,对整个公司的政策的制定实施负有监督责任,防止经营者私吞公司财产、虚报收入、虚列支出。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收入要与经营业绩挂钩,明确责任,这样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收入就只能尽力把企业经营好,而经营者的积极性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政府要放松对企业的管制,要降低企业身上的行政色彩,在市场经济中维持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做好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由于会计人员由企业选拔,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资都受制于企业,因此会计人员很难做到公正、公平、中立。因此,要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会计、包括出纳的管理委派给地方政府,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工资薪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委派,且与业绩和考核结果挂钩,使会计人员不再受制于企业,保持其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企业,创办一些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李昌麒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徐绍霞.财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时代经贸,2008(58).

[3]王莉卿.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J]西部财会,2009(4).

[4]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5]钱锋.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多维分析[D]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