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应用研究

2016-04-29 00:00:00田潇河
今日财富 2016年34期

南开大学

摘 要:健康医疗是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生活的刚需服务,是关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柱型战略产业。目前我国健康医疗面临较为严峻的资金短缺局面,在政府政策的转变及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下,互联网金融逐渐渗透到健康医疗产业之中,并产生了医疗金融创新形式,为健康医疗发展提供了新的血液。本文着重阐述互联网金融与医疗金融的概念及应用现状,从互联网金融自身及我国医疗体制两方面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备可行的促进措施以推动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深度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健康医疗;融合;应用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健康医疗越来越备受瞩目,健康医疗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惠民服务,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是大势所趋,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与医疗金融的概念

(一)互联网金融

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一些企业融合起来实现资金的运作,是一种创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互联网金融有效率高、速度快、范围广泛、成本较低、发展迅速的特点,但有一定的风险性和管理上比较薄弱的缺点。由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目前,所使用的的模式一般可分为六类,分别是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众筹及互联网金融门户、第三方支付。

(二)医疗金融

一般而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称之为医疗金融。其中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为整个医疗体系的金融活动主体。医疗机构需要采购大量的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医生一方面需要接受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用于医学研究;病人需要支付医疗费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的应用现状

(一)网络众筹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网络众筹模式也将被更多人所熟知并广泛应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医疗众筹平台,在网络上与各类研究机构合作集资,用于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和提供患者的救助,想要捐赠的群众可以登录平台了解需要救助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捐赠。网络众筹模式可以给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帮助,也为医疗领域创造了更为快捷的方式。

(二) P2P模式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

随着政府部门降低了對医疗行业的资金投入,医疗行业发展开始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P2P模式能够迅速解决医疗行业融资问题。目前P2P行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发展形势更是层出不穷,可以做到迅速结合健康医疗行业特点制定融资方案,从而解决融资问题。国内关于医疗金融的P2P平台主要是通过搭建医院、患者、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医疗金融参与者,运用云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为患者提供以金融按揭方式的医疗贷款,以此解决患者享受医疗服务带来的金融压力。例如“医疗贷”平台就是为医疗行业供应链提供融资平台;“医购贷”则是为民营医疗机构采购设备提供融资平台。

(三)大数据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应用

国内大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加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的重要性,因为保险公司基本医疗费用补偿的传统商业健康保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只有通过大数据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才能实现向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转变,从而更好地做到保险成本控制和产品服务优化。许多保险公司以展开与大数据金融平台的合作,例如太平洋保险与阿里健康推出的互联网智能保险控费体系;人保财险与“春雨医生”APP共同推出的针对人保财险用户的健康医疗服务。这种模式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患者的医疗金融方案。

(四)互联网基金会模式

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已引发各界人士的共鸣,成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投资热点。同时为了进一步响应政府号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节省医疗资源,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基金模式在医疗行业不断展开。在我国心脑血管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通过对特定的病种制定高度垂直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接受一些社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的捐赠,组织各种筹资活动的资金成立基金会,为更多需要救助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比如:肿瘤、糖尿病、少儿脑萎缩等互联网基金会模式。现在也有不少机构对多层次或者低频次需求人群使用这种新型模式。

三、融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的问题

1.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形式,因此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特别高,而我国互联网技术并不完善,互联网技术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诸多缺陷,很容易导致黑客病毒攻击,出现信息泄露等情况发生。

2.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还存在操作风险,即由于内部作业、人员及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等造成的风险。例如互联网安全中心存在的漏洞造成的失误,现今我国互联网交易普遍存在钓鱼、欺诈等危险。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这方面漏洞,通过非法技术手段对交易信息进行拦截;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对互联网交易的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由此造成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隐患。

3.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引用风险源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相对于传统金融方式间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而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虚拟”的金融产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大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不确定性,加之我国信用体系构建不成熟,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使得互联网金融信用难以得到保障。

(二)医疗金融的局限性

1.医疗金融现状

首先,我国目前医疗大环境乃是以营收为目的,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其次,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对医生的监管能力不足,对医生影响力较小;最后,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保险的设计需要,居民的互联网医疗概念还未成熟,需要长时间发展培养。

2.分期支付

医疗金融按揭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是有效缓解庞大医疗费用的有力解决方案,但医疗金融按揭支付有存在一定限制条件。按揭分期支付是为促进消费,但医疗服务则是一项刚需需求,这就存在一定矛盾;另外,接受医疗救助的患者,本身后续的还款能力就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如何解决按揭分期与医疗救助的矛盾需要不断探索。

3.医疗金融

医疗金融并不能对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现有互助平台只能粗放的筹集资金,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却微乎其微,不能做到对医疗资金的有效利用,如果能定点医疗机构,则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在这个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推动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的措施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范

首先,大力提高互联网技术,降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技术漏洞,从源头上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医疗健康终端标准和检测的合理应用;其次,加大互联网安全中的防护措施,降低互联网金融操作的失误,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认证体系,落实等级保护,加强APT防御,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最后,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大誠信体系建设,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度。

(二)加强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的融合需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是实现创新型医疗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处在互联网金融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医疗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幻,迫切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对高层次的人才、团队、公司的引进,打造超高级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使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能够更好的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效果。为了促进人才的培养,政府需鼓励各院校、医疗机构开展开展健康医疗金融培训和互联网金融专业,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建健康医疗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试点,更好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不断完善我国健康医疗互联网金融体系。

五、结语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医改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的深度融合,成为健康医疗服务行业的新支点。基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新医疗金融形势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存在技术、操作、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医疗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但互联网金融+健康医疗新型模式是大势所趋,必将引领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加快健康医疗信息化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集成医疗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金兴,王咏红. 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16,(06).

[2]陆岷峰,徐阳洋. 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产业”的战略研究——基于健康产业借助于互联网金融融资方式的分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王婷婷,徐阳洋. 关于健康产业中的互联网金融运行研究[J]. 新金融,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