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2016-04-29 00:00:00徐常丽
今日财富 2016年2期

摘 要:临沂市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面临调整与升级。本文从临沂市的区位优势出发,通过对临沂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并在计算专门化率的基础上,为临沂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简略措施。

关键词:配第克拉克定律;产业专门化率;现代商贸物流

一、临沂市区位概况

临沂市是沟通东北、胶东半岛城市群与江苏、浙江、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临沂市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和货物集散地。批发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临沂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批发城年成交额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为临沂市财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活跃的批发市场直接促进了加工业及基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安置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临沂市批发市场的生机是低谷地带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在全国也是有竞争力的。批发市场繁荣和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正是临沂市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充分利用这一经济优势,必将促进临沂经济崛起。

二、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

临沂市的产业结构的总特征可概括为资源型产业与迅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并存的双重性产业结构。临沂市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临沂市经济与其他地区一样,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但与其他地区不同,临沂市众多批发市场活跃,近年来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临沂市的产业结构:

根据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及近几年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目前我市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发展逐步由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2002年至2007年我市第一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7%,回落至2007年的12.4%,下降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2002年的47.8%上升到2004年的52.5%,之后的三年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2007年为51%。其中工业从2002年的40.7%上升到2006年的45.1%,2007年为44.2%,趋势与第二产业相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规律与第二产业呈现此消彼长,2002年为35.2%,2004年最低为33%,之后三年逐步上升,2007年达到36.6%。但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按照佩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小于31.4%,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大于36%,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于32.6%,而2007年末我市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为49.8:21.7:28.5,也就是临沂市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协调。

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1996年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38%、13.15%、8.49%,2001年比重分别为7.20%,12.85%,11.57%。可见,目前我市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转化的步伐较为缓慢,和1996年的第一次基普相比,单位增加24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其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7.87%和85.97%,和1996年一普的82.39%和81.44%比较,变化甚微。采掘业由于受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五年来对资源破坏型、环境污染型的“五小”企业进行限产、关闭,小煤窑、小矿井得到有效控制,我市采掘业已由1996年的428家减少到2012年的168家,降幅较为明显。而作为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基础行业,即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和第一次基普的36家比较,2012年为58家,略有提高。建筑业虽然总量比1996年有所减少,但建筑业规模在扩大,建筑业的资产、从业人员、经营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所有这些表明我市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正在向合理的方向转变,反映出调整已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最为明显,最见成效的就是国家机关明显精减,2012年全市现有国家机关903个,比1996年净减了38个。社会团体法人2012年为682个,比1996年净增478个,社会团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加强,社会团体的服务性能更加广泛,社会需求在不断增强。服务业结构不断改善,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2001年全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2.21%和18.22%,和1996年相比有明显降低,而社会服务业则比1996年明显提高。另外,文教、体育、电影电视、邮电通信业等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临沂市对全国的影响即在全国的分工主要体现在:临沂市第一产业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0.28%,说明临沂市经济增长依赖于第一产业较多;这也表明了临沂农业比例较大、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的现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每增长1%,经济增长达到0.47%,临沂的工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体系,像纺织业、机械制造、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七大产业,它们占了临沂整个工业的80%。临沂的工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制结构70%是非国有,有点像浙江,临沂的非国有经济比例在全省应该是最高的。如临沂是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第二大商品批发市场等。第三产业每增长1%,经济增长为0.30%,与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贡献对经济推动作用还较小。

临沂市产业关联度不高,难以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我市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大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企业相互封锁,缺乏合理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配套化生产,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的拉长和延伸,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机械加工、机电类等产业形不成配套。临沂市应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功能为主导,以旅游产业发展功能、房地产业发展功能、会展产业发展功能、金融服务业发展功能、医药产业发展功能、食品加工制造业发展功能、新材料产业发展功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功能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功能为辅助,充分发挥鲁南地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交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批发市场,依托港口、交通要道、大宗产品主产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促进商贸物流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使鲁南成为全省一流的商贸物流基地。

从临沂的要素禀赋结构看,临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临沂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出口创汇农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的竞争最主要的体现在品牌与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企业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与运输成本,从而将尽可能多的财力、物力、及人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品牌运营上,提高现有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优化投资环境。

三、产业结构定量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后并不能全面体现临沂市的产业结构情况,下面继续用定量分析的指标来分析我市的产业结构:根据产业专门化率这一指标,z=(g1/g2)/(q1/q2)其中g1取临沂市2011年工业总产值1382.05亿元,g2取山东省2011工业总产值24037.4亿元,q1取2011年临沂市总产值2770.45亿元,q2取山东省2011年总产值45429.2亿元,经计算z=0.94,Z值相对较小,所以临沂市的工业的专门化率较低。需要不断提高工业的专门化水平。工业化结构比重数G=[(Z1/Z2)*(S1/S2)]^1/2,体现的是工业化水平。其中Z1表示临沂市的2011年工业总产值,S1表示2011年工业劳动者人数,Z2代表2011年临沂市的社会总产值,S2代表2011年社会劳动人数。根据临沂市2011年统计年鉴可知,Z1=1382.05亿元,S1=237738人,Z2=2770.45亿元,S2=527554人。经计算,G=0.47这表示临沂市的工业化结构数为47%从而可得出临沂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应加大第二产业的吸纳就业的能力此外,还应将第二产业向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与高附加值化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是联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桥梁,同时也是第二产业向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与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使之成为临沂市吸收新成长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主要领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相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推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水平、宽领域发展。

四、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临沂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了经济辐射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兵.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6,(5):26~28.

[2]刘建平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70~72.

[3] 刘伟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4]谢识予.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黄文军.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72

作者简介:徐常丽(1989-),女,山东省临沂市,华东政法2015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