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成为推动诗歌鉴赏的正能量

2016-04-29 00:00:00蒋尚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初中,江苏淮安211600)
课外语文·上 2016年6期

【摘要】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古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我内心深沉复杂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情况,为口口相传、易于传唱而赋予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灵魂就在于作者注入其中的感情,因此,初中生的诗歌学习不再是仅仅关注于诗歌浅层的学习,要更加注重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情感世界,通过找出意象等方式来正确鉴赏诗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着手来帮助学生完善诗歌鉴赏。

一、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了解更好地理解诗人情感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是正确理解诗人情感的基本。诗歌篇幅短小精悍,又因古时候的语言表达通常都很晦涩委婉,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心理,就不能理解诗人作诗的目的,也就不能正确了解诗歌的大体方向。因此,教师在讲解一篇诗歌之前,要先让学生们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在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顺杆而下。例如,在讲解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要注意这首诗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新婚宴尔时创作的,当时丈夫赵明诚去往外地求学,李清照和丈夫还没有好好享受夫妻生活,便独守空闺,寂寥无比,时值重阳节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丈夫的心情在欢乐的节日的渲染和衬托下格外浓烈。对比李清照在晚年时的作品,面对着国破家亡,丈夫病死他乡,自己流离失所,无处为家,孤苦无依的凄惨境地下,早期醉花阴时期已是十分幸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这个意象来暗示人的憔悴,用瘦来传达自己的思念之苦,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把握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判作者情感

诗人的诗歌除了自身情感的抒发外,还有一部分则是有更加宏大的情感的迸发的爱国诗歌,对于这类诗歌,则语言学生们把握好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评判诗人的情感。例如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对国家政治就很关注,晚唐时期,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际,统治者们却不思进取,莺歌燕舞,朝政败坏,内忧外患。杜牧见状,痛心疾首,对千疮百孔、无所作为的唐王朝有着深深的忧虑,社会不稳定,危机四起,民不聊生,在这种状况下,某次夜游秦淮,便促使他写下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夜泊秦淮之景,后两句借用商女吟唱《后庭花》暗指坐在那儿听曲的封建官僚不知亡国恨。借用陈后主因追求享受,沉溺酒色,不思进取,进而亡国的历史讽刺封建统治集团的无能与可恨,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对国家的现状痛心疾首的心境。

三、琢磨内容,通过诗歌意象来感受其意境美

意象是诗歌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鉴赏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之一。诗歌的创作往往借由不同的意象来组成不同的意境,因此琢磨诗歌内容,通过诗歌意象的寓意来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进而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就是借用菊花来表现人高尚的情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用梅花比喻高洁的人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化作尘埃,碾作泥,也要坚贞不屈,青春无悔,致力于与恶势力的不懈斗争中。此外,即使是同一种意象,随着内容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境。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同杜甫的《客至》中都有“水、酒、杯、肴”的相同意象,但是《将进酒》中,诗人豪放夸张的写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场盛宴,充斥着痛快狂放的气氛。而《客至》中,恰恰与之相反是一种恬淡清新,富有生活情趣,气氛融洽自然。所以,学生不可有定向思维,随着诗歌内容的改变,意象和意境也会有所不同,要灵活的对待意象。

四、鉴赏景物,帮助学生通过景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是诗人经常会运用在诗歌上的,因此,在鉴赏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时要特别注意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通过景物来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前四行诗描写了沧海的景象,动静结合,海水宽阔浩淼,山岛高高耸立,树木郁郁葱葱,百草繁茂,生机勃勃,秋风吹动树叶,发出悲凉萧瑟的声音,海中洪波涌起。展现了开阔的意境,气势磅礴。该诗借景抒情,曹操将自己的雄心壮志通过海景的描写抒发了出来,想要同昔日的秦皇和汉武一样,一展抱负,有一番大的成就。就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有时是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借助景物的描绘含蓄婉转地表达情感,景生情,情生景。例如杜甫的《春望》、柳宗元的《江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

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重要的一环,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以短短几行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字字皆推敲。这样子的古典文化是值得孩子们传承下去的灿烂文明。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不仅要以良好有效率的方法教导学生正确鉴赏诗词,热爱诗词文化,尊重经典,而且自身对于诗词歌赋的素养也要不断提升,同学生一起徜徉在古典文化的意境之中。

参考文献

[1]袁清爽.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9).

[2]梅雪峰.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J].新课程学习

(中),2014(1).

[3]张玉艳.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3(11).

(编辑:龙贤东)