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关键词】窦老师;《秋天的怀念》;母爱;好好儿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史铁生经历,他的精神支柱是母亲用生命堆砌的,所以他的文字往往散发着真情、抒写着人生。《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名篇,他以回忆的方式、精细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自然的书写出母爱这个主题。而窦老师用她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这篇文章中读出母爱、品味母爱、感悟母爱。
一、送进理解,读出母爱
窦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读读课题的韵味,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理解和体会,读出自己的特点、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味道,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读出“怀念的秋天”和“秋天的怀念”的不同韵味,引导学生领悟“秋天的怀念”,怀念的到底是什么?简单的五个字,在窦老师环环紧扣的引导下,课堂上呈现出了一幅幅感人泪下的母子深情相处的画面,情到此时,学生各抒己见谈起了自己对“秋天的怀念”的理解,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他把“秋天”化作了“母亲”,他怀念的“秋天的菊花”也是他的母亲,他怀念的更是和母亲一起度过的时光,尤其怀念的是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
让学生读出母亲的叮嘱“好好儿活”后,窦老师引导学生和史铁生一起走进母亲的内心,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窦老师领着学生体会母亲那些细微的动作映射出的伟大母爱和那种细心、耐心、小心翼翼的爱在儿子史铁生遭遇瘫痪之后的呈现。窦老师让学生反复默读文章关键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体会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么?“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学生的每次回答,窦老师都鼓励学生送进去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出母亲“扑”下去的儿子想死的念头,读出母亲想“抓”住的儿子活下去的念想,读出母亲忍住的——那些背后的无奈、心酸和苦难。围绕着母亲的“苦”,窦老师和学生又一起细细地体验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好好儿活”。
二、体验情感,品味母爱
窦老师以其睿智的教学艺术与学生一起咬文嚼字,一步步走进史铁生的心灵,深入浅出的体会了母亲细心、耐心和小心翼翼的爱,以及母亲用心良苦的、绵绵不尽的牵挂与嘱托——“好好儿活”。可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呢?史铁生在母亲离开后有了更深的感悟:“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窦老师就像一个出色的调酒师,用不同基调的“读”这种种神奇的料酒,调制成色彩诱人、味道醇厚的酒,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这里,窦老师以北海的菊花为主体,引导学生体验活的淡雅、活的高洁、活的热烈而深沉是什么样的情感,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母亲的那句“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换成我和妹妹的“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带着自己的品位读出来。窦老师深情引导、睿智点拨,时而点头、时而微笑,领着学生反复品读出史铁生兄妹的那份为母亲而活出平淡、活出自在、活出尊严、活出价值的孝心。此时此刻,母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简单的的词语,而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一种母爱升华为生命意义的感悟,在学生一次次“读出韵味”的体验中印刻在学生的心坎儿里。
三、切入生活,感悟母爱
史铁生兄妹领悟了母爱的伟大,学生也在窦老师引导下体会了文章中的母爱,可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的生活和成长呢?史铁生是用自己人生书写作品的人,他对情感的诠释、对生命的感悟让他的作品透露着一种发人深省、激人奋进的气息。了解窦老师对职业的热烈追求、对教育的倾心付出和对《秋天的怀念》的母爱转述,不也是在“好好儿活”么?师者将自己本身的经验和体会与文章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再融入课堂教学,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本真,更是生活的缩写。窦老师在用自身的感悟引导学生品读母爱的过程中,不忘学生的成长,所以她讲述自己和史铁生对话的时候“不经意”的推荐给学生《病隙碎笔》《我与地坛》,让学生在史铁生的其他文章中感受生命的价值、领悟“好好儿活”的真正意义,正当学生体会入情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她引导学生有声有色的读起了《我与地坛》和《有关庙的回忆》里的片段,在这样优美的渲染、诵读中,窦老师话语一转,将话题再次转回《秋天的怀念》,提问学生史铁生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回顾母亲对史铁生一生的影响,是母爱成就了他的文学思想、文学艺术,窦老师已然将这种用生命付出的母爱带给了学生,这便真正实现了延伸式教学。
对于学生,他们的“好好儿活”关系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如何把作者的经历和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并把课堂中的体验和感悟融进他们的生活,渗透到他们的成长中,积淀到他们的生命中,实现精神高度的对话和人生感悟的对接,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意义。窦老师就用睿智激情的教学艺术和真实贴切的对话技巧,将课堂意义无限伸入学生的生活,实现师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精神成长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连花.蕴含在课题中的语文训练——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断赏析[J].小学语文教学,2007(10).
[2]张宏军.浓浓语文味 悠悠慈母情——于永正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参考,2008(25).
[3]冯春国,留住语文的根——以窦桂梅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J].山东教育,2013(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