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他制造出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他完成了私人公司发射火箭的伟大壮举,他开发着速度近似声速的超级高铁……如今,他的计划是十年内在火星上退休,同时完成十万星际移民。他叫埃隆·马斯克。
狂妄自大的非一般天才
2016年4月,在宣布两年内迈出“把人送到另一颗星球”第一步的“红龙”火星探测项目时,马斯克利索地回答了媒体关于自身个性的问题:“狂妄、冒险”,而这两个词,足以概括马斯克的整个成长过程。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他的祖父是一位从加拿大来到南非的探险家,曾一直从开普敦跑到阿尔及利亚,还是第一个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飞到澳大利亚的人。马斯克喜欢从祖父那儿去追溯他的冒险家本性:“我不想听起来显得例外,但我的家族确实与别人不一样,更愿冒险。”
因为狂妄,少年时的马斯克辗转呆过七所学校,却没交上一个真正的朋友。于是,他将自己沉浸在文学与计算机里来逃避孤独。马斯克读尼采,读叔本华,却最喜欢科幻小说,整天做着各种奇幻的梦,对计算机更是无师自通。
11岁至15岁期间的马斯克一直处于“存在危机”之中,总在苦苦思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不仅让他显示出迥异于常人的早慧,也极大地影响了他未来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常人眼里狂妄而不可思议。
18岁时,马斯克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皇后大学就读,之后转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完成物理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后,马斯克得以进入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然而他仅仅上了两天就退学了,“我不想在无妄中浪费自己的生命”。
退学后的马斯克创办了“Zip2”软件制作公司。三年后,“Zip2”被电脑巨头康柏收购,马斯克火速用出售所得的2200万美元创办了电子支付公司X.com,这就是后来的贝宝。2002年,贝宝被全球最大的网上商店易贝以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马斯克净赚1.7亿美元,成为硅谷标杆。当硅谷甚至整个美国都在关注他接下来的一举一动时,马斯克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不再关注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而是整个宇宙。
马斯克从不掩饰自己的狂妄,“贝宝打算上市前夕的一天,我与老友睿西开车从纽约驶向汉普顿,睿西也刚捞到了一大桶金,所以我们开始思考怎么处置这笔财富。当我们开始谈到太空时,就像讲了个笑话,这太贵太复杂了。又开了几公里,却又想‘可能也没那么贵,那么复杂吧’?开出纽约时,我们决定‘去全世界转转,看看太空里有没有什么能做的’;于是我上网查了美国航天局的火星计划,我以为他们已经在去火星的路上了,结果什么都没有。一个月后,我打通了航空航天顾问吉姆·坎特雷尔的电话,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狂想家
在探索太空上,马斯克最初是想“买支火箭,装只老鼠或粮食作物,送上火星”,但逛完全世界的火箭市场,欧洲开价太高,俄罗斯人连续四次将他们用伏特加放倒后对他们说:“一枚700万美元?打算买三枚?不,小男孩,我们说的可是2100万美元一枚,你的钱不够吗?”于是,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马斯克对坎特雷尔说:“我想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2002年1月,里约热内卢的度假沙滩上,马斯克读遍了坎特雷尔的大学教材,列出了造火箭的计划进度表,然后在全世界寻找工程师……马斯克的雄心是把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发射费降低九成,在未来,把十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
但雄心的成本是巨大的,SpaceX一度几乎耗光了他的所有:2006年,“猎鹰1号”仅发射一秒后因为燃料管破裂而失败;2007年再次试射,火箭因为自旋稳定问题导致传感器关闭了引擎又失败;2008年第三次试射,“猎鹰1号”升空仅两分钟后就出现异常,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马斯克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第四次还是失败,SpaceX将无力承担第五次发射。
公司从沸腾陷入寂静,因为马斯克出售贝宝所赚来的钱已消耗殆尽。更要命的是,同一年,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双重危机令马斯克几乎濒临破产。
特斯拉和SpaceX前后时间建立,主攻电动汽车。当时通用、福特等大汽车生产商全都终止了自己的电动汽车项目,宣布电动汽车已死亡,而马斯克却开始大手笔投入。马斯克的首席技术工程师认为这是件“不成功便成仁”的事,马斯克也坦承从一开始就知道失败的系数高达90%,他执著进入的理由只有一个:“电动车及太阳能将帮助人类摆脱石油即将枯竭的威胁,为延缓全球变暖赢得时间。”
为了这个疯子般的决定,马斯克不断向大众阐释特斯拉的理念和精神,不断说服人们相信电动车是不远的未来,不断回击媒体对特斯拉的攻击,不断动用好莱坞好友圈的影响力,抓住一切能在好莱坞电影里露脸的机会展示和介绍新车……他的口才原本并不好,但在短短时间内,他迅速成为发布会上越来越具幽默感的魅力男主角。
但这一切还不是关键点,马斯克是个疯狂的完美主义者。他对特斯拉的设计极其挑剔,自己设计了后视镜,坚持要求仪表盘上不能有按钮,音响系统声控必须以11档作为上限……他在公司的公告上写着他的标准:“卖十万美元的汽车,不能看起来像个垃圾。”因为对设计万般苛求,产品投产日期一拖再拖,到2008年时,现金急速见底。
2008年成了马斯克最痛苦的一年。“有一瞬间我觉得一无所有,亿万富翁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但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没人愿意把钱用于预订太空旅行的位子,而特拉斯,律师早已拟好了宣布破产的法律文件,只等我签字。满楼的人,张口闭口都是破产。”
但马斯克选择了死撑到底,他将全部的300万美元个人资产注入特斯拉,又不断劝说其他投资人包括亲兄弟将个人财富投入SpaceX。解决了“两个孩子”的问题,他的下一个问题变成“明天和谁借钱”——他所有的钱都得和朋友借,包括房租。
马斯克的坚持最终获得了史诗般的胜利。SpaceX不仅取得了第四次发射的成功,还成功实现火箭发射后的陆地和海上回收,打破了火箭“造价昂贵的一次性消耗品”的魔咒,为世界开启了廉价太空时代的大门。而特斯拉,则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
疯子的世界非此即彼
熟悉马斯克的人私下都叫他“疯子”,因为他的世界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马斯克总能引起与他共事的人强烈的情感波动。他的同事们不是热爱他就是讨厌他,没有中间派。但无论是喜欢他的人还是讨厌他的人,无一例外地承认马斯克是一个“疯子”。
马斯克看不上美国所有的学校,索性自己建了一个,学校名为 “奔向星辰”,共有20个小学适龄儿童,三名老师,不分班,招收标准是“这间学校只收天才”,教育理念是“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教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马斯克的五个儿子便在其间就读。
马斯克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尽管一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但他会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他会带孩子们去露营,虽然自己不喜欢;他难得陪孩子们踢足球,就随时让孩子们陪同出差;他为五个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会让他们看到他为生活付出的努力以及个中的艰辛。
不过,这个尽职尽责的父亲现在开始规划“退休”了。他开始实施他的“星际旅游及移民”计划,目标是有生之年在火星上退休。退休之前,他会处理好电动自动驾驶汽车以及以声速前行的超高铁计划。这一切听起来让人瞠目结舌,但他的传记作者万斯认真地说:“鉴于他有这么多次把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应用的成功纪录,我们不妨期待一下。”
2016年4月,马斯克的自传《硅谷钢铁侠》面世,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万斯对他冒险的前半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末了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到底如何看待埃隆·马斯克?”万斯总结了一句话:“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要改变世界的人,两者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