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以下简称《泰特斯》)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处女作,这部早期作品是英国戏剧的典范之作。该剧以普遍流行的罗马历史为背景,由伊丽莎白时代的复仇戏剧拼凑而成。从经典的悲剧桥段,到具有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再到连环画式的闹剧,接着再回到悲剧之中;整部戏剧基调波动非常大,可以说完全是一部怪诞戏剧。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泰特斯》是当时复仇戏剧流行的产物——作品中的谋杀、残害、强奸,以及截肢情节一幕幕堆积在一起,无论是剧中人物、读者抑或是观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电影版《泰特斯》 (又名《圣诗复仇》)由朱丽·泰莫(Julie Taymor)改编并执导。电影从服装、音乐到情节设置融合了大量现代自由元素,集奢华浮夸之风于一体。剧本里有关泰特斯暴行的恐怖情节,做到了忠实于原著。后来,更多较为成熟的戏剧都含有大量的黑色幽默和惊悚因素,但是戏剧整体内容仍很丰富。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的《权力的游戏》,是一部奇幻史诗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该剧50集中包含61种死法;而整部莎士比亚文集的37部戏剧中有整整74种死法,甚至比这部荧幕上的连续剧更加血腥暴力。
一部名为《死亡大全》(The Complete Deaths)的戏剧,最近正在伦敦的环球剧院上演。这部戏剧囊括了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所有死法,从早期剧作的剑刺之死,到影片《埃及艳后 》里毒蛇噬胸情节的运用,整部舞台剧对死亡的表现更加细致复杂。导演蒂姆·克劳奇(Tim Crouch)在剧中唯一没有呈现的死法,就是《泰特斯》里那只苍蝇的死。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所有死法如开头图表所示,包括《安东尼》和《埃及艳后》里的毒蛇咬死,以及《泰特斯》里“把人烤成肉饼”的精彩桥段等。
17和18 世纪后期的评论家并不赞成舞台上出现血腥场景,而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将残暴血腥发挥得淋漓尽致,残暴之处着实令人震惊。莎士比亚研究所主任迈克尔·多布森(Michael Dobson)指出,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尤其令人作呕,英国戏剧也多半因舞台上的各种死亡场景而臭名昭著。另外,像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和本·琼森(Ben Jonson)等所有与莎翁同时期的作家,所描绘的暴力场景至今仍能令我们倒尽胃口。
近期的影视作品与2014年环球剧院上演的《泰特斯》一样,仍然保留着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血腥残暴风格。毫无疑问,《死亡大全》让观众了解到,莎士比亚文化中所呈现的各种暴力场景,并不亚于当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