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间隔年

2016-04-29 00:00:00陆小鹿
莫愁·时代人物 2016年8期

六月里,小瓦在筹划毕业后去新西兰打工。

去年此时,大三在读生小瓦应征到我们公司实习。这是小瓦打的第三份工。之前,她在麦当劳做过服务生,在Nike专卖店做过兼职销售员。

小瓦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可她对金融不感兴趣。有段时间,她发现自己适合做销售员,可是,一段时间后,小瓦又觉得自己对公关有兴趣,为此,她应征来我们公司市场部工作。

一年时间倏忽而去,小瓦在公司里学得不少实战经验,但小瓦有软肋,虽然大三时已经通过CET6,可英文口语水平却达不到非常流利的程度,这是做公关很致命的弱点。

思前想后,小瓦决定毕业后不马上就业,而是给自己两年时间“间隔”当前的生活,去新西兰边旅行边工作。

小瓦考了雅思,申请了打工度假签证,在背包客网上申请到一份果园农场的工作。新西兰之行,小瓦心中揣着三个目标: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练好英文口语及想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小瓦的间隔年,选择在学业结束走上工作岗位之间,为的是能让自己以成熟稳健的姿态迈入职场。

安兰是30岁那年来到上海的。之前,安兰在家乡小城工作,老公在上海工作,两个人是标准的异地恋加周末夫妻。

儿子出生后,安兰老公动员安兰迁往上海,一家团聚。其实,早几年,安兰就生了来上海的念头,只不过,安兰在小城里有份安稳工作,又思忖大都市竞争厉害,怕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左犹右豫,来上海的计划就一拖再拖。

眼下,老公恨不能天天见到儿子,安兰想夫妻长久分离也不是件事,于是,和老公商量,能不能给她两年时间来熟悉上海,认识上海,兼顾照顾孩子。

安兰来到上海后,报名参加了会计师职称考试业余培训班,同时在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兼职会计的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充电一边了解上海,又通过培训班认识了不少同学,结交了上海朋友,虽然在异乡,生活圈子倒也不寂寞。

一年半后,安兰被我们公司录取为全职财务人员,孩子也就近上了幼儿园。现在的安兰,家庭和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安兰的间隔年,选择在旧环境与新环境交替之间,为的是给自己一个充分融入新环境的心理过渡期。

罗莎来交辞职信时,我吃了一大惊。罗莎是部门经理,收入不菲,我以为是猎头挖了墙角,她却摇头说:不,是我自己给自己放了假。

罗莎之前在工作上投入很多,平日里加班加点是常事,周末只能宅在家里补觉休息。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罗莎觉得自己对生活渐渐失了激情,每天像个机器似的重复工作,她实在是有些倦了。

有一天,她看到一本书,题目叫《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这本书给罗莎带来很大震撼,她说她不想让梦想被忙碌的工作所搁浅,所以,她决定给自己一年间隔期限,现在,她要利用这一年时间来放慢脚步,完成心中的很多愿望。

她向往西藏,她在西藏某客栈找了份兼职工作,准备在那里度过一个夏季。之后,她希望可以去大理住一段日子,顺便去洋人街学学调酒,当然,她还想学古琴、学插花、学画油画……

罗莎选择间隔年,实则是她给自己安排的职业调整,为的是给自己一个整理心情重拾工作激情的缓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