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丑越可靠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对一个人可靠度的判断跟这个人的吸引力直接相关,而且这种判断会随着儿童的成长得到加强。
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挑选了138名志愿者,并将他们分为了8岁、10岁和12岁的儿童组,以及成年人组。研究人员向他们展示200张表情自然、目光直视的男性面部照片,并要求每一组对照片中人士的可靠度进行判断。一个月后,138名志愿者再次重复这一活动,不过这次评价的是照片中男性的吸引力。
研究人员在分析测试结果后发现,每个年龄组对可靠度的评价和对吸引力的评价都成反比,既越不具备吸引力的人可靠度越高。
学不好外语与基因有关
为什么有人轻轻松松就能学好外语,而有人连背单词都很费劲?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要怪基因。
研究人员以刚从中国赴美的79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英语水平都符合入学的最基本要求,其中44人被要求参加为期三周的英语提高培训,另35人作为参照组。在这三周中,研究人员借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大脑神经细胞连接。三周培训期后,研究人员采集了学生们的DNA样本,发现一个名为COMT基因的两种特殊变体能改变大脑白质,从而影响能否学好第二门语言。
研究负责人平·马米亚称:“COMT基因关乎大脑白质变化,而白质影响着学习效果,在学好外语的全部因素中占46%。”
安静吃,控体重
美国杨伯翰大学研究人员对食物声音特点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咀嚼食物的声音越强烈,所吃食物就越少。研究人员要求参试志愿者吃东西时佩戴播放安静或吵闹声音的耳机。结果发现,吵闹声会掩盖咀嚼声音,佩戴播放吵闹声音耳机的一组参试者吃的食物更多。
负责该项研究的吉娜·摩尔博士表示:“如果吃东西时专注食物的声音,就很可能吃得更少。如果吃东西时电视或音乐声音很大,吃东西的声音就会被掩盖掉,食物摄入量也会因此增加。所以想要控制体重的人,在进食时最好保持安静。”
25岁后开始失去朋友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欧洲电话网络公司的通话记录进行分析,研究320万欧洲人群呼叫习惯,找到了人们开始失去朋友的年龄点:25岁是人们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的终结点。
研究人员解释称,不论男女,25岁是他们人际关系最为丰富的时间点,这一时间段内,人们的社交圈最为广阔。从此以后,人们会渐渐地与他人失去联系,将重点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孩子与事业,直到45岁之后,这一趋势才会慢慢缓解,进入平缓期。
坏天气提高工作效率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管理学家发现,恶劣的天气会让人工作更有效率,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工作效率反而会大幅度下降。
研究人员回顾了日本一家银行的员工记录。在两年半时间里,银行共处理5.6万份贷款申请,包含约60万项数据录入工作。研究人员又将这些数据与同期的东京气象资料进行匹配后发现,降雨量每增加2.54厘米,员工完成每笔交易的时间就会缩短1.3%,工作效率增加。借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能见度差、温度较低的日子里,员工效率更高。原因是坏天气减少了人们思考出游计划的时间,减少了与工作无关的杂念。
光线提高谈判成功率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在明亮的光线下都感到更加强烈。
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不同光线下评估了一系列事物,如鸡翅酱的辣度、一个虚构人物的攻击性、某人的吸引力、对特定词语的感受以及评论两种味道相近的饮料。试验后,研究人员发现,试验环境越明亮,被测试的志愿者感受越强烈。
研究人员表示:“明亮的光线加剧了我们对包括人和物在内的不同刺激的最初情感反应。所以,把灯光调暗或有助人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决定,甚至更轻松地解决谈判。”
旅游可健脑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旅游能让人保持年轻,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抑郁的风险,甚至能够提升大脑健康,而最有效的则是与亲朋好友一起去旅游。
负责该项研究的美国大脑健康中心创始人、美国匹兹堡医药大学神经手术学副教授保罗·努斯鲍姆博士表示:“因为旅游可以用新的、不同的经历及环境来挑战大脑,这是一种锻炼大脑认知能力的重要行为,可以提升脑部健康,激活脑部活力。”
烫发、染发对身体的伤害巨大?
生活中经常听到染发会伤害身体,甚至致癌之类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人的发丝本质上是蛋白质,而组成发丝的角蛋白富含一种叫半胱氨酸的物质,半胱氨酸中的硫会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二硫键,从而为头发的形状和强韧度提供支持。烫发实际上是先用可以亲和并打开二硫键的物质处理头发,令发丝柔软易塑型后,再通过物理方法,如发卷、加热,重塑发丝形状,最后用闭合二硫键的物质重新定型的过程。烫发过程通常使用氢氧化钙或是氨水打开发丝的二硫键,因此倘若在烫发后无法对药剂进行妥善处理,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皮肤刺激等后果。不过除此之外,烫发过程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危害。
至于染发,其实也和发丝的结构性质密切相关。在发丝中,角蛋白组成了一个个被称为毛鳞片的单位,它既能对头发的光泽、亮度和颜色造成影响,也可以在特定状态下,容纳一些物质进入其中。无论是暂时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还是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金属盐染发剂,其实都是靠能够进入和退出毛鳞片的色素物质来达到效果。暂时性染发剂往往为小分子色素,能够因洗发而进入毛鳞片,自然也能因洗发而退出毛鳞片,因此它的染色效果仅局限于4次~6次洗发;永久性染发剂的所有成分均没有颜色,但在对苯二胺作为偶联剂的作用下,染发剂中的物质可以转变为色素,并与毛鳞片牢固结合,因此染发效果最为持久。
尽管永久性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自问世以来便因致敏性饱受诟病,甚至诸如“对苯二胺致癌”之类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根据美国环保局和美国疾控中心的声明,目前为止并没有严谨的证据支持染发剂偶联剂除致敏等皮肤伤害之外,对人能产生危害的说法。因此倘若能够严格遵守使用染发剂的皮肤测试步骤,并按正确方法使用的话,此类产品对健康的危害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