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对巾国银行卡业的影响及对策

2016-04-29 00:00:00葛嘉梁
今日财富 2016年34期

1中国银行苏州分行 2南开大学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各家银行随着发展已经开始注重市场的运营策略。银行作作为金融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银行卡却受到的重视不够。本文介绍中国商业银行与银行卡的市场现状,分析中国银行卡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中国银行卡;挑战和机遇;影响及对策

被人们称之为“。电子货币”的银行卡,作为货币的载体,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摆脱时空限制完成一切金融结算业务。以其奇妙的支付魅力和特殊的结算功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风靡整个世界。

银行卡发展之迅速、普及应用之广泛使人们始料不及。银行卡的产生为货币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的银行卡从无到有,形成了规模发展。据统计,2004年市场总的发卡量将在5. 66亿张左右,而到2006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6. 89亿张,其中各类银行卡发卡量就已经突破2亿张,为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银行卡业务以其丰厚的收益回报、较强的市场渗透力和广泛的品牌影响,正日益成为国内银行业和外资银行竞争国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金融全球化己成为必然趋势,按照新的国际金融贸易服务协定,我国的金融业将在2007年对外完全开放。中国正在发育中的银行卡市场极有可能成为外资银行首先抢占的第一个金融制高点。有人预言,未来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卡市场在亚洲,亚洲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外资银行几年后即可在我国境内从事银行零售业务,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外资发卡银行和国际信用卡组织更具压力的竞争。

如何尽快占领市场、形成稳定的持卡群并为这些银行卡用户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就成为银行一项十分迫切的要求。

一、巾国银行卡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帆遇

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银行业市场是属于一种典型的完全垄断市场。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责,同时分设中国工商银行。至此,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初步建立,但银行业市场仍旧是高度垄断的市场。以1986年7月交通银行成立为标志,随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中国银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才开始。

纵观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以明显地发现:市场竞争先在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展开,而后又逐渐扩大到外资银行。目前,不但中资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大,而且随着我国即将参与金融全球化,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势所必然,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必然日益加剧,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再放眼21世纪,特别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可以说我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即将到来,各银行机构的生死存亡,将主要体现在竞争力上。

中国银行卡虽然推广普及速度快,发卡量持续增长大,但就总体发展而言水平仍然很低,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整个银行卡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全球化将对中国银行卡市场带来新的巨大的三方面压力和挑战:

(一)外资银行拥有全球性完备的银行卡结算体系

1.发行国际卡业务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根据中美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金融全球化的双边协议的有关规定,外资发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其先开办外汇业务、后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政策,首先发展外汇卡业务,以此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另外,外资发卡机构在国际上己建立了庞大的计算机网络

2.在外汇卡收单业务上,外资银行也占有明显优势。外汇卡收单业务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其一是结算手续费,其二是结算速度快、业务运作水平高、结算手续费低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3.人民币贷记卡市场将是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领域之一。贷记卡是外资银行的主导产品,贷记卡持卡人又是银行的重点竞争对象,也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贷记卡市场需求充裕供给严重不足,形成潜在的巨大市场获利空间,他们势必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和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二)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

外资发卡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后可能采取全面渗透与重点进攻相结合、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的客户竞争策略。在进入国内市场的初期,外资发卡机构可能采取大面积市场渗透的策略,特别是在其占有优势的业务领域,凭借雄厚的資金实力,甚至不惜成本、不计风险,力求大面积地占领商户和持卡人市场,提高品牌渗透率。在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之后,外资发卡银行则会将重心转向竞争和培育优质客户群体,以利润贡献度的高低作为对客户群体实施动态管理的主要依据。

(三)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金融市场经验,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1.全面参与分销渠道的竞争。外资发卡机构将以本行分支机构为基点,借助参加金卡工程的形式,逐步实现与国内发卡银行共享特约商户乃至营业网点等业务资源。

2.以灵活的促销方式作为竞争客户市场的手段。发挥其混业经营的优势,采取捆绑式策略,为持卡人特别是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发挥其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使品牌形象迅速深入人心;发挥其机制灵活的优势,采取形式多变的促销手段,提高对持卡人的吸引力。

3.提供差异化服务,赢取优质持卡人客户。外资发卡机构将积极推行标准化和差别化的服务竞争策略。首先,面向所有客户提供统一内容、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基本服务。其次,以利润贡献度为标准,在对客户群体分类的基础上,提供差别化服务,对资信状况好、利润贡献度高的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特殊服务。

4.利用客户信息档案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他们往往借助先进的客户信息分析营销系统,对现有客户群进行分析,并适时调整营销手段和策略。

金融市场的对一外开放,银行卡市场首当其冲,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将推动国内银行卡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中国银行卡业务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二、银行卡市场拓展战略

我国银行卡市场面临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入关后的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

深入研究银行卡市场的目的在于完善银行卡市场体系,构建我国银行卡市场拓展框架,制订我国市场发展的战略,从而更好、更快地占领金融市场的制高点。这方面外国银行卡发展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它们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引入阶段,由银行及金融机构将银行卡产品引入,在国内开展金融支付结算业务;第二是成长阶段,由于银行卡具有开放性和高盈利性,所以产品引入的同时相应的机制、机构、人材也随之跟进,激烈竞争促使银行卡市场迅速发展和分化并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国银行卡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初期。第三是高速发展阶段,随着银行卡市场体系的完善,银行卡品牌本土化成为市场趋势,要实现全方位市场拓展战略,就必须培育出自己的民族品牌,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赢得客户,实现银行卡市场的飞跃。因此,我国金融界必须从未来竞争的焦点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化的道路。

(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不必采取国有独资股权,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存在法律障礙。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应可以向其他法人股东、个人投资者、外国投资者出售,国家应只实行相对控股。国家股东与其他法人股东一样,以其出资额为限行使所有者权利,承担有限责任。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后,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具体情况不一,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不同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二)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化并购重组

我国银行业近年来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中央银行的直接参与下,对一些出现了支付风险、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寻求这些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但这种重组只是以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与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机构并购重组有一定的区别,并且我们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有些重组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根源就是不按市场规律行事,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化重组变成了政府“拉郎配”,市场机制在机构重组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了诸多矛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关键一条就是按市场原则、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进行。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重新进行整合,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要按市场定位,通过机构重组来充分发挥其功能效应。在目前的情况下,可允许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在区域内兼并或重组非国有机构,然后在适当的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跨区域兼并。可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收购重组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或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络,增强竞争一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银行卡市场曾缺乏有效方法,都是根据国外引入现行做法,难免出现问题。如今我们必须结合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拓宽金融领悟,充实银行卡理论。银行作文当代经济核心,要充分发挥好银行卡引领消费,刺激消费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少泽.我国银行卡市场现状与发展[J].中国国情国.2011(04):38.

[2]时俊丽.中国银行卡产业的SCP分析及发展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