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16-04-29 00:00:00程君杰
今日财富 2016年2期

摘 要: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经济形式和交易模式都在发生改变。货币的形态也是追随国际潮流不断改变的。因为信息化交易的普及,为了提高交易的准确性,电子货币开始出现,并且占有方便,精准等很大的交易优势。所以,现在电子货币在我国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加重。但是,电子货币的流通使得我国的相关真实货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货币政策和货币机构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政府和中央银行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政策;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在国际范围内流行的,它支持在各种网上交易或者是电子商务中对一系列的交易执行支付功能。并且,电子货币是在使用者的有限财力范围内进行使用的,和银行一样具有一定的交易记录,也有一定的信誉保障,任何不达标的交易和信誉不高的人都无法进行正常使用。所以,电子货币就是根据一些大资金或者是短时间内进行的交易,因为一些基本货币的供应不足,而进行的以电子数据代为交易的形式,电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基本的法定货币。同时,电子货币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相关具有支付功能的信用卡或者是储蓄卡里的相关资金,而另一种就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存在于网络交易系统,或者是支付系统中的数字现金,它的储存基础是计算机。电子货币的大范围应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或者是中央银行,对于主要法定货币的价值定额和利率控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货币政策是进行法定货币使用约束的基本制度。这项政策一般就是进行法定货币的供给制约和法定货币交易监督。因为是由我国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央银行和国家政府来发挥主导功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高的法律效益,需要我国人民在进行经济交易的过程中严格遵守。

(三)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电子货币是依托法定货币才能够出现的一种电子交易中的支付模式。因为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支付形式的创新,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得电子货币逐渐代替法定货币开始实施相应的功能。但是电子货币的不断应用,也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变。不管是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独立性等都应该针对现在法定货币逐渐被电子货币取代的情况进行转变。所以,电子货币和货币政策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促进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

其实我国的电子货币出现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很大的。众所周知,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就有很多,不管是再贴现率还是法定的准备金率,因为电子货币的出现,直接利用计算机就可以获得各种支付功能的支持,交易的速度和安全效率会相应的提高。所以,电子货币就促进了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第一个能够完善的当然就是再贴现率,因为电子货币被广泛应用,货币政策的再贴现率大大降低,法定货币的发行量就会大大降低。我国政府在发挥货币政策的主导功能时,就会在再贴现率上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有效的将再贴现率提高,加大法定货币的发行力度,有效的制约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使用。第二,政府和央行应该注意到我国电子货币出现之后,相应的法定准备金就相应程度的有所减少了,因为在进行法定货币的交易时,相关经济活动的从事者需要利用准备金来获得法定货币。

(二)电子货币阻碍货币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是由我国相应的政府机构和中央银行制定的,对于我国的国际经济交易和国内经济交易都有一定的联系。货币政策并不只是对经济交易法定货币制定的一些制度,而是一个复杂的实施过程。货币政策在进行应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本身对于货币的制约性发展就存在一定的作用发挥比较慢的情况,现在电子货币得以出现,货币政策的时间耽搁就会加长,在这中间,我国相应的一些交易的支付方式又存在了很多的可能性,货币的传导过程就可能面临着被阻断的可能性,如果电子货币没有及时支付跟上的话,很容易造成正常经济交易无法顺利进行,并且会有一定额度的经济赔偿,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进步发展。这样的货币混乱情况,很容易就对我国现在整体的货币金融结构产生变化,同样我国的相应货币政策的作用效应也会大大降低,很多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出现问题,货币政策很容易面临名存实亡的情况。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推行应用的法定货币形成矛盾

货币政策本身就是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我国的国有经济发展,增加别国或人民对我国相应的货币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并且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符合我国发展的相应特色。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开放,电子商务开展的同时,电子货币也开始出现,并且存在很大的替代法定货币的可能性,这与相应的货币政策是互相矛盾的。因为电子货币有计算机互联网的各种开放的电子商务系统作为支撑,它的资金周转的灵活性要比央行的快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开始应用起了这种随机性比较灵活的电子货币。如果长此这样发展的话,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说我国货币政策所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电子货币也是互相违背的,很难进行独立,矛盾甚至会逐渐加深,我国经济市场交易的波动性就会增大。

