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我们对家的期冀可能会截然不同,生活在北京的Dan和Ivy夫妇,对这一点算是深有体会。由于拥有不少传承自老辈人的中式家具,他们之前的家一直秉持着浓郁的中国风。夫妻俩甚至曾暗暗许下约定,无论今后搬进什么样的家,都要始终将一些老家具带在身边,就像一段段共同的记忆,随着他们进入每一段新的生活。
然而最近几年间,随着3个孩子依次降生,他们不禁感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角,一个更适合他们居住、玩乐和学习的家便成了众望所归。“这个家是要陪伴孩子们度过童年的,会镌刻在他们大部分的儿时记忆里,因此对这个家我们考虑了很多。”Dan解释道。“家中要有滑梯、有黑板、有秋千,它要让孩子们有运动、有乐趣,当然还要明亮整洁,充满阳光!”太太Ivy说。
说来也巧,从事航空行业的Dan平日里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每次在机场候机时,他常喜欢买上一本《安邸AD》打发时光。正是在两年前的一期杂志上,他看到了设计师Silvia Minciarelli的几个儿童房项目,细读文字,顿时觉得这位女设计师对儿童空间的阐述与自己十分投缘。就这样,夫妇俩决定将这个充满亲子之爱的新家托付给Silvia。
聊起这个家的设计过程,Dan不经意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充分尊重设计师的意见”。因此,当Silviar含蓄地提议,将夫妇俩非常想加进新公寓中的中式老家具摆放到大门口外用作鞋架时,他们立刻会意:不是任何“混搭”都能讨巧的。因此,他们非常开明地放弃了曾经的想法,忍痛与全部的中式老家具暂时别离,唯一带进新家的,便是画家杨明特地为他们绘制的一张油画全家福。而正是根据这幅画,Silvia为新家定下了整体的色调。
这间280平方米的平层公寓最初被开发商设计为四居室,精装修的空间中,力图打造奢华氛围的大理石、深色地板和墙面软包,适合一个成熟的都市精英家庭,却缺失了“家有宝贝”的那种轻灵与活力。而只看了Silvia的第一稿设计,主人夫妇便觉得眼前一亮,同意了全部拆掉重装的大方案。为了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互动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大,连接大部分房间的走廊也被拓宽,不再是一条局促到令人想快速通过的小过道,而成了视野开阔、可看亦可玩的一条游廊,靠墙一侧布满错落的小黑板,靠客厅的一侧排列着通透的白色搁架,点缀上女主人Ivy最爱的花草绿植,更让整个家都鲜活起来。
悉心照顾3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让做全职妈妈的Ivy依然有很多事可忙。想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发现Silva的设计还真能够帮上她的忙。走廊中的那些黑板,不仅是孩子们大搞创作的舞台,还记录着每周更新的日程表。3个小朋友每人都有各自的课业和澡外活动,全家人每星期还要一起去看戏剧、芭蕾,详细的日程表能时时提醒她为各项事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做母亲已多年的Silva,设计和生活经验俱足,她将原本的封闭式厨房一分为二,中餐厨房依然封闭,西餐厨房则向客厅开放,还将定制的厨房岛台分成了高、矮两段,平日里Ivy在厨房中制作美味时,能方便地照看在客厅中游戏的孩子,而孩子们亦能够在低矮的岛台上与妈妈互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们懵懂的心中,在航空行业经营着公司的爸爸Dan可是位“开飞机的男神”。而Dan也丝毫未让孩子们失望,他总是十分重视工作之余能跟儿女们相处的短暂时光,还曾带孩子们登上公司旗下的飞机,让他们穿着特别定制的小号制服,跟老师傅体验“飞机维修”,并为他们颁发“结业证书”。而孩子们也继承了爸爸的运动细胞,小小年纪就在运动上各有所长。为此,Silvia定制了一座全尺寸的乒乓球桌,摆在厨房对面的客厅中,平时是实用的大餐桌,球网一竖,客厅立时就成了孩子们跟爸爸PK球技的运动场,给一家人平添了不少乐趣。
心思缜密、重视细节,是主人一家对Silvia的设计团队特别满意之处。无论儿童房中那些Silvia标志性的梦幻衣橱和床具,还是走廊黑板、厨房防溅挡板和客厅餐桌台面上那几处材质不同,却细细调成近似的蓝色,抑或是Dan书房中那扇多功能的推拉门和可以360度旋转的电视墙……许多潜藏在角落中的贴心设计,也许没有在明面上施以华美的装饰,却是对每日生活最殷切的关照。
每到过年,平日里总在环球旅行,已经出版过好几本摄影集的奶奶便会过来和儿孙们团聚。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自制“春晚”上,爸爸会变身为魔术师,让欢笑把家中最后的一点留白都给填满。此时,客厅墙上的那幅油画全家福就成了现实场景的真实写照。虽然艺术家在创作它时,家中的小儿子Bo还没有出生,一家人也正打算重新再画一幅,不过小家伙自有理论:“在这张画里,我就是爸爸妈妈头上的那束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