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实验区,这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举措。建立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想也提上了日程。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介绍了日本在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之初和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相似的宏微观经济背景,以及对中国在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启示。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
一、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离岸金融市场,在学术界本身没有其明确的定义。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
(一)拥有充足的资本储备
1.首先日本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之初,日本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政策,与其他国家大都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总量在当时,居于世界第一。
2.东京外汇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且东京拥有世界第二大证劵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并列为日本三大证券交易所,其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大。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
(二)采用的是内外分离式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
离岸金融市场中银行间的账户交易是主流。在日本获得许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是离岸账户设立的主体,这样银行必须把专门的离岸账户和已存在的国内账户分开。而离岸金融账户资金的筹措也仅限于非居民、其他离岸账户、及总行与各个分行之间的借入和借出。
(三)市场交易币种多元化
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的币种相对比较自由化,可以是日元或者其他货币来进行交易。这能够大大促进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繁荣,推动日元国际化的进程。
(四)监管的严格高效
日本政府为了保证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市场的参入方的准入和具体业务操作方面都有设定有限制。
1.限制操作过程。离岸账户和在案账户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和每天从离岸账户的净流入压制在上个月非居民资产平均余额的10%之内。
2.限制交易对象。JOM的交易对象只能是外国法人、外国政府、外汇银行的海外分行、国际金融机构。
3.限制资金的筹集和使用。JOM资金的筹集只能从非居民、其他离岸账户和总行吸收的非结算性质的存款和贷款。不允许发行大额定期存单。
二、日本与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相似经济环境
(一)两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相似的国家宏观经济背景
1.中国目前的GDP的增长速度飞快,自1978年起,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并且自2011年起,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初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很快,有10%左右,而且在当时同样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日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初,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都具有巨大的外汇储备额。截止2009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有2万亿之多,并且还会继续增。
3.对外直接投资都比较活跃。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在2013年,有700亿美元左右,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从1980年的46.93亿美元,直线增加到1989年的677亿美元。
4.中日两国都面临着本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在不断增加,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不断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而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
(二)上海与东京各自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所具备的相似微观条件
1.上海与东京都具有雄厚的经济金融实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有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上海与东京都是本国国内强大的金融中心。
2.上海与东京的金融市场体系都比较健全,且规模较大。上海具有完备的金融市场主体,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齐全。东京证交所,在1981年的市值仅次于纽约证交所,有4179亿美元。而目前上海的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同样强大,排名世界第五。
3.上海与东京都具有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优越的地理条件,都拥有本国最大的贸易港口。2012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和货物的吞吐量都能排到世界第一。东京港,是日本国内最大的港口,进出口贸易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三、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对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启示
(一)改善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的不断开放
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初,经济发展迅速,几乎保持着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日本在1980年末出现的经济泡沫,JOM的下滑,也主要根源于当时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而目前面临的状况和当时的日本相似,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大。此时中国政府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措施来改善国内的经济形势。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二)在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上,选择内外分离的市场模式
目前我国还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金融市场化还远远不够,金融监管也不够健全,不能有效的抵御外来资本的有效冲击。对此我国对于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要持谨慎的态度。同时借鉴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成功模式,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宜采取内外分离的模式。
(三)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方面需要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离岸金融业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免征利息预扣税、印花税、减征营业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
2.逐步放松一些市场管制,增加经营的自由度,实行弹性的金融政策。
(四)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在离岸金融市场的的监管上因坚持稳健性的原则,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既要鼓励创新、扩大规模又要加强监管。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巴塞尔协议。一般开办离岸业务的银行大都可以分为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二者采取不同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2.针对银行的市场准入采取银行分级制度。不同等级的银行分别对应不同的经营范围和相应的区域。央行要综合考虑申请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的资本量、信誉等级、经营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水平并分别颁发对应的营业执照。
3.离岸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的监管。为了保证离岸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必要要求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开办业务之前,制作出一份如何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及开展的具体环境的说明书。
4.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的稽查。
参考文献:
[1] 杜培.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启示. 环渤海经济瞭 望. 2010(11).
[2] 杨承亮.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J]. 中国外汇. 2013(19).
[3] 朱琳.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 复旦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