三、改变影响的相应经济策略

(一)统一管理计算机网络支付系统

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使用,我国的货币政策才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电子货币的主要依托基础就是相关的能够运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系统。很多网络支付系统是归于企业管理而不属于我国政府的管辖范围。为了更好的针对电子货币的出现阻碍了货币政策的发展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发挥相应的财政主导功能,将任何有关于电子货币支付功能的网络系统或者是相关平台都归于政府的统一管理。本身很多网络支付系统的电子货币来源就是各种网络银行,在根本上还是离不开法定货币的使用。所以,政府和央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个优势,将各大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都规整为央行的相关网络系统管理中来,保证不侵犯任何银行应该获得的相关利益。只有这样,我国现存的比较私人化的电子货币支付转账系统才能够更加统一,更加公开化,专业化。

(二)明确电子货币发行和使用的相关规定

如果我国政府和相关银行对于电子货币的发行不进行强制的制约和数额规定的话。因为电子货币的流通性强,交易方便等优势,它的发行和使用就会大大的超过法定货币,甚至会出现严重两极化的分端。为了避免法定货币的流通量大幅度减少,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和央行应该对于电子货币的发行进行明确的监督和规定,绝不能放任电子货币的使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限制。首先,我国相关的部门应该对电子货币和法定货币进行明确的主体之分,确认哪一个是我国提倡并大力推行的相关货币,哪一个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交易。然后,要对电子货币的发行量和相关支付功能进行有效的制约,对于一些网络支付系统使用电子货币应该予以制约,避免经济交易的风险增大。只有对电子货币进行明确的发行和使用规定,我国的相关经济秩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持,这样我国人民的合法经济权益也不会遭到破坏,不管是货币政策的运行还是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都能够稳定进行。

(三)建立相应的货币法律制度

因为电子货币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不管是在发行,还是电子货币的使用上都缺少一个完整的法律制度来对电子货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约束。为了让我国的货币政策能够顺利进行,也是为了能够让我国的相关电子货币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能够有一定的作用,避免电子货币交易风险过大,秩序过于混乱的问题,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于电子货币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首先,仔细的对电子货币的流通和来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通过对于相关网络支付系统的作用功能查对,进行相关的合法发行和使用的制度,明确他们的相关功能,明确电子货币的适用范围,建立正确的电子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法律规范。同时,相关的电子货币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也应该履行货币政策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交易双方的实名登记和交易过程公开化等问题,在进行电子货币交易时一定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所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最后,也可以制定我国电子货币相应的法律认证制度和责任义务制度,保证电子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能够准确的相辅相成的促进发展,保证合理性。

综上所述,根据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信息化普及,计算机经济交易开启,电子商务模式大范围应用,这都是电子货币存在和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更好的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对于电子货币的认知和相关研究也应该不断深入。即使,电子货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功能发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央行也不能完全放弃法定货币的使用,而是应该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权衡两者的利弊,及时的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电子货币使用更加合理化,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完善,我国的经济交易才能不断专业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才能在国际中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刘向明,李玉山.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宏观金融调控的影响及其对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2] 唐平.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J]. 上海金融. 2005(07).

[3] 褚俊虹,王琼,陈金贤. 货币职能分离及其在电子货币环境下的表现[J]. 财经研究. 2003(08).

[4] 胡海鸥,贾德奎.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挑战[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04).

[5] 蒲成毅. 数字现金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02(07).

[6] 李琪,任红艳.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J]. 经济师. 2002(05) .

[7] 尹龙. 货币性质的再认识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J]. 金融研究. 2002(01).

[8] 边卫红. 电子货币流通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 黄诚,李纯安. 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创新[J]. 经济科学. 2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